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六章 風雲際會(下)

張京深吸一口氣。

所謂驅虎吞狼,就是要聯合魏氏、楊氏其中一家,借助對方的力量來對抗趙氏。

但這有個問題,對方肯幫他張京,必然是為了圖謀中原,請神容易送神難,事後如何讓對方乖乖離開?

正常情況下,這是下策,但如今張京已沒有更好選擇。說到底,還是自身實力太弱,只能向外求援,否則中原必被趙氏所得,他萬劫不復。

況且,這計策也並未沒有一線生機。

如果決定驅虎吞狼,那下一個問題便顯而易見,張京問:“選魏氏還是楊氏?”

“廉使認為這兩家誰更強一些?”趙玉潔不答反問。

張京沉吟片刻:“當然是魏氏更強。他們有眾世家相助,王極境高手眾多,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文武皆不乏俊才。

“鳳翔軍是天下少有的精銳之師,掃蕩四方所向披靡。鳳翔軍之外,邠寧、涇原兩軍在國戰時歷經苦戰,戰力也不低。”

趙玉潔微微頷首:“廉使認為這兩家誰對中原威脅更大?”

張京不假思索:“當然是魏氏。我與魏氏之間,不過隔著一條函谷斜道,且魏氏已經掃平漢中、蜀中,接下來要東出,中原首當其沖。”

說到這裏,答案已是呼之欲出,趙玉潔道:“那我們便選擇楊氏。”

楊氏實力較弱威脅較小,跟他們合作擊退趙氏之後,張京的大業能繼續存在的可能性就大,屆時要火中取栗容易不少。

張京陷入沉思,權衡利弊與可行性。

末了,他不得不承認,跟楊氏聯手的確是最優方案。

趙氏要進入中原,魏氏、楊氏必然不甘人後,三家早晚會在中原打成一團,到時候最遭殃的只會是他。

若是他張京得到了整個中原,自然可以左右逢源,誰都不敢得罪他,誰都想獲得他的幫助,但眼下他只是四鎮之主,沒有跟三家平起平坐的資格。

三家爭奪中原,會想要得到他的支持,卻不會為此瞻前顧後影響自身大計,現實點說,魏氏、楊氏的藩鎮軍進了中原,只會劫財籌糧,不會秋毫無犯。

大軍所向,他的各地駐軍要麽投降,要麽滅亡。無論趙氏、魏氏還是楊氏,都不敢放緩進攻步伐,讓別人攻下更多州縣城池,占據太多中原地盤。

他的修為實力與麾下高手,不是趙寧的對手,自然也不是魏無羨、楊佳妮的對手。

到時候中原打成一片白地,他被三家夾擊,還有什麽生機可言,還有什麽基業可談?

想要保全自身地盤,就只能早早選擇一家投靠,借助對方的力量,讓麾下藩鎮、秩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並在戰爭亂局中嘗試尋找機會。

火中取栗,不是一件容易事。

故而楊氏更加合適。

“淮南的兵馬要進入中原,淮泗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不先得到武寧,我們跟楊氏的結盟就無法實現。”

張京尋思著道,“可如果我出兵武寧,趙寧必然會阻擾,這可如何是好?”

趙玉潔笑了笑:“為何是廉使出兵武寧?該是楊氏大軍出動才對。廉使只需要幫助一二即可。楊氏想要得到中原,有了廉使為盟,定然願意攻打徐州。

“至於趙寧,那是楊佳妮該憂慮的對象。”

的確是這麽個道理,張京心情輕松了些。

他道:“待我回去跟謀士們商量一二,若是沒有其它辦法,便依照廉使的計策行事。”

說到這,他頓了頓,看趙玉潔的目光又充滿狐疑:“我去跟楊氏結盟,神教教眾卻在教壇修身養性,研究什麽經典著作,什麽力都不出,這不合適吧?”

“這很合適。”

趙玉潔正色道,“廉使的基業,依賴仰仗的是神教教化百姓,穩定地方秩序,借神教之手凝聚各鎮人心、人力。

“若是神教名聲壞了,失去百姓信任,被信徒唾棄,那廉使的基業還如何維持?

“當務之急,神教必須修身養性,提高自身涵養,從名利錢財中脫身,避免與人爭鬥廝殺,多做善事多為百姓消災解難,拔高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惟其如此,日後楊氏才不能竊據中原,否則一旦楊氏大肆宣揚自己的良政,抹黑神教、廉使,主張輕徭薄賦,中原百姓還不得都改弦易轍?”

張京怔了怔。

被趙玉潔這麽一說,他頓感事態嚴峻。

輕徭薄賦是不可能輕徭薄賦的。

他雖然擁有四鎮之地,但論繁花織錦,中原如何能跟東南相比?東南繁華,魚米之鄉,楊氏輕徭薄賦善待農戶,錢糧不會少太多,還能有繁榮商貿保證賦稅。

他張京豈能一味效仿?

既然不能切實改善百姓處境,不能給百姓根本好處,又想收獲人心,讓百姓支持自己,那就只有靠神教控制百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