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優惠政策

上角村的人一聽,精神一振,問道:“你們集市上還有糧食賣?貴嗎?”

“不貴,是縣君讓人擺的攤位,賣的是從外頭進的糧食,比糧鋪賣的稍稍便宜些,但只賣給以工代賑的人,而且每人每次最多只能買五鬥。”

陳方道:“你們要買糧,回頭得和我拿木簽,拿著木簽才能買到糧食,回頭你們還得把木簽還給我。”

上角村的村民們高興的應下,還順道問了集市的地方,得知在另一個大村裏,距離這裏不是特別遠便放下心來。

這是趙含章特意留給工人們的福利。

自冬至後,糧價開始上漲,而且漲幅不小,趙含章發布以工代賑後,糧價略有下降,但依舊緩慢的往上加。

越靠近春季,糧價上漲得越高。

趙含章知道,西平縣的情況還算好的,因為自占下西平縣後,她一直在以工代賑,家家戶戶雖然存糧不多,但短期也不會餓到。

外縣的情況比西平縣還要嚴重得多。

她不想在糧價這件事上與西平縣的士紳沖突,尤其是西平縣內相當一部分的糧鋪是趙氏族人開設的。

所以趙含章沒有放出大量的糧食平抑物價,但她也做了一些措施,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比如,她讓人在下面的村鎮集市裏開設糧點,面對所有以工代賑的百姓售賣糧食。

在這麽寒冷的天裏出來以工代賑的,基本家境都不怎麽好,而衙門發布的以工代賑的內容,除了部分做被子,做衣服,搓茅草等是婦人可以做的活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壯勞力才能做的修路,挖水渠和水庫的活。

他們是吃飽了,但家裏還有老人妻兒呢。

所以趙含章才特意設下糧點,就是讓他們能夠以稍微低的價格買到糧食。

為了不讓人鉆空子,她給予每個管事發木簽的權力,想要到糧點買糧食的工人可以結伴拿著木簽去買糧食。

此舉一出,西平縣的糧價又略有下降,大家都很識趣,沒在這件事上給她搗亂。

加上西平縣相當一部分的糧鋪還是趙氏族人的,有趙銘在,他們更不會在這件上找趙含章的麻煩。

八天後,陳方拿著賬簿去縣衙裏支取了銅錢回來,然後給每個人發下去。

按照慣例,每次發薪都會給他們一天的假期。

上角村的人拿到錢就往集市裏跑,拿著才發下來的銅錢買糧食。

十天一百文,現在糧價是小麥二十文一鬥,豆子便宜點兒,十二文一鬥,稻谷更貴,二十二文一鬥。

這還是趙含章的糧點才有這樣的價格,在縣城糧鋪裏,各種糧食的價格都要貴兩文到五文左右。

這也是趙含章能在冬天招到這麽多工人的原因之一,因為有這個實惠,以工代賑的銅錢價值上升了兩成到五成。

所以能吃苦,肯吃苦的人家,即便富裕一些也會出來參與到以工代賑之中。

上角村的人有的把全部的錢都買了糧食,還有的則留下一部分錢,只買了一些糧食。

然後就結伴把糧食扛回家。

上角村剩下的人都窩在家裏不動彈,家裏少了一些能吃的壯勞力,他們每天能吃到的糧食也變多了一點兒,但他們還是不敢放開了吃,就每天多吃一頓能看見底的麥粥。

錢進他們進村時,村裏很安靜,但青壯們卻很興奮,臉上是壓抑不住的笑容,才到村口就大聲喊起來,“孩他娘,孩他娘,我們回來了,我帶回來好些糧食——”

安靜的村子有了些響動,有人扶著墻走出來,看見青壯們或扛著,或挑著糧袋,大喜,腳下仿佛有了力氣,穩穩的往前走了幾步,急聲問道:“是糧食?”

“是糧食,我買了五鬥呢。”

有少年已經越過他們往自家走去,一進門就被母親和弟弟妹妹們圍住,他驕傲的道:“我也買了五鬥。”

並不是所有人都買了麥子,還有人買了一部分豆子,這樣他們既可以買到五鬥的糧食,又可以剩下一些錢來。

一家人圍著看他們帶回來的銅錢,驚嘆不已,“竟然真的有錢。”

“十天發一次,我們問過了,最少還得幹二十來天,那河道才能疏通,那樣我們就能在帶回來兩次糧食,我估摸家裏省著點吃,可以吃到春麥下來。”

“那你們要是挖慢一點兒,不是能幹很久?”

“可不敢偷懶,下角村有個混子,挖水渠的時候就偷懶了,被說了兩次還是不改,然後就被抓走了,誰也不知道送哪裏去了。”

“下角村的人都這樣,更不要說我們這些外地去的了,聽說要是不聽話,官爺直接抓了丟到山裏挖礦,一輩子都不能出來。”

家人被嚇了一跳,連忙叮囑,“那你們別偷懶,勤快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