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昨夜書

已經確定的主題曲《瀟瀟未雨歇》是化自《滿江紅》中的“瀟瀟雨歇”一句。

“瀟瀟雨歇”的意思是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而“瀟瀟未雨歇”則是闡明了主題,說明抗金大業並沒有功成。

至於插曲《滿江紅》則是直接用了“滿江紅”的詞牌名,並沒有多余的意思。

所以對於第三首的《昨夜書》這個標題,李凱文自己也是沒看懂,他確實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雖然音樂總監已經聽過了,但是他有懶得問。

還是自己聽過才好判斷。

就在李凱文腦海中閃過這幾個念頭的時候,音樂總監此時也按下了播放鍵。

淡淡的鋼琴聲響起,似乎和戰爭並沒有什麽關系。

而就在李凱文靠在椅子上閉著眼睛默默打著拍子的時候,一個同樣溫柔的男聲響起。

這次不是機械音合成的,明顯是一個真人演唱的。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裏夢,已三更……”

李凱文也沒有太注意這點,這個時候他已經被歌詞所吸引了。

而直到這個略微有些溫柔的男聲唱到“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時候,李凱文才忽然睜眼坐了起來。

“等等,再重新播放一遍。”

音樂總監也是被李凱文突然的一嗓子嚇了一大跳,不過隨後他就手忙腳亂的將這首歌的進度條拉到了最開始的地方。

而隨著“昨夜寒蛩不住鳴”的重新開始,李凱文這次豎起了耳朵仔細的聽了起來。

直到再次唱到“弦斷有誰聽”的時候,他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第一遍,他聽的是歌詞。

僅僅只是聽了幾句,熟知嶽飛生平的他就敏銳的發現這首歌應該描述的是公元1138年(紹興八年)宋金“議和”而不準動兵的歷史時期。

當時他已經連續指揮軍隊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國土,正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就在這時,不想傷害宋金關系以不讓欽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趙構,起用極力妥協主和漢奸的秦檜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戰派,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

這裏的歌詞描述的正是夜深人靜時,帥帳內嶽飛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

第二遍,他聽的是驚喜。

原本他只是覺得歌詞寫的很不錯,將嶽飛內心的極度郁悶,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身為朝臣又極無可奈何的種種復雜心情,全部都寫進了歌詞中。

不過等到“弦斷有誰聽”的時候,他才驀然發現,這不僅僅只是歌詞。

而等待他第二遍認真聽的時候,這才有真正的確定。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四平韻,這是詞牌名——《小重山》。

也就是說前面的五十八個字,完全可以稱為《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朦朧。】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李凱文此刻也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氣,星光娛樂到底是出了一個什麽樣的怪物。

如果說《滿江紅》是妙手偶得之,那這首《小重山》是什麽鬼?

什麽時候寫歌的要求這麽高了?!

而且《滿江紅》和《小重山》相比,更像是嶽飛的一體兩面。

一個是悲憤中夾雜著希望,一個是悲憤中夾雜著絕望。

但是這兩方面的主題是完全統一的,統一的基礎就是嶽飛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投降主義的堅定立場,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深厚感情。

而且也完全符合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環境下,嶽飛的心理變化。

不過李凱文也沒有更多的時間細想。

因為在這篇《小重山》唱完後,經過間奏的過度,這個溫柔的男聲終於唱到了副歌部分。

略微高昂的聲音帶著一絲悲涼。

“夢裏披荊斬棘錚錚之鐵衣,已乘昨夜長風隨波東流去”

李凱文確定,這不是任何詩詞的格律。

不過怎麽說呢,寫的確實很好。

穿著錚錚鐵衣在戰場上披荊斬棘已經是過去式了,也只能在夢裏出現了。

而“長風隨波東流去”既暗示了嶽飛死於風波亭,又暗示了整個抗金大業也如水之東流,一去不返矣。

隨後溫柔的男聲又起。

“城外馬歇搖首頓蹄,鵬舉瞰冷雨,只嘆普天之下垂成的同慶。”

李凱文再次感嘆,這個王榭也太懂嶽飛了。

嶽飛字鵬舉,這是地星人都知道的事情。

馬歇息了還在頓蹄,這說明他和主人一樣,也在夢裏等待著下一場的戰役。

而嶽飛則只能看著冷雨,在深夜裏獨自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