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六章 思辨(下)(第2/2頁)

且不說世家寒門,就單說反抗軍,今日他們是反抗軍,明日他們還是反抗軍嗎?

當反抗軍將領加官進爵、榮華富貴,成為既得利益階層後,他們是否還能控制私心私欲,不在意自己的財富積累、子孫地位,一直為天下百姓的公平與尊嚴而戰?

統一認識統一思想,追根揭底,要有一門能夠改造認識、控制思想,被天下人普遍接受、擁護、支持的學說。

就像儒家學說那樣。

但又絕對不能是儒家學說。

儒家學說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他能最大限度維護統治階層的利益,讓這個世界有秩序。

而它失敗的地方在於,它描繪的所謂大同社會的理想藍圖,與利益至上的現實情況嚴重脫節,很多實際問題根本無法解決,而且它主張的很多理念不可能得到貫徹執行,所以最後不得不走向虛偽,成為扭曲的遮羞面紗。

所以歷朝歷代,總是外儒內法。

儒與法並非不能共存,畢竟這世界既需要道德,也需要律法。但儒與法並存的方式不對,並存的時候儒與法都被扭曲了樣子,最終各自變成了四不像。

說到底,這世界需要一門新的學說。

周鞅拋出先前那番話後,方墨淵、狄柬之、陸瑞等人陷入了激烈爭論,原因就在於此,這是新舊認識的碰撞,是歷史潮流中的激浪。

趙寧任由他們辯論下去,也是希望他們能夠在切磋中提高各自的認識,催生出新學說的萌芽。

是的,新學說的萌芽。

趙寧想要的新學說到底是什麽,是他自己現在都無法得到的答案。不僅他沒有,周鞅、黃遠岱也沒有。

這件事太大,太深刻了。

僅靠幾個人智慧遠遠不夠,得需要這天下的讀書人,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

就眼下情況而言,反抗軍為自己為受苦受難者爭公平爭尊嚴的號角,聽起來很響亮很提氣,但這都只是平民百姓樸素的正義思想。

因為樸素,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簡陋,因為簡陋,所以不全面,因為不全面,就會產生各種問題,甚至到最後會變形扭曲,反噬己身。

所以它解決不了復雜現實中的各種艱難,能夠成就一時焰火,卻不能成就一世大業,更不可能成就千萬年的大計。

天下百姓,需要高屋建瓴的學說,來指導認識統一思想。惟其如此,萬民奮戰的方向才能是真正正確的,才能確保大業綿延萬世。

正常而言,新學說的誕生,需要環境也需要時間。現實決定認識,只要統治者不強力幹擾,強行把它帶偏,這片大地終究會誕生萬民需要的學說。

趙寧能給它這個環境,也不會帶偏它,卻給不了它時間。

趙寧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沒法等它慢慢萌芽、成長。

眼下他必須立即推行大計,如若不然,世家寒門官員就要在大晉皇朝坐穩位置,讓大晉變成另一個齊朝了。

而且光有學說,還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更關鍵的,是實行這種學說,在這種學說下建立政體,真正確保萬民利益。

涉及到具體政體,問題就回到了狄柬之、陸瑞爭辯的問題上,而他們爭辯的那個問題,還只是政體中的一個普通組成部分。

“殿下似乎有憂慮?”黃遠岱看出趙寧的不輕松。

趙寧喟嘆長嘆,對著白洋澱水域緩緩道:“一切的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

“無論是文官壓過武將成為皇朝主導者,宋治打壓世家扶持寒門,設立飛魚衛把皇權推向頂峰,將天下人都變成權力的奴才,還是北胡入侵席卷山河,短暫成為一片大地上的主人,給這裏的百姓帶來深重苦難;

“亦或是我們取代大齊成立大晉,想要給天下人以公平尊嚴,把壓在百姓頭上的權貴、地主階層推翻,建立一個人人不受壓迫剝削的世界......都太快了。

“短短十余年間發生了這麽多事,翻遍史書見所未見。

“有些時候,我甚至覺得,這是十余年間的歷史,有一千多年那麽漫長,是一千多年才能走完的路途。

“大變重重,交替浮現,讓人目不暇接,我們被歷史洪流推著向前走,卻又想做文明史的弄潮兒,當真是應付的捉襟見肘。”

聽罷趙寧的感嘆,黃遠岱與周鞅皆是默然不語。

他們都感受到了某種滄桑厚重,一時無言,唯有相繼縱目白洋澱。

新的世界,真的能夠建立嗎?

文明史會在他們的手中,上升一個大台階嗎?

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連黃天厚土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