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萬壽(第8/19頁)

等到秦王入城,長街兩側早就歡呼聲雷動,裏三層外三層,很多人站在凳子上,爬在樹上,也看不到什麽,只聽鎧甲聲震天,馬蹄隆隆,眼見旗幟如雲,兵卒如同長河般湧來,連綿不絕罷了。

話說承天門外這麽熱鬧,位於崇仁坊內的顧家宅子裏,顧祄卻與女兒顧婉娘正在窗下對弈。

這裏離被稱為禦街的長街不遠,即使是這般深宅大院,也能隱隱約約聽到街上的歡呼聲,可見必定是歡聲雷動,不知有多麽熱鬧。

顧祄不由笑道:“今日滿京都的女兒家,只怕都湧到街頭看秦王率著大軍凱旋而歸,皆說秦王真是英武無儔,威風凜凜。”

顧婉娘不由一笑,手裏挾著一顆棋子,望著棋局,似在思忖何處落子,道:“說起來,殿下近日所作所為,頗令婉娘覺得有幾分琢磨不透。”她道:“殿下本是個不愛張揚的人,為何突然用了纛旗?還在嶽州殺了白虎,又在襄州索拿了董進,令上下矚目。”

顧祄道:“那自然是與那件大事有關。”

他說的那件大事,卻是那封由中書省向秦王發出的急報,也就是秦王看到那封急報之後,就不惜亮出纛旗,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趕回京城的緣由。

只因二月底的時候,忽然有從前東宮先太子的內侍,帶著一名孩童,直接在承天門外伏闕,聲稱當初雲氅將軍韓暢為了引開敵人,匆忙間將太孫托付於己,如今孫賊已死,天下平靖,韓將軍也不知所蹤,自己思量再三,特奉太孫以歸。

這下子可真是震驚朝野。

這個內侍,宮中也還有人認得,說確實是從前曾經侍奉過先太子的舊人,名喚高選,至於那名孩童,看上去年紀大小與太孫一樣,像貌也依稀相似,身上還帶著故太子的一枚私印。

饒是如此,還是令人覺得疑竇重重,首先是侍奉先太子的近侍都已經被孫靖殺了,這個高選,之前雖然侍奉過太子,但後來犯錯被貶去掖庭,宮變的時候不知所蹤,誰也不清楚他到底去了哪裏。其次當初韓暢帶著太孫逃走,身邊還頗有幾名忠勇之士追隨,如何韓暢將太孫托付給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高選,而這些人一個也不見?

當然那高選另有一番說辭,只說當時危難,孫賊身邊的叛賊熟知韓暢樣貌,所以韓暢怕連累太孫,就把太孫托付給自己,韓將軍則帶人引開追兵。而自己後來帶著太孫小心隱匿多日,又輾轉回鄉,鄉鄰問起這孩子,便說道是自己從京中買來的小童,作螟蛉義子,鄉人皆知他是內官,略有積蓄的內官收義子將來好給自己養老,比比皆是,便不以為疑。等到孫叛被平,他見天下太平,聖天子登基,這才帶著太孫回來。

一番話,倒是合情合理,但太孫的生母,包括曾經侍奉過太孫的乳母等人,都在宮變中被殺,太孫的嫡母,先太子妃蕭氏,變節後與孫賊苟且,收復西長京後就不知所蹤,說不定也是羞愧自盡了。就連與太孫略熟識的諸王、諸王孫,早就被孫靖殺了,皇帝本人,也就是梁王當年,壓根就只見過這位太孫兩三次,還是在宮宴之中遙遙望見,孩童樣貌變化又快,這個孩子到底是不是太孫,一時真沒有人能認得清楚,說得明白。

而且,說到底,所謂太孫只是先太子的長子,如今天子已經登基,這位太孫的處境,就十分微妙和尷尬了。

但高選既然送了太孫回來,朝中就不能不辨別,也因此,由顧祄主張,中書省立時向遠在南境的秦王,發出了最快的急報,果然秦王在接到急報之後,立時全力趕了回來。

此刻顧祄聽到女兒如此疑慮,伸手拿掉了棋枰上被自己吃掉的幾枚白子,說道:“秦王是個狷介的人,素來不貪圖什麽虛名,也不在乎朝野之中自己的名聲,他知道太孫回朝,只怕立時就會有人蠢蠢欲動,搞不好,還有人為了討好信王、齊王兩位殿下,做出什麽……大逆不道的事情來。所以他不僅全力趕回來,還亮出了秦王的纛旗,而且在途中殺白虎、索拿董進,大削信王與齊王的面子,引得朝野議論,太孫的事,也沒那麽多人矚目了,暫且仍舊是擱置著,況且……為父的本意,也是覺得,這事需得秦王殿下回來後,再辨別太孫的真假。”

顧婉娘沒想到李嶷這麽張狂,原來還有這一層用意,她不由問道:“那這太孫,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顧祄一笑,甚是輕松:“秦王殿下說他是真的,那他就是真的,秦王殿下若說他是假的,那他就是假的。”

李嶷在入京之前的數日,已經知道了這太孫的真假。

他接到中書省的急信後,思忖再三,還是如實告訴了阿螢,也就是崔琳。她當時吃了一驚,旋即道:“殿下將這麽要緊的事告訴我,不怕我趁隙作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