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破綻(第3/4頁)

余氏從昏睡中蘇醒,看到雲棲的身影,露出了虛弱的微笑。

雲棲將她輕輕扶了起來,靠著自己。

見余氏一睜眼就知看到李雲棲,李映月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憑什麽,這麽多天都是我陪著您的,她李雲棲只來了那麽一小會,一小會!

“四姐,去廚房要點粥吧。”雲棲低頭吩咐。

“我…”你還在這兒指使我?

卻見余氏這會兒看向自己,溫柔地說道:“月兒,這些日子辛苦你了。”

李映月神情微變,立刻笑灼顏開:“我這就去拿,母親您稍稍等一會。”

雲棲與李映月一同給余氏喂了一些好克化的粥,又讓仆役下山,讓郝大夫來一趟。

待余氏緩過了神,看著精神尚可,雲棲才問道:“母親,您昏迷前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余氏想到那時候自己以命相博,逼迫李崇音答應不動端王。

微微笑了起來,撫摸著雲棲的發絲:“能有什麽,都是老毛病了,只是這次剛好被崇音看到,幸好他及時幫母親緩解了。”

到了這一刻,余氏還是希望能給李崇音最後一次機會。

她不想再將這矛盾惡化下去了,只希望長子還能有一念之仁。

雲棲蹙眉,明知不該不信母親,可總有說不上來的古怪感。

雲棲見余氏並沒有什麽不適,甚至臉色比之前的樣子還健康紅潤些,想著李崇音再喪心病狂,應該不至於害母親吧。

略微安心道:“那麽,您既然醒了,我們現在回家可好?”

余氏看向那被雲棲掐斷的香燭,拍了拍雲棲的手背,表示同意。

李崇音被人襲擊,可能死在郊外的事傳遍了京城。

但由於屍首面目模糊,還無法最終定案。

其余人都以為李家是不相信前途無量的嫡子傳來如此噩耗,才不願定案,紛紛可憐起了李家。

其實過去這麽多年慶朝最年輕案首的事已經沒多少人提起了,但這次因為人年紀輕輕的沒了,加上身份是李家嫡子,又是少年天才,影響實在太大,京城內外都在談論。特別是一些文人學子,以及李崇音曾經幫助過的人,將他的詩詞歌賦以及書畫作品流傳出去,更是引來一片驚嘆崇拜,以及得知人已去的唏噓。

那聞舍先生還為他作了一篇長賦,引起文壇的巨大震動,紛紛在松山書院為他哀悼。

而在這片哀聲當中,要數李崇音流傳出去的人物畫最具代表性,它們將這場哀事添上了曖昧色彩。傳聞這李崇音只是李家的養子,在戰亂中被李昶夫婦撿到,好心收養了他。他年少成才,才高八鬥,卻從不畫人物畫,只寄情於山水。

至於為什麽不畫人物,就要說說現在流傳出來的畫作了。聽說他從小就愛慕李家的那位嫡小姐,只是愛在心口難開。哪一位李小姐?這還用說,當然是那位名動京城,讓端王不惜十裏紅妝,繞城三圈的李家五小姐了。

但慶朝規定同姓不得通婚,這就導致哪怕他們沒有血緣關系,但李崇音不能娶李雲棲,只能眼睜睜將妹妹送上花轎,單單是聽著就催人淚下。

在那之前,只能通過這些畫卷睹物思人。

也有人反駁說,李崇音人都去了,怎麽編排都是後人隨意說了,有何證據能說那些畫作都是出自他之手。

與李崇音同窗的學子們紛紛證實那流傳的畫作中,特殊的技法,與李崇音獨創的畫技,以及他的私人印章,都可以佐證。

本來大家還在因他的驚人文采折服,為這少年天才夭折而惋惜時,事情一下子變了調子。

百姓們最愛聽的便是這種才子佳人的故事,特別是一方還死了,只能苦苦戀著,那真是太過淒美了。民間的茶樓裏還因此編了不少版本的故事出來,其中破繭成蝶的故事流傳最廣,那化蝶而飛的故事就這麽給捯飭出來了。

當然,這化蝶的故事背後,還有杜漪寧的功勞,化蝶的故事在原來的世界裏就是千古流傳的經典,既然李崇音要“斷腸魂”的故事,那她就幹脆讓它成為傳說吧。

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勢的,讓魏司承嘔到吐血,卻毫無辦法的事了,杜漪寧覺得頗為暢快。

待魏司承知道的時候,直接掐斷了各大茶樓裏傳遞消息的渠道,可惜為時已晚,百姓之間已經傳揚開去,誰知那化蝶的故事影響力會這麽大,簡直始料未及。

李崇音人雖不在,但他這一招直接給端王夫婦的故事裏蒙上了一層綠色的光,若不是端王的名聲實在太好,他都快成了這故事裏橫刀奪愛的混蛋了。

這幾天的端王,可謂是氣壓極低,到哪兒都板著一張臉。

此時一直在懋南院照顧余氏的雲棲根本不知成了京城人的焦點,千古流傳故事中的女主角。她一直盯著手中這張輿圖研究著,時不時還在宣紙上記下幾筆,模樣專注。余氏躺在床上,為她未出世的外孫女做小肚兜,看著燭光下的女兒,道:“雲兒,你都看了這輿圖好幾日了,究竟為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