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遠視者之沉重

盡管已經得到了實驗結果,也起到了立威的作用,但查爾斯最終還是決定將剩余的三面玫瑰之墻也一並推倒。

這舉動讓羅馬城的貴族和平民非常反感。然而他們雖然低聲咒罵、指指點點著,卻沒有人敢攔在那戰車前面。

因此在他們的精神阻擋之下,四面玫瑰之墻終究是全部傾塌了。

盡管如此,但包括佛勞洛斯和雅斯塔祿在內的所有人,都不清楚查爾斯究竟是為了什麽才這樣做。

利奧三世和黑鹿侯以為查爾斯這是為了彰顯力量,威懾羅馬貴族;雅斯塔祿和佛勞洛斯以為是查爾斯心中公義與道德,讓他無法原諒這用人血的砌成的城墻的存在;而包括蘭諾侯在內的大多數人,則以為這是查爾斯想要羞辱他們的精神,以此方便更好的掌控他們。

實際上,蘭諾侯他們的想法反倒是最為接近的一個。

查爾斯之所以力排眾議,推倒城墻,實際上是為了徹底根除血石王所影響的那種“哥特優於羅馬其他民族各支派”的思想,以及斷絕城墻的存在對他們造成的精神影響。

城墻本身只要存在,就會讓羅馬人產生安逸感。以及對外地人的隔閡感,而這會潛移默化的阻礙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同時,隨著海上及路上交通工具的發達,港口城市必然會越來越發達繁盛,城市化進程必然會推及到周邊村鎮。

這時,早已存在的城墻就會成為限制城市擴張的一把鎖。那些主張擴張的,他們或是沒有能力,或是沒有影響力決定推倒城墻這件事。即使他們做出了決定,也早已錯過了最佳時機。

而那些沒有城墻、也沒有排斥外地人的風俗或者傳統的新城市,反而會更容易接納新興的文化。查爾斯某種意義上算是有未來視,他自然知道在接下來的大航海時代,羅馬若是自我束縛,必然會失去已有的歷史優勢,逐漸落後於時代。

到了那時,隨著外地商販和學者的湧入,商業文化的重心也會一並偏移到其他沿海城市。石王的那種“我們不是羅馬人,是哥特人”的思想,就會在諸城邦之間引起內部矛盾,進而發生內耗。

若是其他的城市也就罷了,但羅馬城偏偏是傳統文化的中心。一旦文化經濟上的沖突升級為地緣政治上的沖突,距離分裂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反過來說——若是查爾斯推倒這四面玫瑰之墻,並毀掉一切能讓人們聯想或者懷念石王的實物,就可以保證在三代之間消弭這種因為地緣分隔而造成的文化隔閡。

當然,這也有其劣勢之處……隨著有諸城邦特色的羅馬傳統文化的進一步融合,文化口的政治權力將會空前高漲。而這也會導致文化層面的固化和僵化,以及階級流動性的減弱。

但這都是查爾斯預料之中的情況。比起文化與政治層面的完全割裂,甚至於分裂和內耗,略顯僵化的文化傳統反而有可能催生出一批不甘受縛的人傑。

比如說……文藝復興。

反正再差,也不可能比歷史上的中世紀時期更差了——在這種兩難的歷史關口上,查爾斯選擇了盡可能保有已有優勢的一條路。

——這種預見性,就是查爾斯完全依靠自己的工作和思考得到的一種副產物。

以查爾斯目前的眼光,他也只能預見到這裏。

他可不想廢半天勁把這些羅馬的碎片重新粘合起來之後,等自己一死立馬又啪嘰碎一地。

他所要留下的,不僅僅是那幾本著作、或者幾種機器的制作方法……而應是一個盡可能和平、開明、向上的社會氛圍。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極限的。

查爾斯的能力再強,他也不可能只用一世就把世界推進信息時代,更不可能眨眼間讓人們的思想都變得開明而先進,躍遷進入烏托邦。

社會的發展不可一蹴而就。正如鮭魚因為它那愚蠢的、拼勁全力卻毫無意義的逆流而上而要玩命積累脂肪,卻反而導致自己肉質鮮美一樣。

人類社會,絕非是直直沖著天空而去的。縱觀人類的歷史,總是螺旋上升的——人們在尋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在駕馭自己的欲望和被欲望駕馭之時,卻客觀的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人類的進步。

五大古神不知為何而被驚走,這片宇宙也不知道有什麽樣的強敵。查爾斯不希望人類準備前往星空之時,腳下只余一片廢土……可他也同樣不希望將破蛹而出的蝴蝶直接用鑷子夾出來。

人類不應是遵從查爾斯意志的工具,他們也沒必要成為查爾斯的復制。查爾斯所做的,應當只是引導和勸誡,讓他們避免彎路而已。

雖然如今的哥特人為查爾斯的行為感到恐懼和強烈的反對,但查爾斯相信,後世的歷史學家必然會為自己正名。他們立足在更高的位置上,才能更清晰的看透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