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兩個大原因(第4/5頁)

忽然嘆了口氣:

“唉……其實你表現的一點問題都沒有。你那天走之後,我和導演的觀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劇本制約了你。”

他臉上滿是愧色:

“我覺得我最大的失誤,就是沒給你一個大概的故事概覽。如果能大概給你說一下這個劇本講的是什麽故事,那你只要延續著這條線來走,絕對會沒問題的……

但同樣的,作為一名作家編劇,我最難受的地方也就在這。因為我覺得你的構思其實很出彩,真的相當出彩。你豐滿了宮二這個人物。一下子……把整個主題立意都給上升了。

尤其是研究完了你的記事本裏寫的內容後,我更覺得……是我們設計的劇本制約了你的發揮……真的挺對不住你的。我和導演都覺得如此……”

他其實不提這個還好。

提這個……反倒是許鑫起了好奇心。

被劇本制約了演員對於角色的詮釋?

這說法……

難道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姐姐把宮二這個角色演的鋒芒太過了?

下意識的,他看向了楊蜜。

而聽到這話後的楊蜜卻並不意外,只是笑著說道:

“沒關系啦。”

看起來,她似乎真的不覺得有什麽。

可這話在徐浩鋒聽來,卻異常無奈。

其實……

劇本是可以改的。

真的,他和同為這個劇本的編劇周靜之在研究完了楊蜜的記事本裏的內容後,都對楊蜜這種用“武學境界”來定義宗師境界的思路相當感興趣。

那個大時代之下的宗師,高在武藝。

可同樣的,更高在一層更加深、更加廣的哲學意義上。

他們每個人都是宗師。

可每個宗師在那個大時代之下,卻都顯得異常的“被動”。

用記事本裏的話來講,宗師在那個年代,同樣是被裹挾著的蕓蕓眾生。可同樣的,越是被裹挾,才越能彰顯出每個人的堅持與執著是何等的動人。

薪火相傳,連綿不絕。

而楊蜜這個記事本裏的內容到底有多厲害?

這麽說吧。

劇本開場時候,葉問有一段獨白,大概的意思是師父告訴他,綁上了這條腰帶,就是習武之人。習武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松懈心中的那一口氣。

而這一口氣,就是功夫。

功夫,就是一橫一豎。

最後只有站著的人和躺下的人。

這裏,直接用上了楊蜜的那一種境界。

用劇本裏的境界定義,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這個階段的葉問,見的是自己。

而在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後,終成一代宗師的葉問,在最後面,被徐浩鋒添加上了一段台詞:

“所謂千拳歸一路。到頭來,功夫還是只有兩個字:一橫、一豎。”

用楊蜜的記事本裏的話來定義: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

而說出這句話的葉問,最後,來到了最後的那個境界:

“見眾生。”

也就是:“見山還是山”。

剛好形成了一個點睛之筆一般的閉環。

並且,他甚至還套用了楊蜜在記事本裏的一句話。

那是源自《法華經》的一句經文,叫做: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諸燈皆明。

以這一句話為引子,設計了一幕剛好和宮二出家奉道在寺廟裏的鏡頭同樣的場景。只不過這一次,他設計的畫面是佛前靈台上供奉了許多燈。

暗喻:功夫傳向了世界。

所以幾乎可以這麽說,楊蜜的記事本裏的東西,就像是太極陰陽圖裏的陰陽魚。

劇本是陽,她記事本裏的東西,在徐浩鋒看來就是陰。

兩者是可以達到互補的。

他們設計的劇本,男性化,非常的“陽剛”。

而楊蜜設計的宮二,就是那個“陰柔”,完美的填補上了整個劇本,讓它徹底升華。

作用真的很大。

可最讓徐浩鋒感覺到難受……愧疚的地方也就在這。

用了人家的東西,結果卻沒給人家“錢”。

你說這不是扯淡麽?

而這件事王佳衛知道麽?

自然知道。

並且,他其實也糾結過。

但有兩個很殘酷的事實擺在眼前。

一,這部戲如果真的按照楊蜜的思路來走,那麽葉問就會變成一個存在感弱化許多的角色。

和傳八極拳入香江的一線天,他比不了。

和寧可死,也沒有向葉問乃至任何人展露宮家六十四手,尊重宮家人的一切決定,既然決定失傳,那就失傳。始終一輩子都活在陰影裏的丁連山……他也比不了。

就更別提和宮二了。哪怕和宮二的感情線有了很大的延展空間。

但就那段時期的葉問而言,“葉問”的優勢就只有一個開班傳藝,不掛招牌,破除了舊時代武林門戶之見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