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七章 判斷與力戰

侍衛親軍久經戰陣,將校經驗豐富,當然懂得進退之法,明白戰陣輪換的時機。

錢小成還來不及為己方大營的攻勢感到振奮,就發現吳軍戰陣人群中,同樣有一批批精神旺盛、氣力充沛的將士,兇猛地沖了上來!

反抗軍在輪換戰陣的時候,侍衛親軍同樣在這麽做。

前營同袍傳遞的敵情霎時浮現於腦海,錢仲眉宇一沉,兩種戰法瞬間在腦海中交替閃過。

吳軍甲胄堅固兵刃銳利,貿然強攻很難破甲擊敗對方,猛攻猛打的結果很可能是己方陷入險境。

但若是不在精力旺盛時全力突擊,放任彼此糾纏下去,那麽後續雙方將士力氣消耗過多時,出手沒了那麽大威力,就更難擊破對方堅固的甲胄。

而對方僅憑兵刃之銳,就足以讓己方甲胄破損嚴重,性命危殆。

輪換上陣與前營同袍錯身而過的場景,再度充斥於錢仲腦海,這些反抗軍將士雖然傷亡有限、存有余力,與吳軍戰了個不相上下,但不少人甲胄破損很是嚴重。

他們是該改變戰法猛攻猛打,還是像前營同袍一樣穩紮穩打?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較擇其重,這話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選擇往往並不容易。大部分時候,在結果尚未展露之前,很難知道到底哪條路會有更大的利、更輕的弊。

戰陣之上,勝負一線,生死瞬間,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可供考量。

必須要做出選擇。

這個時候需要的是經驗,以及立足於經驗的敏銳與精準判斷。

是最難能可貴的先見之明!

念頭閃動間,錢仲已經有了決斷。

他必須立馬決斷。

他決斷很清晰。

一個字:戰!

兩個字:進攻!

四個字:猛沖猛打!

既然己方優勢是修行者境界,那就得趁將士氣力完備時,努力給予對方不能抵擋的迎頭痛擊,嘗試利用這種優勢擊破對方陣型。

若是將士氣力耗盡身體疲累,境界優勢有也等於沒有,到最後就只能跟對方比拼甲胄兵刃,那無疑是有敗無勝的局面。

錢仲身為老卒,作戰經驗豐富,明白一個事實:在戰陣較量上,只有把對方打得手忙腳亂,對方才有可能出錯,露出破綻。

前營同袍說吳軍訓練有素、戰陣穩固,沒有明顯短處,那想要對方露出破綻,就只能也必須給予對方足夠大的壓力!

一言以蔽之,選擇猛攻還能爭一下勝利,不選擇猛攻則會重蹈前營覆轍,在沒有任何突破性戰果的情況下被換下。

理由很充分。

但這畢竟只是理由,不是事實——至少暫時還未證明。

錢仲深吸一口氣。

他只是一個隊正,能夠決定的戰鬥有限。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有限,所以有不小容錯率,他部就算選錯了遭受了損失,還有同袍可以過來支援,自身並不會太過危險。

關鍵的是,一個隊的勝敗不會影響整個戰局。

反而能讓將校看清情況收獲更多經驗,指揮接下來的戰鬥。

如果他選對了,這就有助於大營取得勝利,甚至影響全軍勝負!

錢仲再無猶豫。

他雖然只是一個隊正,麾下將士不過五十余人(前文二十余人系筆誤),但他心中裝著整個大營乃至整個大軍,裝著戰爭的勝負大局。

這不是他想得太多,而是反抗軍慣例如此。

反抗軍是什麽存在?

它源於平民勇士聯合反抗壓迫剝削的鬥爭,天生就需要每個人發揮自己的才能,它是追逐公平的大晉皇朝的禁軍,骨子裏一直刻著家國大義的情懷與眼光,官兵平等。

在反抗軍中,各級將校都要在管好自己的部曲之外,心系大軍。

作戰之時,每個戰士都被要求發揮自己的主觀才能,並且會得到軍官們的尊重。

所以他們不僅知道自己為何而戰,還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作戰。

錢仲明白,大營主將——都指揮使,之所以沒有現在就下令,讓眾將士采取猛攻猛打的戰術,是因為都指揮使肩上擔子重,軍令幹系重大。

若是選錯了,那就是一個大營五千多將士的失利。

這樣的失利,莫說都指揮使輕易承擔不起,整個大軍都難以從容接受。

所以都指揮使的軍令必然要有充分依據,必須得時時穩重。都指揮使不可能貿然做出選擇,讓全營將士去冒險。

但錢仲可以。

他有試錯的條件。

“全力出擊,打破敵陣!”錢仲厲聲大喝,向身後的全隊將士下達命令——這時,輪替上來的吳軍剛到眼前。

方才的思量說來話長,實則錢仲做出選擇只在一瞬間,他沒有想得那麽詳細,不過是腦中靈光一閃,便根據關鍵點做出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