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海城易主(第2/5頁)

除卻少數罪大惡極,明確是保皇黨的人,該拉攏的都拉攏了。

這會讓這座城市的易主變得簡單,不會造成大動亂。

而保皇黨們投機取巧,也跟著喊話,嚷嚷著說他們也投誠了。

只要宋原繼續為難他們,其他投誠的官員,就會心態轉變。

宋原不考慮這些。

刀在他手上,他願意接受誰的投誠,就接受誰。

不服就陪著這批罪該萬死的人一塊兒去死。

一時之間,城門口這處罵聲與求饒聲交織。

城門附近也有百姓居住,有些人沒去外面參加中秋燈會,當這裏發生變化時,他們早早熄燈,假裝路邊的都是一座座空置無人的房屋。

等來這裏的官員變多,他們再也不敢在家裏待著,三三倆倆的往外走去。

去街上閑逛,都比待在這些危險人物附近好。

臨街的人躲了,隔條街的人也躲了,再遠的人,有部分心存僥幸的,在這些聲音喊起來時,就壓不住心中倉皇。也往街上跑。

此時的街道上,中秋燈會的熱鬧,並未被影響。

百姓們尚不知道,在他們過節的時候,在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心懷憧憬的時候,海城易主變天了。

嵐哥兒和庭哥兒更換了衣物,戴上了中秋常見的月兔面具,行走在人群裏,卻根本沒有心思觀賞花燈。

他們擔心父親跟爹爹的安危。

好在宋原處理海城官員的速度非常快,能留的都留了。

今日不敘舊,城內還有眾多的事務要交接。

謝星珩跟江知與先走一步,照著約定的地方去,找到兩孩子,讓他們放心回家。

“你們表舅來了,我們今晚有事要忙,你倆就先回家,沒事早點睡。”

嵐哥兒多問了一句:“表舅來做什麽的?”

江知與摸摸他頭:“來幫我們的。”

今晚是關鍵性的一晚。

宋原以少量的精銳,借錦衣衛的身份和聖旨,直鉤釣魚,一舉將海城的大部分職官拿下。

余下的少數人,都是些暫時找不到人的小官吏,以及官學的人。

因官學有師和光在,那裏聯絡反抗民兵方便,這處暫時不用他們操心。

謝星珩跟江知與接手文官們的安撫和思想工作,讓他們將功補過,拿出實力和熱情,投入到海城的生產建設裏來,也好讓王爺和世子看見他們的忠誠。以後升官加職不在話下。

宋原則帶兵,依樣畫瓢,假借傳聖旨的名義,把當地府兵打得更散,連夜趕往其他府縣進行替換。

這裏的替換,進行了半個多月。反抗民兵的人,以楊飛為首,陸續被收編。

他們都是吃過苦頭,付出過血和淚的人,都不願意再做毫無反抗之力的平民百姓,就要做兵做將,做手裏可以拿刀槍的人。

他們的人數還是太少了,宋原把他們安置去了鹽場、義莊。

讓鹽場少一些壓迫,讓義莊少一些人間地域般的慘象。

城內武裝力量的瓦解,都在百姓的注視下完成。

他們起初看見士兵過街,都嚇得亂跑亂躲。

連著幾天,他們沒被強捉了去,也沒士兵突然攻擊他們,他們就大起膽子,士兵走士兵的路,他們過他們的日子。

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也不敢問,更不敢討論。

只知道海城好像更好了,對他們的壓迫越來越少了。

這座城市,正式在新“城主”的管理之下,步入正軌時,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天。

人心是最不不可控的東西,再混蛋的人,也有效忠對象。

府兵的替換過程中,難免出岔子。這需要鎮壓處理。

他們是海城出來的府兵,換到別的府縣去,因條件變化,他們吃不了這個苦頭,又要鬧。

鬧起來,無非是老一套。搶百姓的錢糧,也搶良民子女。

這些人是沒救了。

宋原會把他們貶成賤籍,送去挖礦。

眾多事務告一段落後,海城張貼布告,眾多識字的官吏以街坊為區,分區讀誦,告知百姓,即日起,海城易主,歸廣平王世子所屬。

謝敬之謝大人代理巡撫一職,江知與江大人兼任鹽課司提舉。陸續會有改革實行,望大家積極配合。

布局多年的輿論早已深入人心,日子越苦,民眾越希望他們能等來一個知冷知熱的父母官。

海城才換青天,還沒看見大的成效,可他們看見了希望。

這又一次證明,百姓對誰來當官,誰來做主是沒有大意見的。他們無非是想好好過日子,過有盼頭的日子。知道做什麽事情,可以吃飽穿暖攢點家底,延綿子嗣,光耀門楣。

到這時,宋原才抽空去江府,吃了一頓家宴。

江知與安排了一桌席面招待他,席間熱鬧,兩個小寶還問宋遊哥哥的現狀。

宋原之前想等宋遊十七八歲的時候,就把孩子帶在身邊教養,後來起了戰事,他想著,孩子還沒歷練出來,刀劍無眼的,就作罷,留他在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