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爭理

從奧運會到現在,雖然談不上朝夕相處,可對於張導的各種習慣性的小動作,許鑫自認為是比較了解的。

比如他皺眉,就是在思考。

比如他雙手搭著後腦發呆,那就是在做選擇。

再比如他抹臉。

那就是表示無可奈何的意思。

遇到了什麽“人力不可為”的事情時,他就會這樣。

在聯系上他剛才的言論……

許鑫想了想,說道:

“《三槍》……”

張一謀擺擺手:

“順其自然吧。”

“……”

聽到這話,許鑫足足愣了兩三秒,才反應過來。

張導這是……放棄治療了?

???

可他不想提,許鑫也沒法說什麽。

索性換了孩子的話題在那聊。

諸如滿月酒啊、諸如以前的孩子怎麽帶,現在的孩子怎麽帶的不同之處。

聊了大概能有二十來分鐘,張沫帶著顧小白、阿美、尹麗川三個人回來了。

看到許鑫,張沫打了個招呼。

“來啦。”

“誒,沫姐,幾位老師。”

大家客氣了一聲後,尹麗川從包裏掏出了兩份劇本。

許鑫接過來看了一眼《山楂樹之戀》的標題後,直接翻開了第一頁。

“1,鄉間小路,日,外。

一輛大巴車沿著鄉間小路向著農村開區,車裏傳出來了整齊的學生們誦讀語錄的聲音。”

“2,車站,日,外

大巴車停在了縣車站,這裏的建築都是七十年代的風格。學生們陸續走下車。

大把門口,帶隊的村生產隊張隊長舉著一張紅紙,紅紙上寫著“歡迎市八中教育實踐小組”……”

許鑫在一點點的看,張一謀同樣在一點點的看。

而包括張沫在內的其他人也不吭聲,只是手裏同樣捧起了劇本。

一方面是再檢查一下有沒有什麽不妥的,另一方面是,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和張導合作過,知道張導的習慣。

張導是那種一邊看一邊讀,然後覺得哪裏有所不妥會進行發問的工作狀態。

他問,你回答。

如果理念無法說服他,他也無法說服你,那麽大家就開始討論怎麽改。

雖然這戲……張導說了,是這位年輕的許導來拍,而自己將會在片中擔當監制或者總監之類的職能。

可依舊沒人敢掉以輕心的覺得張導只是看看,不說話。

甚至從許鑫對張導的尊敬程度而言,這部戲的主導……很可能還是張導。

除了張沫在內,所有人都這麽想的。

可是……

伴隨著一個多將近2個小時的時間劃過……張一謀卻一聲不吭。

從頭到尾都沒說過一句話。

雖然偶爾有過似乎想說什麽的意思,但他每一次都沒開口。

弄的反倒是尹麗川她們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您老人家想說……倒是開口啊。

老這麽大喘氣,弄的別人心裏玄乎的很。

可偏偏,張一謀就是沒說話。

直到許鑫放下了劇本,眯起了眼睛。

他點了一顆煙。

在這煙氣繚繞中,整個劇本的故事,從腦子裏開始搭接。

先是整個故事線的骨架,接著是各種各樣的碎片化劇情,一樣一樣的在腦子裏全部鏈接上之後,整個故事的主要故事情節就已經把握清楚了。

幾位編劇按照自己的要求,摒棄了原著裏的許多東西與人物角色。

只保留了張隊長一家,老三、以及靜秋家裏的情況和靜秋的同學那幾個人物線。

其余的東西都舍的幹幹凈凈。

譬如原著中萬昌盛、張一之類的,那種對情欲的表達全部摒棄後,靜秋和老三的愛情也確實達到了純潔的效果。

但整個故事的沖突卻弱化了許多。

這似乎也是傷痕文學的弊病。

似乎沒了那個動蕩的時代後,以這種文學現象為載體的故事寫出來,就好像一件尋常的小事。

整個劇本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懵懂少女戀愛過程。

只不過別人的戀愛最多是分手,但靜秋和老三的愛情卻變成了天人永隔罷了。

而老三的死,在原著裏,就像是在祭奠那個年代。

許鑫估摸……哪怕這個故事是真實的、有原型的。但寫出來之後,艾米更想賦予它一層反思的屬性,在映射那個時代的悲哀。

哪怕這個故事是真實發生的。

而他在讀的時候,就像是身處那個年代而不自知。

可現在的劇本,在他主動摒除了那些東西後,又像是他度過了那個時代後回頭看,那整個年代以現在人的目光來講又是怎麽一種……迷茫。

姑且先用這個詞吧。

所以,它的故事線開始無限的被弱化。

舉個很形象的例子。

就像是一顆外表裹著傷痕文學的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