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石王貝尼托一世

哥特的王庭之上,可比法蘭克要肅穆莊重的多了。

這裏肅靜到落下一根針也能聽得見。環形的王庭中,所有人的人恭敬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人做什麽小動作,也沒有人交頭接耳。

但諷刺的是,他們之中真正出身高貴的貴族,數量卻還不到四分之一。更多的人都是一些罪無可恕的死刑犯,或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叛徒。

而他們能聚集在一起,為哥特貢獻力量——全部都是靠著哥特王的仁慈、以及鐵腕。

沒錯,這兩個詞是同時形容一個人的。

他生得肩膀寬闊、四肢健壯,眉毛平長而粗,並有著碩大堅實的額頭,皮膚因被常年日曬而變得粗糙而堅硬。雖然他今年才三十七歲,但他的頭上只剩正中間有一小圈黑色的卷發。曾有一位愚蠢的詩人將其稱贊為“王冠的影子”,然後他就死了。

他安穩的坐在自己的王座上,聽著自己忠心的大臣詳細的說著在法蘭克發生的大事。

這個堅毅的像是石頭一樣的男人,便是石王貝尼托一世。

他是首個大規模任用本國死刑犯、庇護他國罪人的國王,也是在為王的十三年間處死了哥特三分之二的反對派貴族的暴君。

不得不說的是,他當年奪取權力、穩固權力的手法十分老道而迅捷。

石王陛下顯然是有著卓越的才能的。

他的父親是知名的暴君,出於自己的意願隨意將人關押或是處死。但他卻格外的善戰,養出了一支極為強大的騎兵團,通過指揮三次反圍剿,將北埃及的軍隊大大挫傷。並簽訂了和埃及的和平條約。

但他卻在最後一次出征勝利歸來之後被魚刺卡死在了飯桌上——至少哥特的民眾們得到的就是這樣荒唐的通知。

但具體他是怎麽死的,並沒有多少人關心。民眾所支持的繼任者便是當時只有二十四歲的貝尼托王子。他是知名的藝術家,從阿爾卑斯山挖掘大量的石料,從米蘭建造起了一座極為恢弘華美的大理石城市。同時他也是對底層民眾最為關心的王子。

而在貝尼托王子成為貝尼托陛下之後,他卻立刻頒布了一系列極為嚴苛的法律,將相當一批貴族和學者打入大牢。他用軍隊維持治安,又將一些反對他的人打為死刑犯。

就在人民的不滿即將沸騰的時候,他卻公開打開監獄。在所有人的注視之下,對每一個死刑犯進行考核。

其中有被他關押起來的貴族和學者,以及一些教士。但更多的則是被他的父親關押起來的平民和底層官員。

於是,他從死刑犯之中挑出了很多罪不至死、而又有學識有能力的人,給予他們長達十年的開赦期。他聲稱,若是他們能維持對自己和對哥特的忠誠、一直被民眾認可的話,十年之後就將他們特赦。

而若是他們犯了他所設置的十三條禁令,就要被多罪並罰。不禁要被剝奪官職,而且還要被奪走家產,重新打入打牢、次年處死。

這些死刑犯們,有的感激他、有的畏懼他。但他們中的大半,都不敢反抗貝尼托分毫。

而剩下的那小半人……一般是活不過一年的。所有敢於反抗貝尼托一世的人,無論是不遵從他設定的規矩、對他安排的工作和任務拖沓著不完成、亦或是暗中反抗他的,還有那些死刑時期到了的,都會在第二天被斬首在王庭前的大理石廣場前。

——看上去,就像是近兩千年前,所羅門王時期的推羅王希蘭的死狀一樣。

當年祭拜異教神的推羅王希蘭,整座王宮的人全數都被斬去頭顱、跪在地上、葬身於火海之中。

有人說他是觸怒了天使,也有人說那是類似特洛伊木馬一樣的詭計,是所羅門王的刺客通過金牛潛入了城中……但無論哪一種,貝尼托都顯然是將這些反抗自己的人類比為當年的推羅王希蘭等罪人。

一開始,民眾還會因為這等恐怖血腥的死相而驚懼難安。但後來他們就慢慢習慣了……甚至還會暗中嘲諷那些敢於觸怒石王的愚者,亦或是對他們的樣貌衣著指指點點。

而那些被斬首的人維持跪姿,而他們的頭顱則被擺在身前。他們的屍身腐爛也沒有人會去換,也不許他們去清掃或是接觸。

只有在下一批能夠被斬首示眾的人誕生之後,上一批人才會被燒成碎渣,混入蓋城墻的泥漿之中。

石王相信,這樣建造的泥漿蓋出的城墻會比黏土粘合的那些更加堅固。而神奇的是,似乎的確是這樣的。

石匠出身、甚至當了國王也一直在業余規劃一些建築。甚至自己都能雕刻幾座不太大的石像……這樣的貝尼托喜歡被人稱為“石王”,也就是“出身石匠的國王”的意思。

但更多人,則在暗中稱他為血石王、異教王,或者還有叫他“希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