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劍與和平(第2/2頁)

查爾斯所面臨的重重難題,也讓其他的君主們幸災樂禍。他們幾乎確定,這巨大的帝國終究有分裂的那一天。而且不會太遠。

但他們笑著笑著就笑不出來了。

……因為查爾斯真能。

他仿照歷史上的聖奧古斯都聯邦國的政治制度,將自己的土地劃分為了八個行省及一個特別行省,創建了一個新的爵位“公爵”,並任命了八個公爵,分轄各地方行省。

他很快寫出了新的法典。其中有十三條至上法,三十三條上法,三十三條民法,三十三條擬定法,共計一百一十二條。其中最後這三十三條法律,交由各地方公爵因地制宜。

他創立了新的人才選拔機制,以及學校的雛形。他付給教會銀幣,讓他們去各地方免費的教導孩子認字識數,每個孩子都應至少得到三年的義務教育。

但前提是,教會需要自己掏錢,在各地方建立學校。查爾斯會按照學校的數量,每年向他們付一定的教育款項,並在開始的三年對建造學校給予一定的補貼。

而除此之外,查爾斯又將所有的工人控制在自己的權力之下。於是教會請工人們修建學校,就等於這些錢付完了工人的工資之後,又流回到了查爾斯手中。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這些財富不可避免的損耗了一部分,但查爾斯不以為意。

金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有價值;只有流動起來的金錢,才能創造價值。學校的數量終有極限,而教會有了錢之後,翻新和修繕也終究要請工人。

即使未來的某位皇帝,認為教育款項過於奢侈而斷絕,已經建好的學校也總不能擱置。最大的可能就是這種義務教育變為收費教育,但總歸也算是能把底子打下來了。

從教會學校畢業的孩子們,一部分會繼續深造,成為督識或是學者;另外一部分則會進入各地方部門負責文書工作,進入到第一條政治晉升途徑。

而學者們則統一進入各大行省的大圖書館進行研究、學習和討論,其中優秀的會轉入亞琛大圖書館,轉入第二條晉升途徑。

如此一來,平民出身的孩子至少能擁有兩條晉升到中高層面上的途徑。階級流動性變大之後,社會就會逐漸充滿活力,經濟文化也會變得欣欣向榮。

於是,在第三年,東埃及向查爾斯提交了友盟協定。次年,在查爾斯擴軍之後的第二個月,威爾士及迦太基接連向查爾斯稱臣。兩個月前,北埃及也終於與查爾斯結盟,之後只過了半個月,南埃及的人也來了。

在一方變的極為強大之後——

人們渴望已久的和平,終於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