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謝見君早料到方旬會推脫, 當下便將奏章按在公案上,“尚書大人莫要急著駁回,若豐盈倉的建成, 不須得從國庫掏一分一厘, 當是可以一試?”

“哦?”方旬驚訝, “左丞豈不是在說笑?即便如你奏章中所言, 僅在欽南, 宿州, 南陽等幾處多災貧困之地建豐盈倉,但倘若沒有國庫在其背後支撐,恐也會難以運作起來。”他說的都是大實話,這些年國庫空虛,司農仰屋, 戶部身為陛下的錢袋子,每日兢兢業業地維系國政, 只恨不得將一個銅板掰成兩個花, 哪裏還有余錢由著這位剛上任的年輕左丞折騰?單這回欽南水患的五萬石糧草, 都是費盡心思湊起來的, 更別說建勞什子豐盈倉了。

他自認自己勸說得足夠明了,哪知謝見君聽了他的話,沉穩面色不減,反而不緊不慢地繼續說道:“下官知曉尚書大人的顧慮, 豐盈倉並非一時興起的念頭,下官也是在實地考察過民情後,才得出此舉, 是用以賑災的最有效最快速的法子。”

“那你說說,不用國庫負擔是為何意?難不成豐盈倉是一磚一瓦自己搭建起來的?那糧食也是不花錢, 自己長腿跑進糧倉裏的?”方旬面露不耐道。他何嘗不拿災民的性命當回事兒,但在其位謀其政,多數時候都是身不由己,不得不舍棄些什麽。

“尚書大人此言差矣,建豐盈倉大可不必大動幹戈,由知府出面,在城中尋幾處無主之屋,招募匠人們將其簡單翻新修繕一番,便可投入使用,只肖得日常注意內澇走水即可....至於頭茬采買糧食,可以施以恩惠鼓動商戶們捐納,或說動城中樂善好施之人同官府合作,而這往後的補倉,則更為簡單,糴糶的價差,還有中歉之年向百姓出貸糧谷種子所獲的利息,都能夠彌補豐盈倉運轉過程中的損耗。”

謝見君說的頭頭是道,看得出來是正經思慮過的,字字句句皆是為民所願。

方旬不忍潑冷水,但念及他在甘州任三年知府期間,的確大有建樹,便松口說要將奏章呈送給陛下檢閱。

————

奏章剛遞上去,謝見君就被李公公傳進了尚書房。

同受傳詔的還有太子與三皇子,以及本就在此跟崇文帝議事,且被留下來旁聽的師文宣。

謝見君垂著眼眸,恭恭敬敬地朝著龍案後的崇文帝屈膝叩首,“微臣參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起來吧。”崇文帝的眼眸從面前的折子上挪開,微擡了擡手,啟唇道:“朕今日得見謝卿遞上來的折子,這移民就粟和興建豐盈倉確為良策,謝卿有心了。”

“陛下盛譽,天下之務莫過於恤民,微臣身為戶部左丞,行分內之事。”謝見君拱手謙遜道。

崇文帝頷首,將手中的折子遞給太子,“你們幾個也過來瞧瞧,別整日就知道在朕面前吵來吵去,爭來爭去,有這閑工夫,不妨想想如何為朕分憂,朕見謝卿便做得極好。”

太子在略表不滿的念叨聲中快速地將奏章過了一遍,而後不情願地傳送給三皇子,趁著他還沒回過神來,連忙附和道;“父皇慧眼識才,謝卿寬仁善任,為民謀福祉...”

他話未說完,便被三皇子出聲打斷,“父皇,兒臣以為此舉不妥。”

太子的臉色瞬間垮了下去,“老三,父皇方才都說了謝卿所奏是為良策,你此時跳出來,難不成是想忤逆父皇?”

三皇子“嗤嗤”地笑了一聲,“哎呦,皇兄,這忤逆的罪名可不興往皇弟頭上戴,父皇招我等前來,想聽的定然不是什麽阿諛奉承之話,這既為人,有異論乃是常理,皇兄是想捂住皇弟的嘴?”

“皇弟何出此言?你有異議,只管當著父皇的面提出來便是,孤何時不讓你說話了?”太子語氣不善,連聲音都多了幾分冷意。

三皇子沒作理會,自行上前一步,“父皇,兒臣並非不贊成,只是覺得此舉欠妥,豐盈倉雖為備荒儲糧,但欽南,宿州等地遠在邊疆,‘春夏出糶,秋冬糴還’談何容易?若地方官員徇私舞弊,中飽私囊,只會徒增百姓們的劫難,還有,一朝管理不善,糧食受潮生黴造成的倉儲損耗又該如何解?”這話聽上去句句在理,但他全然是為了自己的私心。他本就因為沒爭取到欽南賑災而心懷憤懣,又想到老七那個小畜生白撈了一大肥差,更是氣不過。

這以後若用不著從國庫裏往外掏賑災銀糧,他豈不是又少了一處能撈錢的地兒,單指著那些窮鄉僻壤之地的知府進貢,一年到頭能有多少?還不夠他聽曲打賞淸倌兒的呢。

一想到這,他又逼近了一步,神色凝重道:“父皇,賑災不是兒戲,兒臣請您慎重決策。”

謝見君在一旁安安靜靜地聽著,他知曉三皇子的性子,不想去招惹他,更不願讓他將矛頭對準自己,又明白他和太子兩方持對立意見,不過是拿著此事兒叫板博弈,未必有幾分是為百姓著想,遂攏袖立在一旁,默不吭聲等著崇文帝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