第392章 清晰的過程,神秘的結果(第2/3頁)

在實兵對抗中,整個西神州每次都調動了五萬人!

這其中包括:

在進攻方面的,上千組彈道導彈發射的統一校正,前沿起飛的超音速戰機對彈道導彈的領航,以及地面地煞檢測部門對數千發攻擊導彈時差不過三秒的復核。確保空天飛機上的四位領航員操作的系統完全正確。

這一線技術人員的人數就超過了三千人,後勤技術準備人數是十倍。

至於防禦組方面,也是調動了四十五個基地組成聯防網絡。對於這些旅團來說。如此對空天突襲的防禦,遠比打常規戰役要累多了。

在科技戰爭中,當攻防互卷到了極點後,人員規模將重新變為勝負關鍵。

當攻擊方重新找到一種有效的進攻方式,通過調集三萬人精密協調工作,在極短時間內壓垮防守方舊的運算反擊模式。

防守方就再也無法,通過幾百人找到一種智能防禦系統攔截手法,也必須投入同樣多的人力和相同的協作精神,來內卷式針對。

眼下神州這種導彈突防,

每一個地區的防禦在數秒鐘內,被從天空中先發制人爆射下來的高能光束打擊崩潰,然後就是多達數十秒的信息混亂。

用進攻方沈縱雲的話來說,這是數秒定生死的戰役。

而主持防守方的徐河,則是屏住呼吸:“這樣數萬人半個小時內,以秒為單位對命令的精確執行,是這個時代最強的進攻。”

回顧整個研發歷程,西神州對這項工作,已經達到了三千家企業,四十三萬名技術人員。

但犧牲也是存在的。

在六十七次飛行中,四位駕駛員在長空中化為火焰。

這一切都是,這項技術在歷史中出現的門檻。

最後的這幾次演練,雖然彈頭不是百分百的能突破,也都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重要戰略目標全部被打擊到了。

並且在演練中最後完成了一些體系的微調。

例如雷達系統的波段還是可以優化,而彈頭集群的陣列,在排布上可以更加隨機一些,消耗地面更多的鎖定時間。

5月26日,當衛鏗從乘波體飛行器下來後,來到了整個項目的中心,簽下了最後“技術已經能進入實戰”的字。這是沈縱雲的團隊中最後審核簽字。

沈縱雲:“天罡要開始了,你?”

整個乘波體部門都知道,對技術一絲一毫都嚴格地審核,是作戰人員名單上有核心技術負責人員。

這個名單上有沈縱雲的名字,衛鑫也在上面。

衛鏗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總負責人,所以我先上。你預備隊。”

沈縱雲吐了一口氣說道:“預備嗎?整個技術鏈條,其實,你比我穩。有時候我就是想不通,你作為實際上出力者,你為何要這樣,難道這就是修道的嗎?”

衛鏗打開徐河那邊發來的資料。

整個天罡集團能夠獨立從天基體系將對手打穿,但是傳統的地面進攻體系也是發展了的!

伴隨著天罡計劃開始,徐河那邊要組織起來,前所未有的大型金甲集團的地面突擊戰役。

衛鏗指著資料說道:“歷史的必然,在於有多項進程的支撐。每一項進程都是人民力量推動的。而不是依靠著命運巧合。

當未來勝利後,我們不應當讓後人侃談時,總將成敗歸功於某一個事物的出現。而是要讓後續讀史者們明白,是什麽讓“決定一樁樁成敗的要素”能出現。

例如天罡的背後是我神州數十年來堅持朝著最正確道路上前行,讓民心、國力能夠積累。如果沒有天罡,這股浩然沛力,仍然可以從其他的道路取得勝利。

現在啊,我們有幸成為豐碑上的字,但需要明白的是,我們不是碑的主體。”

說到這,衛鏗看著沈縱雲:“我不是在修仙,而是活著。活著,想要認認真真,做一個正直的人。”

半個小時後,在航天發射基地,那宏偉發射塔下,衛鏗渺小的身影匯入那高聳的背景中。

在那一百五十米高、重量足足千噸的大火箭一旁,金屬升降台、金屬質檢平台的工作人群中,衛鏗是那麽不起眼。

這樣的大火箭,此時是一共六個,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工業豐碑。在這個豐碑下,所有人都是渺小的,但所有人都是偉力的一部分。

沈縱雲也回到了自己崗位上,監察著巨型火箭的生產供應鏈。

見證到真正的偉大,誰都是渺小的,所以無需再敬畏什麽華冠高座,乘浮空戰艦巡查山河的存在。

而確認自己才是偉力的一部分,那就不允許高高在上。

沈縱雲已經明白了:衛鏗是想要戳破偽聖!

※※※

2294年6月6日。

南美高原上,天照號浮空戰艦正在如往日一樣巡航著這片土地。在這次寰宇大戰中,昇陽王成為兩大洲一大洋(南美、非洲、南大西洋)的萬王之王。神聖的光環加持到了滿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