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二章 真面目(5)

宋州城。

遠隔數百步,趙寧在官道上眺望城墻。

拉著小侄女的姜葭松了口氣:“終於到了宋州城。”

昨夜,他們殺了袁員外後,並沒有將對方的護衛、家丁一並收拾。三百多被他們收攏的難民,還需要他們帶回去給口飯吃。

只不過,通過審問袁員外的管事,趙寧得知袁員外收攏那些難民,並不是打算讓他們做莊戶、幫工,而是打算收極高的租子讓對方做佃戶,簽訂終身契約令對方做奴仆。

這在袁員外、管事口中依然是做善事。畢竟他們給了這些背井離鄉、一無所有的人一條活路。袁員外對管事、家丁的說法是,對方因為他才能活命,他就是對方的再生父母!

至於這事本質上是不是趁戰亂誘騙、拐賣人口,就不是他會思考的問題了。

“你的親戚好不好找?”趙寧的目光落在城外的民居群落中。

“得問路。”

宋州算是中心地帶,頗為繁華,城墻內的街坊屋舍無法滿足百姓的居住需要,故而在城外形成了居民區。

在金光教與張京聯手後,很多流民被後者收攏,不少百姓逃到他的地盤上來,使得州縣城池的人丁數量不斷增多。

城外居民區建築比較亂,但也自發形成了街道,碼頭附近更是形成繁華商業區,不乏裝飾得金碧輝煌的幾層閣樓。

哪怕是在城外,亦有金光教教壇,院墻不算雄偉,建築卻都很高大,進進出出的百姓很多,老少男女皆有,很多人都面色虔誠。

趙寧跟姜葭來到的是相對偏僻的居民區,這其實很好理解,窮人的親戚大多也是窮人,真正大富大貴的不是沒有,數量相對很少。

姜葭並不知道親戚的具體位置,只曉得大概,被迫一路詢問過去。

好在被問路的百姓很熱情,哪怕手裏有活計,也會停下來耐心指路,怕路線復雜,還有親自引路的。

因為只知道大體位置,而姜葭的親戚又不算名人,所以尋找費了一番功夫。

最後還是幾個本地居民,根據有限消息進行接力,不斷把範圍縮小,最終才將姜葭帶到了親戚家門前。

引路的婦人在確認地方是對的後,笑容滿面,自己也很開心,跟姜葭的親戚寒暄幾句,臨行時都不忘邀請姜葭日後去家裏做客。

趙寧擔心的那種人情冷暖並未出現,姜葭的親戚是個老嫗,見到她很是高興,親切的拉著她進屋,噓寒問暖好不周到。

聽說了村子的遭遇後,老嫗哀傷落淚,並讓姜葭放心留在這裏,家裏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會餓著她跟小女孩,還說在宋州只要勤奮,不愁活不下去。

言語中,老嫗提及金光教總會幫助百姓排憂解難,宋州很久沒有餓死的人了。

到了吃飯時,天已經快黑了。

這是一大家子人,除了老嫗,還有一對年紀不大的夫妻,男人是農夫,女人是裁縫鋪的夥計,回來的時候看得出來非常勞累,但他們在看到姜葭跟趙寧時,都是熱情招呼,禮數周到。

飯吃到一半,趙寧發現有小孩子探著腦袋在門口往裏看,老嫗起身詢問對方是不是父親沒回來,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後,連忙把對方帶進來一起吃飯。

言談中趙寧和姜葭才知道,這是鄰居家的孩子,母親死了,父親在碼頭做苦力,經常回來很晚,平常每到這個時候,老嫗都會將孩子叫過來一起吃飯。

今日因為姜葭過來,老嫗倒是忘了過去詢問。

趙寧相信老嫗的話都是事實,不是在佯裝慈祥,因為今日的飯菜很豐盛,老嫗特意出門去買了半斤肉跟一些瓜果回來。

趙寧一眼就能看出,這家人生活並不寬裕,老嫗在米缸盛米的時候,只聽缸、飄、粟米相碰的細微動靜,他就知道缸裏沒多少米。

饒是如此,他們今日吃得也是幹飯,不是粥。加之瓜果蔬菜、肉食,這絕對是過年才有的豐盛晚飯。

隔壁家的小男孩沒有不自在,吃飯的時候顯得輕車熟路。飯剛剛吃完,一個精瘦漢子擰著腌菜、面粉進門,一個勁兒感謝老嫗時常招呼他的孩子吃飯。

他將腌菜、面粉交給老嫗當作謝禮,老嫗收了腌菜,將面粉退回,態度強硬不容置疑,說讓小孩子過來吃飯,不過是添雙筷子的事,還用不著對方交糧食。

父子倆出門之際,老嫗注意到對方的衣衫破了,便追上去讓他脫下來,好叫兒媳婦今晚給他縫補一番,對方家裏沒有女人,這事兒肯定做不好。

漢子雖然不好意思,但沒有多推辭,顯然這種事不是頭一回。

“上回,家裏的房子因為連日大風大雨在夜晚塌了,我們被埋在裏面,險些都一命嗚呼,要不是對方力氣大動作快,及時把我們救出來,你這次來就找不到我們了。”飯後,老嫗拉著姜葭嘮起家常,言語中很是推崇這位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