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七章 兵臨城下(第2/3頁)

就好像放下了萬斤重擔。

這神情不該出現在一位君王臉上,世家大臣們心頭警兆陡升,同一時間有了一種極為不好的預感。

果然,在世家們提出要魏崇山立即離開的意見後,魏崇山說了一句在他們聽來猶如晴天霹靂的話:

“事已至此,諸位都盡力了,此番戰敗非戰之罪,實在是天命如此,寡人不會怪罪任何人。

“人力終有盡頭,而天意不可違逆,既然天意不讓秦國一統宇內,你我君臣縱然心有不甘,卻也是無可奈何。

“反抗軍已是兵臨城下,而大軍不能抵擋,為免生靈塗炭,也是為諸位身家性命計。。。。。。

“寡人願意獻城出降。”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孫康、蔣飛燕等世家官員們無不面色大變。

他們原本的打算,是來表明態度請魏崇山遷都後,不管對方願不願意,都以敵軍兵臨城下保證王上周全為由,將對方架出長安城。

他們原以為最壞的情況,不過是魏崇山腦袋缺根弦要堅持到最後,現在不願走,但他們怎麽都沒料到,魏崇山竟然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投降?

自古以來哪有君王主動說要投降的?

就算君王最終選擇了投降,那不也是被群臣裹挾,眾意難違不得不勉強屈從?

天下竟有不要自家江山的君王?

真是豈有此理!

來勢洶洶的反抗軍就在眼前,城中能聽到震耳欲聾的炮聲,人心散亂,且前方戰事艱難,各道防線能堅持的時間極為有限,軍心不穩。

這種時候魏崇山卻要投降,那秦國大廈說崩塌就崩塌。

世家軍隊先前進攻河西軍,好不容易用戰績重振的些許士氣民心,會在眨眼間一瀉千裏。

覆巢之下無完卵,若是秦王親自出面投降,秦國必然從上到下崩潰,世家們又如何自處?

“臣。。。。。。臣等正欲死戰,王上何故先降?”心中翻江倒海把魏崇山祖宗十八代都問候了一遍的孫康,憋了半天才面紅耳赤地憋出這樣一句話。

在孫康眼中,提出投降意見的魏崇山已經跟他的敵人沒有區別。

“哦?孫將軍還願率部死戰不退?”魏崇山詫異地問了一聲,眼中好似升起了一縷亮光。

孫康:“。。。。。。”

他當然不是真要跟反抗軍死戰,他只是向魏崇山傳達一個態度,一個絕不跟趙晉媾和的強硬態度,被魏崇山這樣直接當頭一問,他一時都不知道說什麽。

好在蔣飛燕及時為他解了圍:“王上,孫將軍的意思是臣等誓死效忠王上,絕對不會有貳心。但眼下反抗軍勢大難制,長安已經不可守戰,只有退到漢中才能獲得轉圜余地,從長計議。

“王上,臣等一定會死守漢中,絕不讓反抗軍踏入漢中半步!”

面對臣子如此忠心的表現,魏崇山卻沒有任何振奮之色,只是一聲嘆息,轉頭看向了殿中的另一群人:“退往漢中,說來簡單。

“我秦國大軍尚全之際,都沒能擋住晉軍,而今大軍損失殆盡,縱然有地利又如何能夠反敗為勝?不過是徒增傷亡罷了。

“自前朝乾符十二年開始,天下經年大戰,百姓無不生活在苦難之中,寡人實在是不想為了困獸之鬥再讓黎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孫康、蔣飛燕等人聞聽此言,都覺得事情荒唐到了極點。

他們已經表明死戰的決心與對魏氏的忠誠,對方竟然還要執意投降,這簡直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循著魏崇山的視線轉頭,世家官員們終於反應過來殿內的氣氛不對勁。

這裏不是魏崇山一個人,還有好些個秦國大臣。

只不過這些官員不是地方大族出身,就是寒門官員,跟世家不可同日而語,平日裏這些世家大臣也不曾如何重視對方。

但是現在,他們在魏崇山看過來的時候,紛紛上前大贊魏崇山的仁義胸懷,表示古之聖人也不過如此,同聲支持魏崇山結束戰爭。

這些官員雖然人數不多,大多數地位也不是特別顯赫,勢力平平,但終究是一股勢力。他們這番表態讓世家官員們認識到,秦國投降不再是魏氏一族的意見,而是有一定的基礎。

這個基礎雖然薄弱,但在反抗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卻是足夠了。

孫康、蔣飛燕等人相視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厲色與決然。很明顯,現在事情已經惡化,他們不可能再得到魏崇山準許遷都的態度。

那他們就只剩下一種選擇。

裹脅魏崇山撤離!

最壞的情況不過是去了漢中之後換一個人上位,但眼下必須拉著魏崇山一起走。沒有秦王的旗幟作為號召,他們的行動就不是國家遷都而是殘兵出逃,到了漢中也沒有大義名分去收攏人心,穩住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