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一章 出戰(第2/3頁)

吳俊氣得鼻子都歪了,他才是東線主帥,陳雪隴這混賬仗著自己是禁軍將領,竟然敢對他指手畫腳,教他做事?

吳俊尚未開口,韓守約已是搶先一步笑著開口:

“吳帥,既然陳將軍信心十足,不如就讓他表現表現?侍衛親軍到底有幾分實力,總要看過之後才知道,這也有利於後續戰事安排。”

吳俊心如火燒,恨不得跳起來給韓守約一拳。

比起藩鎮軍,韓守軍這個中樞派下來的監軍,明顯更加信任中央禁軍,對待陳雪隴也比對待他時客氣、親近一些。

吳俊很憤怒,卻沒有辦法提出反對意見。

一方面固然是吳廷弼剛剛大敗一場,給了人家口實;另一方面他吳氏作為世家,在吳國這個寒門士大夫掌權的王國裏,本就不受待見,得處處小心夾起尾巴做人。

世家在寒門士大夫眼裏是什麽存在?那些拋棄齊朝,又離開大晉朝廷,轉投了魏氏的將門勛貴與士人門第,就是現成的例子。

在士大夫看來,那是一群只有家族私利,心中根本沒有家國大義,隨時都可能抱團造反的存在。

吳俊沒理會韓守約,對陳雪隴道:

“陳將軍既然有心沙場建功,本帥還能攔著你不成?沙場征戰實力為尊,陳將軍自信能夠為國殺敵,那放心去便是,建武軍自會掠陣。

“不過陳將軍可要打起精神了,反抗軍不是易與之輩,若是這一陣有什麽閃失,莫說本帥後續不讓陳將軍打頭陣!”

對將門吳氏而言,跟文官的間隙早在齊朝就已埋下,雙方勢同水火,之前沒有手足之情,日後也不可能互相友愛。

所以吳俊明知陳雪隴桀驁不馴,相比討好韓守約,也更願意秉承同為軍方一脈的“大義”,給陳雪隴一些好臉色。

陳雪隴見吳俊這麽幹凈利落地答應讓侍衛親軍主戰,多少有些意外,心裏對吳軍的觀感好了微不足道的一點:

“吳帥看著便是,侍衛親軍必然為建武軍的兄弟們報仇雪恨!”

......

吳軍出營列陣的時候,陳雪隴去了陣前,韓守約趁機對吳俊這個東線主帥道:“吳帥,此戰事關重大,只能勝不能敗,想必吳帥心中有數吧?”

吳俊當然心中有數。

因為袁承志接受楊延廣冊封,成了自家人,吳軍借此進駐了沂州、密州各城,但到底是剛來的外部兵馬,根基很不穩固。

兩州本地駐軍對吳軍都很陌生、戒備,這裏的百姓對他們也沒有好感,對普通人而言,擁有大義名分的朝廷,顯然更值得支持。

更何況大晉的革新戰爭,對平民百姓有著致命吸引力。

這就導致吳軍現在雖然占了沂、密二州,但根本沒有在自己地盤上作戰的種種好處。與之相反,為了表達足夠的善意,盡快讓本地軍民與地主權貴認可自己,吳軍還得處處小心,分外嚴明軍紀。

令將士不擾民,是讓本地軍民對他們有了些許好感,但對將士而言卻很痛苦。

尤其是藩鎮軍。

出戰沒有好處,不能趁機劫掠民財大發一筆,既不能進城享受,又不能征用民房,得自己在野外搭建帳篷,頓頓啃饅頭吃鹹菜,沒有額外的雞鴨土狗改善夥食,風餐露宿,那打仗還圖什麽?

拼命的時候都不能肆意爽快,得吃苦受累做牛做馬,那拼命還有什麽搞頭?誰得了失心瘋還賣命?那不是傻嘛。

難道大夥兒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是為了家國大義?

家國大義不能讓自己有好處,只知道讓自己送死,那算什麽家國大義?

這又不是對抗天元入侵,事關民族存亡。

將士怨忿,尤其是藩鎮軍將士怨忿,是已經出現的情況。

而如果戰事不順,不能讓將士們在賣命攻克城池後大肆劫掠、發泄發財,那軍心就會動蕩。

所以吳軍需要勝利,還得是大勝。

只有勝利能夠建立吳軍的威望,獲得本地軍民的敬畏,讓吳軍在沂、密二州站穩腳跟;也只有勝利,才能讓將士們有所得,去“敵境”劫掠發財,令軍心安定。

一旦此戰戰敗,吳軍被迫後退,將大片土地讓出來,吳軍在本地軍民心中會是什麽形象,將士們的情緒會是什麽樣,顯而易見。

“侍衛親軍戰力不凡,軍備優良,韓大人放心就是。”

吳俊神容肅殺,“況且我建武軍也不是飯桶,真要侍衛親軍作戰不利,我部也會拼命殺出,一雪鄒縣之恥!”

見吳俊是真的知道大局,且有志於此戰之勝,並不會因為跟侍衛親軍不是一個行列就不出力,韓守約放心不少。

作為監軍,戰時就得保證大軍戰事順利,這是頭號職責。

“我自然是相信吳帥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韓守約正色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