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好評(第3/4頁)

一抹喜色越上所有人的心頭。

“不過,咱們的評分人數,包括影評人在內,一共有17位影評人,和72名觀眾給出了8.7的分數。因為人數太少,所以平均值給的挺高的。雖然影片質量絕對沒問題,但……有可能這個分數在未來幾天內會下降……這也是趨勢,所以大家要放平心態。”

這道理所有人都明白,下意識的點點頭。

“那我來念幾篇影評……咱們的影評在威尼斯官網上一共算上短評,有40條。其中除了17位影評人給的長評外,剩下的23篇評論裏,有7篇超過400個單詞的長評,4篇超過百個單詞的中評,余下的都是諸如‘好看的電影、讓人耳目一新、我喜歡這部電影’之類的。這裏我就不念了,一會兒各位可以自己看。”

說著,他操作了一下電腦,繼續說道:

“我已經把所有長評發到了廠裏讓人翻譯,所以這裏我節選一下……威尼斯電影節被認為最公正,同時也是最權威的影評人,埃裏克·盧森沃達克的長評節選……我覺得這一段他的形容對咱們來講是最公平的。”

深呼吸了一口氣,他緩緩念誦:

“歌德許……就是許導,歌德許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導演。早在戛納時,他拿到金攝影機獎時,我就和相熟的朋友說過。我說他絕對不僅僅是小一號的張一謀。

而這一次的電影,他的執導風格愈發讓我覺得我沒有說錯。

不知何時起,我覺得電影行業出現了一種怪圈。導演們拼了命的想要在電影裏加入屬於自己的想法,他們試圖用一種非常隱晦的方式來左右觀眾的思緒。

讓電影不再需要沒個觀眾內心的認知,反倒變成了必須要按照導演的思路來行進,才能感受到這部作品獨特性的奇特現象。

這是有違背藝術的核心觀念的。

所以,這幾年我越來越喜歡年輕導演的作品……這裏其實他踩了一腳《必要的殺戮》,認為《必要的殺戮》這個電影拿阿富汗戰爭來當題材,是純粹為了得獎而得獎的作品。意思就是很不喜歡導演這麽做,偏偏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導演喜歡用這種方式,把自己的作品扣上人權的帽子來……塑造金身。”

鐘長友解釋了一下:

“我沒翻譯,但大概意思是這樣,所以他接下來的話會有些突兀的轉折。”

“嗯嗯。”

許鑫繼續在那聽。

“和《必要的殺戮》比起來,《山楂樹下》的完成度之高,讓我這個對天朝電影越來越絕望的人產生了一絲獲得救贖的想法。

歌德許是一位年輕的導演,但他的作品卻非常成熟。

我原本以為這裏面處處可以看到張的影子,但實際上並不是。這完全是一部歌德許自己的電影。

從拍攝技術上來講,他賦予了這部片子各種淺顯的色調暗示。

可事實上,這些暗示並不是如同我之前說的那樣,希望觀眾跟著導演的想法來走。

不,許的電影裏,所有的核心理念,都是在為電影服務。

我知道,這是很多青年導演的習慣。他們看了太多卡梅隆、看了太多諾蘭乃至好萊塢的電影,覺得導演在劇組就是唯一的BOSS。

所以,在沒有精進自己的導演技術時,太早的就染上了這種壞毛病。

這也是為什麽不聽勸的導演在度過新人時期後,就迅速隕落的主要原因。

他們覺得自己能淩駕於電影之上,也正是這種愚蠢的理念葬送掉了他們的天賦,讓他們淪為平庸。

但歌德許不同,他的電影個人風格濃烈,可是核心卻是講好每一個故事。

他在這部電影裏運用的一切技術,都是為了做好這件事。

所以,在其他導演為了突出故事內核,不得不犧牲自己的作品,把它變成了閱讀門檻越來越高,可故事性卻如同春日的浮冰一般脆弱的時候,歌德許,他卻找到了電影從誕生起便被賦予的最基本的意義——講好一個故事。

也正是因為他這份和越來越多的導演背道而馳的道路,才讓他的這部作品如同珍珠一般,閃爍著迷人的光輝。

所以,喜愛電影的朋友們,去看吧,它絕對會讓你回味無窮,今宵難忘。第二部重點推薦!”

“……”

“……”

“……”

在眾人的沉默中,鐘長友點點頭:

“這是他長評裏的節選,前面的部分都是在評價這部電影在技術細節方面的一些優點。埃裏克·盧森沃達克也是導演出身,並且他是公認的威尼斯電影節幾位“值得肯定”的影評人。

觀眾對他的話也特別相信,而且,這篇長評裏的內容僅次於他在這一屆首推的《傷心小號曲》,結尾最後一句話就是這個意思。在他的心裏,《傷心小號曲》是第一個必看的電影,咱們是第二部!可以說……這個評價已經非常非常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