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四章 民心所向(第2/3頁)

大晉是個革新之國,趙寧身為革新戰士,不會因為這些因素看低姜葭,覺得對方配不上自己。在如今的大晉,人格操守道德品性,是衡量一個人是高尚還是低賤的最重要準繩。

“罷了,該來總歸要來,該去的終是留不住,熙熙攘攘的人間與廣闊無垠的宙宇本身也不矛盾,順勢而為吧。”黃遠岱摸出酒囊喝了一口,決定不再憂心趙寧成就天人境這件事。

......

離開大軍,趙寧只身來到符離城外不遠處的一片莊園。

這片莊園是長興商號的產業,趙寧在這裏見到了薛長興、方小翠、孫小芳等人。

方小翠在見到趙寧的時候情緒頗為失控,激動得小臉紅撲撲的,麻雀般圍著著嘰嘰喳喳個不停,一面問東問西一面講述自己這些時日的經歷,一連小半個時辰都沒住一下嘴。

跟姜葭不同,她的熱乎勁完全是對待一個兄長的親近,就好似趙寧是她的親哥哥一般,故而言行舉止一點兒也不拘謹,就差沒抱著趙寧的手臂東搖西晃。

對這個活潑勇敢的農家小姑娘,趙寧一直比較喜歡,跟她閑話半響也不覺得枯燥,分享起自己的見聞來亦是妙語連珠,引得方小翠神往贊嘆不已。

這副堪稱兄妹情深的場面,看得一旁的薛長興、孫小芳汗顏不已。

他倆雖說知道方小翠跟趙寧交情很好,但趙寧畢竟是功勛卓著的皇朝太子,中原晉軍的唯一統帥,修為非凡的王極境後期高手,方小翠完全把對方當自家兄弟對待,他倆不免心跳不穩。

“符離城的情況如何?”

寒暄完,趙寧立即問起正事,他到底是扯不了多久的閑篇——至於方小翠,則是盡興地坐到了一邊,乖巧地不再冒然開口插話。

“我們的人已經在城內做好了萬全準備,只等殿下一聲令下,大夥兒便可以隨時行動。”

薛長興起身抱拳,簡單說明一句,便看向旁邊一位修行者,“具體事務都是劉統領負責,長興商號只是協助。”

趙寧看向這位劉統領,對方他見過,知道那是一品樓的資深強者,才能卓著。這回一品樓、長河船行在徐州的行動,便是由對方主導。

劉統領當仁不讓,抱拳稟報:

“殿下,在符離、泗州二城,我們都布置了上萬人手,半數在城內半數在城外,只要大軍一到,立刻就能裏應外合;

“符離、泗州二城之外的地方,我們力量不多,基本只有零零散散的領頭者,但鄉村中本地革新戰士極多,只要大軍再支援一些修行者或者精騎,鄉村就能在一夜之間改頭換面!”

趙寧微微頷首,露出滿意之色:“你們的差事做得不錯。”

泗州州城也就是臨淮,當初吳軍北渡,先鋒就是從這裏經過。

有萬人規模的內應與助力,那是一股比前世天元大軍剛剛南侵時,蕭燕在各重要城池裏安排的細作勢力,更加強大的力量。

當然,只是更加強大,並沒有本質不同。趙寧收服一品樓、組建長河船行,以及使用他們的模式,本身就是學自蕭燕並進一步發展而來。

符離、臨淮兩城的這些人,並不都是一品樓、長河船行的修行者,恰恰相反,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本地百姓、民間驍勇、江湖修行者。

一品樓、長河船行在徐州沒有那麽多人,也不可能有那麽多人。

從實力上說,這兩萬多人肯定不如兩萬一品樓、長河船行修行者,但他們作為本地人也有著自己的優勢,就眼下而言,這個優勢就是利於隱藏、潛伏,在事發之前可以最大限度不被吳軍發現。

要是符離、臨淮各自多出了上萬外來修行者,吳軍還不能發現異樣,那他們的眼睛也就可以丟了。

眼下是兵荒馬亂的時節,各地都有逃避兵禍的難民,能很好掩護外來人進駐,但因為這是大晉主導的革新戰爭,逃難的百姓並沒有那麽多。

尤其從反抗軍占領地域內出逃的百姓極少。

眼下百姓躲避兵禍,都是在反抗軍殺來之前,出於對戰爭本身的恐慌,為了不被戰火波及死於非命,早早帶著家眷奔逃——這是一種慣性。

故而大量徐州之外的陌生人尤其是修行者到來,吳軍必然有所察覺。

而徐州境內,符離、臨淮周邊的百姓逃至兩城,吳軍就不會覺得多麽奇怪。

總而言之,一品樓、長河船行將在徐州的力量集中布置於符離、臨淮兩城,於兩城創造出了非同一般的良好局面。

簡直可以說是夢寐以求。

這其實是一種必然。

原因只有一個:吳軍到來之前,趙寧就曾在徐州主持過革新戰爭。

這裏的百姓獲得過充足土地,分到過豐厚的糧食物資、生活所需,擁有過當下的美好生活與對未來的無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