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統為千秋(第2/3頁)

對主世界來說,衛鏗在這個世界原生文明還沒有徹底睜開眼睛前,踏遍全球是最自由的。

……

統伐區,漢中地帶,這個新的行政中心剛剛結束黃淮沖積平原大戰役後,非常忙碌。

統伐區地區的交通幹線需要恢復,大片的生態地區需要平衡協調。在幾百萬平方公裏上,一個個碳基塔樓每天都在交匯大量的信息,宛如這片土地上龐大的神經元。

由於統伐形勢發展得太快了。漢中作為全國總中樞地,於管理上,太靠西了。

按照統伐區現在統計的人口分布,以及未來重新恢復九州地區的生產任務來講,現在首善之地應該定在豫地帶。

但是整個大江南北建設百廢待興,最缺乏的就是人口。

前些日子漢中北遷已經完成了一百一十七萬人調度,短時間內是無法繼續地將行政中心向北了。

可是,現在的情況是——各個地區的關系必須要協調者來保持聯系熱度。

現在很多北方省,幾萬,十幾萬平方公裏就一兩個城市,而一個城市的生產中心就只有兩三萬人!這兩三萬人要負責工業生產,又要負責與各省份的交通。

各個省份的統伐區幹部之間,這現在,你說是要供給物資,那是好說。你說是要人,沒有,自己回去生去。

各地出現了這樣時代的標語:“多生一個娃,多一人養老。”“文明復興的最重要基礎,就是人口!”

至於管理階層貪汙?在統伐區內新一代中沒概念。因為心靈語言的八卦能力太強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現在各系新政府又不是舊時代的那種“有天然等級”,大家都平等的。每家每戶今天是不是開小灶了,都能從炊煙裏面聞得到。

這是五千年來前所未有的狀況。平均物資極大豐富的,並且社會發展到了相對於生產力極度公平的時代。各個地區都是自給自足。

一個沒有外敵,沒有內部河患,各地清廉自足的中華區——哦,現在該琢磨怎麽一起過日子。

潘多拉歷164年7月,黃淮清掃戰役結束後,統伐區的第一屆復興會議,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召開了。

會議上的代表們,第一時間討論的是凝聚力的問題。

古中華的地圖掛出來,在商周時期,諸夏的範圍就集中在豫州一帶,而也只有這一帶是開發得最好的,盤子小,當時的人口也就好凝聚。但是現在呢?全國的幾十個省份,哪裏,都有獨立自主發展的能力。

哦,說起來現在最能造成文化凝聚力的,還是衛鏗?

統伐區的各地幹部對衛鏗越來越熟,也越來越不客氣了。例如教育,從幼兒園,到高中,再到專業。四十萬的青少年,他們硬生生地留了五萬人的衛鏗。

以至於未來這一兩代人,對老師的形象可能就是“長得一模一樣的叔叔”,如果突然來了一個別的反而會好奇。

在全國的課堂上,衛鏗在畫著龐大地圖的時候,先強調了祖國的輪廓,然後再認識的是各個地域,最後再點出各位的家鄉在那裏。

不過衛鏗已經明確地提出了自己意見:為了社會發展的增量,自己不適合再奪取更多的職責了。

這個統伐區,船員派也都是思考如何增加廣袤土地上各個分散城邦凝聚力。

在討論中,無論是再開啟一場對西部殘余生態群落的大戰役,還是組建工程隊,毫無疑問都是要抽調大量的男性!這對人口繁衍是不利的。而男女一起勞動遷徙,同樣,遷徙對女性生育是不利的。

但若是走“科舉”選材制,例如舉辦全國大賽,讓各地選拔出組成隊伍,又會顯得精英主義的。——建鄴就是死在了精英主義下。

現在:統伐區決定在所有資源傾斜中,都傾向於總調動,哪怕選拔出了三六九等的人才,最普通的人才也將在調度中,而不是在“忽略”中。

最終討論的結果就是,設定周期性全國工業經濟建設總動員。

每隔八年,調動全國的力量去重點恢復一個地區的經濟,完成該地區的三年工業恢復計劃。

而目前要安排好物資準備和假期,預備為172年的第一屆大建設做準備。

至於第一次重點大建設地點在於——

在會議上,作為總規劃的黃裕華,將圈子畫在渤海北濱。那裏,廣域,遼闊。而且歷史證明,這裏必須自古以來。不能把爛攤子留給後人。

黑虬江聚集地已經人口統計的差不多,目前這個地方發展嚴重落後於南方。

為了不讓這個地區,成為類似“漢唐衰落後,遼金化”的結果,必須給予這裏的首要的建設:貫通與北方的聯系。

各地代表對這個方案都表示認同。因為在會議上,主持會議的人是以歷史教訓來總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