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面子,裏子(第2/4頁)

此行到了工業城中,自然是要給明庭使者們了解他們最關心的兩種東西,火槍,兵甲。

在鎧甲工廠,平時生產線是封存的,每個月周一時候才開,工廠工人平時都是在其他五金車間生產螺絲釘,鐵皮箍等目前商業緊缺的零部件。而現在,明使節來了,則是開始進行一次生產。

在023號廠房內,當所有工種成員呈隊列進入各個工位,立正站好後,有小組組長報數“各就各位”“檢查完畢”“一切正常”後,機器開始運轉起來。

一開始明廷的人看到了所有工人小步快跑,報數一本正經的樣子,撇了撇嘴,這是農業思維人對工業狀態下居民一板一眼的樣子的不理解。

但是隨著一圈圈鐵皮被直接鍛打,以及最後火槍上防塵套螺絲固定,每個人不用挪步,只要做好手頭上的定式的事情時候,他們不禁色變了。

當每隔一炷香,三套鎧甲從生產線中下來,等到太陽從早上落到了下午三點,在生產車間中後方“衣服掛架”陣列上,成排衣甲貼上了尺碼後。如同兵馬俑一樣呈現軍陣排列,這批桐油味甲陣,散發出駭人之勢。

身著錦袍的明使勛貴們忍不住走到了甲陣上,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上百具盔甲雛形完成,剩下的就是甲片零件安裝固定的工作,按照每天上午生產一個半時辰,下午生產兩個時辰的情況,這個工廠三百多人的產能就碾壓京城數萬匠戶數個月用小錘子,小爐子鍛打的產量。

工業化效率的沖擊,是讓這條時間線上明人們思維宕機。

這個“私鑄甲胄”的罪名,現在該不該問了?

隨後就是槍械廠,一根根鋥亮的鋼管在鉆機下鉆出來,而積累的鋼管被工人和其他零件嵌合,插入螺絲固定。

這一批火槍生產出來後,則是要進入質檢步驟,由幾位士兵隨機抽選,隨後質檢員的是扛著這些還熱乎的槍進入靶場射擊,轉輪火銃六次連發槍聲讓第一次見到這武器的文人聽到槍聲時,心跳跟著槍聲連發的劇跳。

在場地上,測試員,一輪轉輪齊射,後續拿著耳勺一樣的小勾清理左輪內嵌入槍膛的紙殼。然後再塞入子彈,總體來說火力不錯。

在射擊完畢後,檢測員回報:“這一批次槍械抽檢二十支,合格二十。”

如此連續的多發火槍,再一次沉默明使,沒等他們說,墾拓會穿越組,將這些槍械呈上來給明使們觀看。

明使中,文官端詳著手中槍械,對轉滾結構非常新奇。

當然,更先進的槍械還沒有展示,轉輪在氣密性方面的劣勢,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定裝子彈時代,射程和精準度才是核心競爭力。

栓動步槍已經預備產出了,只是因為現在還沒有找到穩定的銅礦,彈藥方面仍然不淘汰紙殼彈頭。

明使確定:京城匠作做不出來這樣槍械。當然更別提手工藝品難以把持品控,這個好歹是天天用遊標卡尺保證標準化生產的產品,而硬紙殼彈的重量誤差也都不超過十分之一克。

太平洋公司沒有把大明視作為敵人,不過是想要轉移中央王朝多余人口

武備觀察結束後,墾拓會和大明重新回到了談判桌上。

然而此時,雙方有些無言,私造鎧甲,囤田建城,這一條條按照大明律都是屬於造反。而就算是剿不了,也要來一輪新的片舢不得下海的封鎖,但是這樣的話,明江南就要再經歷一波倭患了。

當然,墾拓隊這裏沒有倭人,作為一個走資本道路的勢力,軍隊是高度民族主義。

並且東亞這塊漢人數量足夠多,就算是民族主義產生排外,那仍然是大流。

大明使節團能看到整個工業區周圍有八個農業鎮,其中最大的一個鎮子有三千戶,僅算這城鎮,按照三戶抽取一丁的數量,進行十日一操練的訓練,很快就拿出了上千名拿槍的。

【注:這不是脫產士兵,古代十戶一丁,那是要長期在外作戰的士兵,而且交通不便,一旦征召入營就是不能放歸。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那不是玩笑。】

而在鄉間訓練,只有十幾裏路程,哪怕是三戶一丁進行訓練,也不影響農業生產。

當生產力進一步發展,隨著鐵路擴展國土全境,戶籍管理進入基層,能把一半的男性動員上戰場——一二次大戰即是如此。工業化越高的社會,動員力也就越高。

墾拓會也不願意和大明鬧翻,因為北方京師中的朝廷並不是直接“海外殖民戰略”的主要阻力。

其最大阻力,是江浙現在的地主儒教集團,這個官本位壟斷資源的集團,無論是“商業經濟”“小農經濟”都是對內榨取,而非對外開拓,是明王朝在接下來幾十年乃至王朝末期都要頭疼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