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一章 聯手(4)(第2/3頁)

——楊氏為了奪取中原,一定不會放過大好機會,必然全力出擊!

這樣一來,被迫放棄中原大片地盤北撤,首尾不能兼顧的趙氏大軍,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又急著回援京師,必然處處都是破綻,焉能不被魏氏與楊氏擊敗?

趙氏一敗,就算楊氏得到了中原,在魏氏看來也不是太難對付。

得到河北河東之地的魏氏,不僅實力會大增,而且能夠繼承大統,屆時河北兵馬揮師南下,關中兵馬揮師東進,兩面夾擊之下,楊氏如何守得住中原?

就算戰事不會輕而易舉獲勝,魏無羨也完全不擔心什麽,在他心中,楊氏可比趙氏好對付多了。

——作為世家子,面對寒門勢力,他擁有天然的優越感。

總而言之,有了這番謀劃,魏氏進攻函谷關,也就是做做加入中原逐鹿之爭的樣子。

秦國兵馬從長安東進,無論是渡過黃河進入河東,還是直接趕往潼關,方向都差不太多,故而只需稍有布置,大軍的動靜就不會暴露他們的真實意圖。

現如今,張京投靠楊氏,為了穩住趙寧,不讓對方懷疑自己,魏無羨甚至已經做好根據現實情況,與趙氏假意結盟,作勢一起夾擊楊氏的打算。

天知道,在得知張京投靠楊氏時,魏無羨是何等開心。這讓秦國前期的一切行動都會顯得極為合理。

這一切謀劃,在趙寧來潼關見魏無羨時,都處於絕對完美狀態,他敢確定趙寧沒有想到他的策略,他已經掌握了勝機!

誰能想到魏氏不會參與家門口的中原之爭,反而跑去攻打河東呢?彼時魏無羨極為開心,因為他已經在謀劃上勝了趙寧一籌!

可誰又能想到,楊佳妮忽然跑過來說,楊氏願意把洛陽、河陽二鎮白白交給魏氏。

這一下子就把魏氏架在了火堆上烤。

正如魏崇山方才所言,白給的巨大好處不要,就顯得太過反常,誰都會懷疑魏氏別有所圖。

可一旦要了,魏氏就從佯攻函谷關,變成了兵進中原,哪怕是做做樣子,二者需要投入的兵力,承受的後勤壓力都完全不在一個層級上。

秦國大軍進入河陽,總不能只派幾萬人吧?那不是掩耳盜鈴嘛!

可一旦一二十萬大軍進入中原,如何保證進攻河東的絕對優勢兵力?

再者,洛陽、河陽兩座藩鎮,對最終還是要奪取中原的魏氏來說,怎麽都顯得太過重要。

有了這兩座藩鎮,日後與楊氏交戰時,從關中東進中原的兵馬就能暢通無阻,不用擔心被攔在函谷關前。

甚至能接應從河北渡河南下的兵馬。

到了那時,中原在他們面前就沒有險阻可言,完全是一片可以任意馳騁的平地。

這洛陽、河陽兩鎮,秦國上下能甘心不要嗎?

魏無羨心煩意亂。

當時在趙寧面前,他把吳國的士大夫罵得有多慘,數落得有多不堪,現在他就有多痛恨對方,恨不得對方多長一顆腦袋。

正是吳國這種在他看來屬於絕對軟蛋的愚蠢行為,讓秦國深陷兩難之境。

“召集重臣進宮商議吧。”魏崇山自己拿不定主意,見魏無羨也很糾結,便決定集思廣益。

只能先集思廣益。

......

汴梁。

張京很煩躁,煩躁得一連兩日都沒有睡著。

投靠楊氏,對他來說是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是為了在三家逐鹿中原的亂戰危局中,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並渾水摸魚尋機壯大。

退一步說,縱然是局勢不好,他最終被迫真的做了楊氏之臣,那也是吳國轄下的一方諸侯、封疆大吏。

不曾想,這剛剛效忠楊氏,還什麽好處都沒撈到,自己就要失去洛陽、河陽二鎮,將“好不容易”奮鬥得來的大好地盤拱手讓人。

張京得知楊延廣的這個決定後,第一反應是這樣的:

楊氏可是真不把他們自個兒當外人,也不把他張京當外人啊!

——他們這哪裏是不把他當外人,簡直是不把他張京當個人!

要是願意舍棄洛陽、河陽兩鎮,他張京何必非得繞個彎子投靠楊氏?直接投靠魏氏不好嗎?

魏氏得了這樣的好處,一定不會吝嗇高官厚祿。

張京認為吳國的人腦子都給驢踢了。

好在楊延廣的腦子還算沒有被驢給完全踢壞,還知道怎麽安撫他,親自來了汴梁一趟,與他好言好語的商議這件事不說,言談中還給足了他面子,沒有端著吳王的架子,相處中近乎是跟他平輩論交。

當然,最重要的是,楊延廣給了他足夠多的補償。

其一,封他為陳留郡王,封他的長子為齊國公。

其二,任命他為吳國兵馬副元帥。

其三,加封他為武寧節度使、義成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