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凱風(5)(第3/8頁)

羅馬真的那麽厲害嗎?不少人覺得就是西方後代在後來闊了,得給老祖宗貼金,不少東西都誇大其詞了。這種事情不是沒有證據,從心理上理解也是完全能夠想象的,順理成章。

陳嫣對此並不發表意見——她認為是有這種可能的,事實上,華夏對於祖先的看法一樣經歷了變化!國家弱的時候,自信心不足,大家其實很不願意說過去的事,偶爾說起也沒有底氣。等到後來國家起來了,那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有些事情上誇大其詞,又或者生搬硬套…這種事華夏普通國民也有過。

想想看,西方掌握話語權幾百年,這種事肯定是無法避免的!

再者說了,文藝復興是西方走向強大的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和階段,而文藝復興的招牌就是復興古希臘古羅馬得到一些文化,一些思想。這種情況下,給這一時期貼金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這甚至是西方的‘政治正確’,堪稱法統所在!

但是,這並不能改變羅馬在這一時期也很偉大的事實!有些歷史就擺在那裏,這一時期的羅馬就是很好。再者說了,有些事情也可以反推——如果羅馬不是那麽突出,文藝復興時期為什麽要把那些故紙堆裏的東西翻出來?

陳嫣的回答顯然讓這位羅馬學者很滿意,現場的氣氛又上了一個台階。

如果是周邊其他民族的人這樣說,羅馬人並不會覺得這有什麽,因為羅馬人看這些民族都是俯視的角度。對於自己覺得不如自己的人的評價,就算再高,也就是一樂而已,樂完了就沒有什麽感覺了。

陳嫣卻不同,她來自一個和羅馬一樣偉大的民族…不只是因為陳嫣本人展示出的一些東西,也因為一些去過大漢又回來的學者的說法。

那裏和羅馬很不一樣,但毋庸置疑,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偉大的民族!

來自和自己同等級的民族的贊揚,這才是真正的贊揚…羅馬人自己並不一定想到了這一點,但是他們的反應卻是沒錯的。

陳嫣在這第二次的羅馬之行中過的很愉快,羅馬的貴族們想要讓她開心,之後的生意也能好做一點。羅馬的學者也將她當成了自己人,她本人頻繁舉行文化沙龍,這在此時是很新穎的,同時也讓學者們覺得很有趣。

她送出了很多東方著作,也請求羅馬的學者能協助翻譯羅馬的書籍,向東方介紹這裏。

不只是如此,她還親自邀請一批羅馬學者訪問大漢。她不止會負擔這些羅馬學者的路費,還會給他們開薪水…當然,名義上不是薪水,而是贊助費,贊助他們去東方學習、交流,進行自己領域的研究。

“學者的清貧是一種很令人敬佩的品質…”陳嫣這樣對學者們宣揚自己的思想:“學者也是最能耐得住貧苦的一群人,在華夏有‘君子固窮’的說法。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大概是思想上實在是太富有了。”

“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希望學者能夠不那麽清貧。過於清貧的生活有的時候是一種財富,但更多的時候會讓學者沒辦法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知識的獲取中…這對於世界來說是一種損失!”

陳嫣一直很給學者面子,這番話更是說的敞亮又貼心!

說到底,這個世界上哪有完全不在意別人看法的人呢?別人高看自己、認同自己,無論怎樣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呢,正常情況下誰也不會拒絕。

一時之間,不少羅馬的頂尖學者都願意去東方走一走、看一看——陳嫣親自邀請的,當然是頂尖學者!這些頂尖學者原本就有願意去東方的,但下定決心的還是太少,陳嫣就是在背後推了他們一把。

還有羅馬的普通公民,他們也很喜歡陳嫣…其實他們沒有多少機會接觸到陳嫣,絕大多數甚至從未見過陳嫣。之所以會有好感,原因也很簡單,這是一個和自己民族同等文明的貴族,她喜歡自己的國家。

簡單嗎?確實簡單!但是這就夠了!

羅馬公民當然是自豪於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的…這就好像是華夏人,有一個強國的重要人物說自己一直很喜歡華夏。只要說的這個人不是當面一套,背後卻捅了華夏一刀,而且還被發現了,大家都會很喜歡這個人的。

如果這個人能夠將自己的喜歡很明確地表現出來,做幾件友好華夏的事,就能被稱為‘華夏人民的老朋友’了。

民間聲望絕對不會太壞。

然而,無論是哪些人的好感,到了談判會場上也要暫時止步了。

陳嫣來羅馬固然有玩兒的因素,但和羅馬的談判確實是她的重要任務之一。如果她沒來也就算了,自然有人成為她的代理人和羅馬這邊會談。而她來了,就得她把擔子擔起來。

哪怕是作為羅馬人眼中的吉祥物…不然,她總不能談判進行的熱火朝天的時候到處玩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