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羅傑·培根(第2/2頁)

“說的對。”

查爾斯立刻點頭應道:“的確是這樣的。從古至今,人的這個習俗從未改變。”

那兩個人的話,讓他也不禁提起了興趣。

光是憑這一句話,他就可以判斷出,那兩個人或許不是嘩眾取寵。

而且這種反常識的行徑,還可以成為一種談資,成為人們的奇聞異事,被知曉此事的眾人推廣開來。

換言之,這本身就是一種炒作。而且是十分有效、極為成功的炒作。因為它甚至直接炒到了國王的耳朵裏。

——並且讓查爾斯還真的對他們起了一些興趣。

查爾斯前段時間,利用拜蒙的拉結爾之書,對這幾百年間的歷史系統性的學習了一遍。他的記憶力也在靈能的催化下得到了卓越的進步。

他記得很清楚——波斯人的國家依蘭沙赫爾,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制神權國家。

它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全體國民分為教士、軍人、文人、和平民四個等級。教士和文人加起來,大約占全體國民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左右,而軍人則是百分之五。

其中教士就是指的拜火教徒,他們負責法律的制定和施行,以及負責地方行政和人事變遷,包括醫藥、手術和田地的維護和主要工程的修繕。可以說,他們就是這個國家裏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那一批人,也是絕對的當權者。

第二個階級則是全職的軍人,在服役期間他們是完全脫產的,他們的家庭也會得到一半的稅收減免。直到他們參戰五年後退役,他們的地位便會下降到平民級,而他們家中則要出第二個人進行替換,繼續服役。除非他們能立下大功,成為軍官,他們的地位才會固定下來——但也不可世襲。

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戰鬥,戰爭波及到本土的幾個重要城市,那麽所有服役過的軍人都必須無條件參戰。

而文人也可以直譯為“有知識的人”。他們全部出身於平民階級,但接受過教育,掌握了和教士同等水平的知識,並通過了各種考試。

於是他們無需像平民一樣進行苦力勞作,也不需要服役。他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去做一些教士不願意做、又需要足夠的知識才能完成的事。

他們的工資由聘請他們的教士提供,被稱為“理事”。而沒有被聘請的在野文人,則需要自己去找一些事做。

比如說經商……又或是寫書去賣,或者是作為老師教書。

至於平民,就是除卻這三個脫產階級之外的極廣大群眾。其中自然也分貴賤,比如說鐵匠就比馬夫要受人尊敬,受雇傭種地的平民,就比打獵謀生的平民生活更穩定。

如果說,那兩個人是來自於依蘭沙赫爾,那麽他們很有可能是在野的知識分子。他們在波斯人那裏並得不到優待,但他們在尊重知識的法蘭克或是哥特,卻能生活的很好。

但是,他們為什麽不去哥特呢?畢竟哥特才是羅馬正統。

查爾斯對這兩個人起了一些興趣。

他決定親自去看一眼——就用之前得到的那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