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章 登基大典(第3/3頁)

趙含章接過,他便與荀藩一同跪下,拜道:“臣,司馬鄴敬拜皇帝陛下。”

百官便起身,跟著郭璞的號令三拜九叩,齊聲道:“臣敬拜皇帝陛下,臣敬拜皇帝陛下……”

廣場上,幾千人跟著一同跪下叩拜,聲音響徹天際,竟傳到了內城的大道上。

一大早便擠在內城聽動靜的百姓聽到喊聲,紛紛跟隨著聲音跪下叩拜。

街道後面的人根本沒聽到聲音,但見前面的人跪下,便也跟著跪下叩拜。

由內城到外城,所有百姓都知道今日是趙含章登基的日子,見前面的人跪下,紛紛跟著下跪。

街道上的小販丟下自己的攤位,連商鋪裏的掌櫃和東家都跑出店鋪來,跟著百姓撩起袍子跪下。

趙含章拿著玉璽走到龍椅上坐下,擡眼看向遠方,目光似乎穿過大殿、廣場和皇宮,與洛陽內城和外城的百姓目光對上了。

天意與民意,她選擇民意;

天授和民授,她亦選擇民授。

自商周認為帝王是上天之子後,天授的概念就一直存在,一直到董仲舒明確提出“君權神授”的之意,天授君權成了天下共識。

因此,天下百姓會維護和尊重皇帝,如同維護和尊重神明。

可曹髦被司馬氏當街殺害之後,這一共識崩塌,天授的合法性、合理性被質疑。

如果皇帝是天之子,是神明選中的民間共主,那怎麽會被當街殺害呢?

而殺害他的人還當了皇帝。

若天子沒有神明護佑,那還能稱之為天子嗎?

這一信念的崩塌,讓朝代更叠更快,因為沒有新的學說來代替,讓皇帝繼位的合法性、合理性受到質疑,皇權鬥爭也一直很激烈,一直到明朝,皇帝授於民意的概念才正式取代天意傳授。

趙含章當然願意接受天授,天授和民授她都要,她希望天下能夠確立一個更準確的認知。

民意即天意,天立王,以為民。

天意是跟隨民意的變化而變化的。

重申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

只不過不知在場的文武百官中有多少人明白了她的暗示,她也不是老師,點到為止。

等百官三拜九叩結束,趙含章便正式定年號,“……國號為華,年號元貞。”

這個年號是趙含章和大臣們商議了許久後定的,便取自《易經》第一卦,乾卦,元亨利貞。

都是非常吉利的字。

趙含章道:“因朕的名字所用字極為常見,故不必避諱。”

之前想著避諱,百官都不同意她用“貞”做年號,總不能每次寫公文,元貞X年的時候,要把貞給少筆畫,或是用別的字替代吧?

但趙含章一數自己的名字,四個字裏,個個都是常用字,天下百姓要是都避諱,感覺日子都沒法過了。

所以趙含章幹脆決定,她的名字不必避諱。

百官這才同意她用元貞這個年號。

趙含章很大方,因為今年已過大半,因此只定了年號,要到正月初一後再正式改元,所以今年還是小皇帝的年號建興。

小皇帝還是有些感動的,不,此時當叫安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