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扶大廈之將傾(3)(第2/2頁)

眾將士聞之,再也無人敢動。

皇後直視著出逃的這支軍隊:“副防禦使何在?”

“末將參見皇後娘娘......”

“你可願聽從本宮軍令?”

“回皇後娘娘,這需要......”

轟!

將士們根本就沒看清皇後是如何動手的,只見青色斧影驟然將臨,沒有任何意外,副防禦使落了個跟防禦使同樣的下場,在眾人面前化作了一團血霧!

副防禦使喪命的一瞬間,孫康禁不住雙手一抖。

皇後雷霆斬殺防禦使的時候,他看皇後的目光充滿了詫異與震驚,此刻副防禦使也因為一句話沒說好,就被皇後當場轟殺,他的眼中就只剩下恐懼。

皇後的鐵血手段遠超他的預計!

要知道,死的可是統率十萬大軍的防禦使、副防禦使!就算是皇帝,也不會一言不合就這樣當著眾將士的面,殺雞一般就這麽把他們殺了!

這哪裏是母儀天下,應該以仁厚著稱的皇後?

統帥三軍殺伐果斷的悍將,也很難做到這種程度!

孫康不理解,身為皇後,又是趙氏的人,趙七月難道就沒有顧忌,不應該謹言慎行嗎?

孫康是什麽想法,皇後不在意,她再度開口:“團練使何在?”

“末將張京,參見皇後娘娘!願聽皇後娘娘軍令,誓死不違!”不同於防禦使、副防禦使,張京是從營壘中出來的,他回話的時候,態度極為堅決。

不僅是他,跟在他身後的數十名將校,也是同時俯身行禮,嘴中高呼:“願聽皇後娘娘軍令,誓死不違!”

看到這一幕,眾將士自然是只能選擇相繼跟從,但孫康跟城墻上的陳詢、韓術等人,卻都是眼神數變。

若只是張京本人表明態度也就罷了,問題是他出聲的時候,身後有數十名將校一起說話,就好像這群人早早就在等著這一刻!

“很好。從此時開始,你張京就是這支軍隊的防禦使!”皇後沒有給眾人過多思考的時間,一道命令,就宣布了張京對十萬大軍的統率權。

“末將遵命!”

皇後的目光在城外數座大營上掃過。連綿不絕的營帳海洋,一直延伸到數十裏之外,這裏面不僅有防禦使的軍隊,還有義軍,人馬總計超過了三十萬。

皇後的聲音借助修為之力,覆蓋了所有營壘:“本宮知曉,你們中或許有人不服,如果誰要說話,現在就站出來,本宮給他開口的機會。”

出營準備逃走的軍隊默然無聲,各個營盤更是無人出頭。

看眼下這個架勢,誰還能不知道,出頭的下場就只有一個?

“既然無人再有異議,本宮就明告爾等,之後再有人敢不聽本宮之令,不顧大齊江山與國戰大局,不敢與北胡大軍殊死作戰,就休怪本宮軍法無情!”

皇後的聲音充滿金戈之意,震懾了所有將士的心。

說到這裏,她才從容不迫的自袖中掏出調兵虎符,向三軍將士宣示:

“這是調兵虎符,本宮統禦汴梁大軍,主持中原戰事,是奉陛下之命,名正言順,望爾等好自為之。”

宋治既然放趙七月回汴梁坐鎮,便不可能不把隨身攜帶的虎符交給她,沒有這個,趙七月就很難去說什麽鎮守汴梁。

縱使宋治的本意,是讓趙七月來汴梁送死,以此換取天下人對帝室的忠誠,但這畢竟不能表現出來,故而虎符必須要給。

孫康、陳詢、章琰、韓術等人,見趙七月這個時候才把虎符拿出來,身為世家顯貴、權力場中沉浮的人物,在震動之余,哪裏還能不了解趙七月的用意?

要是趙七月一開始就用虎符約束將士,那不過是借了皇帝的勢,自己的威嚴便無從確立,眾將士聽令的對象,也只是皇帝的虎符。

趙七月先殺人立威,再拿出虎符,既震懾了全軍,讓所有人都見識到了皇後的心性手段,又確保了不會有人心懷貳志。

這些理由都是明面上的,暗地裏,趙七月是不是還有其它想法,眾人就不好多加揣度,畢竟眼下穩住局勢守住汴梁才是基本。

所謂的其它想法,含義就十分深遠。

譬如說,趙七月之所以要率先豎立個人威望,為的就是盡可能減弱皇帝的影響力,讓汴梁軍民更多的服從於她個人,而不是兵符。

在戰時,這兩者區別不大,主帥個人權威與兵符代表的大義名分,甚至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但在戰後,這兩者誰的比重大,帶來的結果就會有很大不同!

解決完了城外大軍,皇後看向城內百姓。

數十萬百姓是一股龐大的力量,民心如何關系重大,要想穩住汴梁城,經營汴梁城防,乃至收拾中原戰局,絕不能缺了百姓的衷心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