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五章 何以為王(第2/3頁)

“滿天下的節度使,朝廷說換就能換,說撤就能撤,那是封疆大吏不假,卻不是父死子繼的一方諸侯。藩鎮兵馬,雖然歸節度使統轄,根本上還是朝廷的人。

“朝廷就算讓我做了節度使,叫我交出兵權的時候,我也不會猶豫半分。”

聽到這裏,諸將愕然不已,面面相覷,都不知道該說什麽。

陳奕嘆息一聲:“公子對皇朝對社稷一片赤誠,我等無不知曉,怕只怕赤誠換回來的,卻是我等難以接受的局面。”

趙寧輕輕一笑,不置可否。

聽了陳奕這話,眾人不免想到趙氏日後被打壓,他們也會跟著遭殃的下場,不由得都焦急起來,一個個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繼續勸說。

在他們開口之前,趙寧淡淡地忽然說了一句:“我準備向陛下上書,請陛下收回封我為郡王的成命。”

“什麽?”

“讓陛下收回成命?”

“公子不要郡王了?那可是王爵啊!”

“公子三思啊!”

如果說趙寧之前的態度,還只是讓他們不解、焦急,卻又覺得還在情理之中,那麽趙寧放著到手的王爵不要,就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可接受範圍。

趙寧正色道:“國戰未勝,北胡未滅,何以為王?

“陛下願意給我封王,那是隆恩浩蕩,可我身為將門子弟,未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履行保境安民的職責,已經是莫大過失,眼下豈能沒有半分羞恥之心?”

陳奕等人張了張嘴,有心反駁、勸說,可見趙寧面容肅然,態度堅定,感受到對方的大義赤誠之心,他們只能是啞口無言。

很顯然,趙寧那些話,並不都是虛言,至少有一部分是發自內心。

片刻後,耿安國等人還是安耐不住,紛紛開口:“可大總管畢竟立下了赫赫戰功,封王不過是朝廷論功行賞,何必推辭?”

“就是,大總管為國轉戰三千裏,一劍曾當百萬師,於社稷危殆之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差些連命都丟在孝文山,封王理所應當!”

“大總管封王,沒人不服!”

趙寧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在諸將說得差不多了,擡手示意眾人安靜,而後不急不緩道:

“國戰至今,我們雖然取得了兗州大捷,殲滅了博爾術的主力,中原全境光復也指日可待,但這並不意味著國戰就勝券在握了。

“察拉罕已經攻入河東腹心,河北地的綠營軍正在壯大,而各路義軍作戰愈發艱難,關西的蒙哥所部,更是進展順利,兵鋒直逼關中。

“中原大軍要越過黃河,反攻河北,並不容易。而最為關鍵的是,天人境的元木真已經幾年沒有露面,傳聞去了海外悟道,他一回來,我們可能應對?”

聽趙寧說到這裏,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愈發迷糊。趙寧說的都是事實,這他們理解,但趙寧此時說這些,是什麽用意?

趙寧接著道:“眼下國戰迎來了巨大轉機,卻也是前所未有的關鍵時期,容不得半分差池,否則就將前功盡棄。當此之際,皇朝上下必須同心協力。”

陳奕忍不住張嘴:“公子......”

趙寧擺了擺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繼續道:

“鄆州軍戰力不俗,是王師中的骨幹力量,汴梁北面行營的戰事雖然暫時結束了,但這支軍隊不能散,在往後渡河反攻河北時,還需要發揮該有的作用。

“不僅如此,軍中將校也不能分散,這是自損筋骨、自降戰力,就算將校們要各自去奔個大好前程,那也得是在國戰勝利後,屆時,我絕不會攔誰。

“但是現在,誰要為了個人私利,不顧國戰大局皇朝安危,我趙寧必不能答應,之前戰死的同袍,眼下還在北胡鐵蹄下受苦的同胞,也不會答應。

“所以我會向陛下進言,在鄆州設立藩鎮,保存鄆州軍的完整戰力。”

此言一出,堂中寂靜一片,落針可聞,諸將莫不是驚愕忘言。

陳奕等人明白了,趙寧這是要用郡王的爵位,跟宋治換取他繼續統領鄆州軍征戰的資格,而且理由再充分不過。

事先沒有誰想得到,趙寧能夠做出這樣的抉擇。

陳奕、雲雍、方墨淵等人,看向趙寧的目光,一時間都充滿發自肺腑的敬佩。

一是敬佩趙寧一心謀國,心中時刻想著的,都是國戰大局、江山社稷;二是佩服趙寧大公無私,為了保存鄆州軍的戰力,連王爵都可以不要。

天下之大,那麽多世家寒門官員、將領,有誰能為國家血戰到這一步,又能慷慨大義、一心為公到這一步的?

“能跟著大總管征戰沙場,實屬末將之幸,他日渡河北攻,末將請為先鋒!”眾人失神之際,耿安國突然起身抱拳,語調鏗鏘字字千鈞的大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