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過年啦(捉)(第2/5頁)

但百姓們不知道,他們有人住得近,怕商家的秤不好,自己跑回家拿秤來。

短款棉衣有兩斤、三斤重,長款棉衣有三斤、五斤重。

只算棉花的價格,不計布料和手工,真真正正的折價。

加三十文錢,可以再加購一套裋褐。

三十文錢,他們差不多可以扯夠做裋褐的粗布,但要自己加工縫制。

裋褐是幹活穿的,磨損快,普通百姓家最常見的服飾。他們算筆賬,再看看做工,確認是好料子,針腳也齊整,兜裏有閑錢的,都來掏錢買。

常家的成衣鋪子有個特殊點。

他們鋪面不大,倉庫卻很大,厲害裁縫少,但基本功紮實的裁縫上百個。

這些人員,多是常家的老部將親屬。

是一代代的親兵死傷過後,積累而來。

因江家鏢局也會給傷亡鏢師的家屬生活保障,江知與對常家的好感增加了許多。

話回正題,因常家的裁縫多,日積月累的,倉庫存貨近千。

清倉都清了三天,看著紅紅火火,實際都是保本買賣。

但這三天裏,通過光顧的百姓,做了一波“口口相傳”的推廣。

正式活動開始這天,好些人過來捧人場,主要是也是看熱鬧,看“俏探花”。

京中愛美的人多,這般萬眾矚目之下,虛榮心也被滿足了。

但那麽多衣裳,都是同一個款式,穿出去,多丟人啊?搞得好像自家做不起衣服一樣。

江知與早早準備好的宣傳,在活動開啟這天,通過各個聯絡點,在京城各街坊傳開。

一番刺激後,零零散散的來客人了。

都是三五成群的少年郎,在鋪子後院的試衣間換了衣裳出來,好多百姓很給面子的說漂亮,好看,俏得很。

這批百姓之中,有江知與安排的托兒。

托兒先帶頭,氣氛在,其他人也都跟著說好,氛圍極好。

常夫人早早叫人過來看情況,聽說第一天銷量不錯,就讓自家的幾個年輕孩子過去捧捧場。

到底是常家的生意,交給江知與打理,不能一點忙都不幫。

常家的年輕人過來,買完衣服,又去各自的交際圈做一番宣傳。

第一天,首批的一百一十五套衣裳就銷售一空。還收了很多訂金。

物以稀為貴。

江知與在謝星珩提議過“采花賊”衣服後,就做了第二次的改進。

下批探花同款衣服,有多少人下定,就做多少款。不會有多余。

十二月之前截止,成衣送貨上門。

鋪子本來就小,客流量少沒關系,鋪面名聲打出去就行。

趕工時,同期開始做采花賊衣服。

斷斷續續的,再炒炒“俏探花”的熱度。

江知與是個很關注顧客心情的老板,他炒熱度是根據各顧客的樣貌特點來。

誰家公子樣貌出眾,誰家公子長相英武。實在不夠英俊的,就拿氣質來湊,配上單個五官的絕贊誇誇,情緒價值拉滿。

這番攻勢,有幾個人能頂得住?

十二月之前,訂單量激增。上百裁縫都忙碌了起來。讓客人們盡早穿上美美新衣裳。

截止日後第三天,所有訂單交貨完畢,新春同喜“采花款”衣服上線。

買了衣服的客人們:?

什麽叫“采花款”?

這樣說來,他們的探花衣服還能穿嗎!

少年心性,疑惑過後,起了玩心,都抓緊叫人去搶第一批的衣裳。然後去找有探花同款衣服的朋友、對頭,到他們面前去顯擺。

采花款服飾不限量,別家鋪面在模仿探花同款時,常家的成衣鋪子在賣采花款,銷量一騎絕塵。

江知與看百姓們的熱情也很高昂,就用粗布、棉布,做了褐色、青色的無繡樣低配款。

這是意外之喜,原來沒想掙百姓們的錢。沒想著能產生這種效果。

而成衣鋪子的人,起初還因突然換了管理人不適應。江知與一來就清倉,他們心裏都忐忑得很,生怕會沒了飯碗。

沒想到第一年就忙得他們沒空去置辦年貨!

江知與也忙得沒空置辦年貨。

今年謝根和陳冬夫夫倆在京城過年,他們跟何鏢頭夫夫倆約好,一塊兒出去采買年貨。

家裏日子好過了,有人伺候,但他們還是喜歡自己采買。

從前過得苦,買年貨都是從一個個扣著銅板花,買不了幾樣。如今他們能買得多多的,象征著日子紅紅火火。

何鏢頭還帶著莊上的漢子們,去集市上賣紅薯粉。

紅薯粉經過幾年時間,在京城占據了一席之地。百姓們喜歡在燉菜裏加紅薯粉,好入味,又飽腹。

謝根跟陳冬過去光顧,買了半袋子。

何鏢頭夫夫倆是給整個農莊采買年貨,回莊子上要分,他們出手都是清攤子,攤販樂意給他們送到街口的車上。

謝根跟陳冬兩人,則挑著孩子們愛吃的東西買。他們倆不挑食,想買的只有京城特有的年貨嘗嘗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