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三章 應變(第2/3頁)

“秦軍既然過了蒲津渡,蒲州、絳州一代大部分地域無險可守,加之兩地兵力不足,那就索性把地盤讓出來,沒必要讓將士們白白流血。

“調集河東兵力,依托地形先行把守晉州,是目前來說最為穩妥的策略。秦軍抵達晉州也需要一些時間,我們正好趁此機會做些事情,讓各方面的準備更加充分。”

黃遠岱尋思一陣,贊同趙寧的意見。

趙寧當即寫了一份奏疏,叫來一名王極境修行者,讓對方立即送到燕平,請趙北望給蒲州、絳州下令。

這個時候,也不知朝廷是否得到了秦軍進入河東的消息,如果沒有,趙寧這份奏疏正好給朝廷示警,讓朝廷立即行動起來。

做完這些,趙寧回到輿圖前,對琢磨戰局的黃遠岱道:

“我意傳令三軍,讓各部做好隨時進擊的準備。河東已經陷入困局,中原戰場不能再有閃失。

“倘若楊氏以為我們忙於應付河東困局,他們在中原戰場就有機可趁,那我們就得給他們迎頭痛擊,讓他們認清現實。”

秦軍在此時渡過蒲津渡進入河東,的確出乎趙寧預料,給大晉帶來了巨大難題,也讓戰爭局勢陡然陷入險境,但遠不至於讓趙寧手足無措,失去應付局面的穩定心境。

還是那句話,趙氏既然敢參與中原逐鹿之戰,趙寧既然能帶著三十萬大軍渡河南下,那就不會對這場戰爭中各種可能沒有預計。

魏氏、楊氏、張京三方,都是擺在棋面上的力量,看得見摸得著,並非是憑空冒出來的奇兵。

黃遠岱盯著輿圖,腦海中迅速籌謀戰事,趙寧剛說主動出擊,他就選定了幾個目標,並且有了隨後進軍路線的大致規劃:

“正該如此。”

......

徐州。

楊延廣高居大殿之上,隔著桌案俯瞰站在殿中的秦國使者,將門孫氏的當代家主,王極境中期的高手孫康,眸中殺氣畢現。

太傅王載滿面怒容,氣得雙手發抖,指著孫康的鼻子罵道:

“無信小兒,無德豎子!軍國大事,竟然被你等當作兒戲,說改變就改變!盟約文書,竟然被你們當作白紙,說舍棄就舍棄!

“如此卑鄙無恥,魏氏何以立身?這般無信無德,秦國何以立國?你們要為此付出代價,為戲弄吳王背棄吳國付出慘重代價!”

孫康被噴了一臉唾沫,眉宇間有了怒容。

無論是誰,被連著罵了幾天,都不會再有好脾氣。

他不是剛來徐州的,而是兩天前就到了。彼時秦軍還未渡過蒲津進入河東。

他之所以過來,就是為了避免楊氏被魏氏惹怒,意氣用事之下胡來,做下對兩家都十分不利的事。

兩日見到楊延廣,孫康說明來意後,楊延廣當場便踢翻了桌子,將他轟了出去。要不是他跑得快,楊延廣估計會下令高手把他當場圍殺。

楊延廣這般憤怒,按理說魏氏不該強渡蒲津,但魏無羨絲毫沒有因為楊氏的怒火就改變既定策略,依然帶著大軍按照計劃展開了行動。

魏氏背棄盟約,當然要給楊氏一個說法,安撫楊氏。畢竟魏氏還要楊氏在中原戮力作戰,拖住反抗軍。

“王上,我王並沒有背棄盟約,秦國也不會背棄跟吳國的盟約,強敵未滅,我王怎麽會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呢?

“我王只是稍微改變了一下對付趙氏的兵略。

“出兵河東能夠讓趙氏兩面受敵、左右失顧,這對兩國擊敗晉軍大為有利,可以讓兩國迅速滅掉晉朝,符合兩國結盟的根本目的。”

孫康忍住怒意,再三對楊延廣行禮,苦口婆心地說道,“秦軍進擊河東,中原反抗軍必要回援,屆時吳軍壓力大減;

“且晉軍腹背受敵,後院失火,必然軍心大亂,吳軍戰勝晉軍奪取中原輕而易舉!不出三個月,中原、齊魯就會全是吳國的!”

這番話的確有道理,那也是孫康還能活到現在,沒有被楊延廣殺掉泄憤的根由。

秦軍不進入中原作戰,的確讓吳軍壓力倍增,但對整個戰局卻有大利,若是形勢真如孫康所言的發展,吳軍必能得到中原、齊魯。

問題在於,魏氏失信發生在當下,而吳國得到中原在日後,前者已經成為現實,後者還不一定能實現。

“混賬!”

楊延廣怒而拍案,站起身厲聲喝斥,“魏崇山那老匹夫言而無信,得了洛陽、河陽兩鎮卻不肯出兵中原,本王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更可恨的是,秦軍進擊河東竟然事先完全不跟本王商議,這是根本沒把本王放在眼裏,沒把吳國放在眼裏!”

說著,楊延廣大手一揮,讓人進入大殿,把孫康捆綁起來丟進大牢裏去。

如果說兩天前孫康見勢不妙還能跑,沒跑完全是因為職責所在,那麽現在他就算想跑都跑不成了。楊佳妮已經回了徐州,此刻就站在大殿門外的雕欄前看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