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鄉說,糍粑必須趁熱打

向野回老家這幾天,和寫字樓裏的日夜顛倒比起來,的確是過得挺好的。

每天早上不是被鬧鐘叫醒,而是隔壁鄰居家公雞的打鳴。中午不用看著外賣單犯選擇困難症,媽媽親手做的家常飯菜樣樣可口,晚上還可以鍛煉鍛煉身體,陪爸爸聊聊天,不用再擔心被李弋的突然一個來電,就拽進工作狀態。

她現在一想,忙得心率不齊的那幾年裏,根本就沒有過這樣的清閑,哪怕是一天。

昨天開完家長會,等夏瑜下課的間隙,她鉆進了上庸一中附近的新華書店,買了一摞關於上庸的書,地理的、人文的、旅遊資源的、民俗文化的,涵蓋了方方面面。

上大學以後,她一直保持著每天早上晨讀一小時的習慣。即使工作之後忙得暈頭轉向,她寧願早起一小時,也一直在堅持。長期保持閱讀,給了她很多的能量。

現在,雖然手裏的咖啡換成了媽媽泡的花果茶,書籍滿墻的書房變成了清風滿堂的臥室。但是在老家的清晨,穿著家居服,捧著熱茶,翻著書,自有另一番愜意。

向野神思專注地翻看著《上庸市志》,上庸市下轄兩縣兩區,兩縣分別是三佑縣、四禮縣,兩區分別是五陵區、九安區,向野家所在的沵湖鎮隸屬三佑縣。

三佑縣之前一直是國家級貧困縣,今年剛摘了貧困帽。相比隔壁的四禮縣,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後,相對於五陵區,沒有那麽多豐富的旅遊資源,相對於位於上庸市區的九安區,更沒有天子腳下的得天獨厚。

沵湖鎮也是三佑縣的一個邊緣小鎮,這個小鎮一共有七個村。向野的家,位於沵湖鎮中心的向善坪村,因為交通便利,加上地段開闊,整個鎮的學校、醫療、政務、商業資源,都集中在這裏,也算是整個沵湖鎮核心配套的集合地。

向野看得格外專注,茶杯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空了,她端著茶杯去續茶,轉頭看到窗外的道路上,一群人擡著一個個冒著騰騰熱氣的木制大蒸桶,走進了隔壁鄰居玉蘭嬸子家。

這是她童年裏再熟悉不過的場景:打糍粑。

向野端著茶杯,走進一樓的廚房裏,看到媽媽也在用大木桶蒸著糯米。

“現在還有人打糍粑啊?我以為都是去市場上買了。”向野倒了杯熱水,放進去幾粒枸杞。

“買的哪有自己打的香啊?等糯米蒸好了,我也要過去排隊。”夏青竹看了她一眼。

“媽你待會兒過去的時候叫我啊,我也去湊湊熱鬧。”

向野言辭間興致很高,夏青竹聽到女兒的話,往灶膛裏又遞了幾塊木柴,沒有應聲。

全村的人都知道,他們家向野在潭沙自己開公司當老板了,如果別人看她現在天天閑在家裏,指不定在背後怎麽編排呢。

“你就跟他們說我休年假了。”

向野看她媽一臉不樂意的樣子,心裏有明鏡。她覺得她媽這輩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別人看他們家的笑話,所以總是活得那麽擰巴。

到了隔壁鄰居家裏,看到那個打糍粑的石臼,還有那兩個一捶一頓地用木槌用力砸著糯米團的大叔,向野兒時的記憶愈加清晰起來,這股鄉裏鄉親的氛圍裏,讓她突然有了記錄的沖動。

她拿出手機,拍下了眼前沒有劇本雕琢的場景:久經年歲的石臼,一桶桶冒著熱氣的糯米,舉著糯米團子邊吃邊跑的小孩兒,一邊揉面團一邊說笑的大媽大嬸,打糍粑的中年大叔額頭的汗珠,擺放糍粑的超長木桌……

向野不知道的是,自己沉迷拍攝的時候,成了別人閑聊的話題主角。

“那是向萬林家的老大吧?”

“是他們家向野哦,好像回來有幾天了。”

“她不是在潭沙開公司當老板嗎?怎麽這麽早回來了?”

“青竹前陣子還說,她和那個一起開公司的老板訂婚了。”

“不是鬧掰了吧?”

“可能公司不行了。”

“指不定也是受疫情影響了,我侄子的旅行社都關門了。”

“我妹在五陵那個民宿,低價都轉不出去,這幾個月掙的幾個錢都不夠交一個月房租的,她也是快急死了。”

……

拍好視頻的向野,走進了正在七嘴八舌的婆婆媽媽堆裏,洗了洗手也學著她們團起了糯米面團。

以前的她,對這種三姑六婆團團圍坐的場景總是避之唯恐不及,一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麽稱呼,怕出洋相,二來是聽她們東家長西家短的,自己也插不上話。

可能是氛圍令人上頭,她居然也有了拉拉家常的沖動。

看到向野突然坐了過來,剛剛還嘰嘰喳喳的幾個健談大嬸,心照不宣地閉上了嘴。

“你們剛剛在聊什麽啊?”向野是真沒聽到她們說了什麽,隨口來了個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