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烈火烹油(中)(第2/3頁)

“……哼!本王自然不會怪罪你,但也請你不要忘了,這天下還是我朱家的天下!”

周王冷哼一聲,隨即也湊到垛口邊,先是低頭看了看墻根下的累累屍骸,當即就是感覺肚子裏一陣翻江倒海,只得一邊用袖子掩鼻,一邊從懷裏取出一具單筒望遠鏡,朝著遠方的清軍營寨望去,頓時又是大吃一驚,“……這是……多少裏的連營啊?來犯開封的韃子竟有這許多人馬?莫不是奴酋黃台吉親臨了?”

“……來犯開封的韃子主帥,乃是建奴正白旗的多爾袞,手下最多就是兩三千真韃子,即使再加上關寧叛軍和遼東漢軍,也不滿萬人。剩下的十幾萬人馬,都是被韃子招募來的河南流民!”樊尚燝巡撫陰沉著臉答道,“……值此天下板蕩、社稷垂危之時,這些刁民不思盡忠報國,居然認賊作父,真是該殺!”

對此,周王朱恭枵也是連連點頭,深以為然,但卻全然忘卻了,眼下的河南百姓究竟是處在怎樣的一個生存狀態——崇禎年間,北方各省都是連年大災,北直隸、山東、河南、陜西、山西全都民不聊生,不過最為淒慘的地方,還要數河南。連續數年的大旱和多年失修的水利,讓這片中原沃土變得赤地千裏、顆粒無收,而朝廷非但沒有賑濟,還要向一無所有的災民攤派重稅。再加上一群藩王和無數地主的殘酷盤剝,各路流寇和官軍的往來廝殺……使得全省到處都是沒完沒了的鬧饑荒,過大兵,很多地方都已經沒了人煙。

——大明朝廷曾經在河南先後封了好幾家藩王,至於其余的皇親國戚、致仕官員,更是多得數不勝數。這些權貴世族,占據了全省絕大部分的土地,偏偏因為這些人的官爵功名,他們的土地都不用繳納朝廷的賦稅,他們的佃戶也不用服朝廷的徭役。可大明朝廷的任何一次加賦,比如說著名的練餉、剿餉和遼餉,都是把河南包括在征稅的範圍之內,而這些稅賦和徭役的承擔者,自然只能是那些無權無勢的貧民百姓。

而且,層層加派這個天下皆有的弊政,在河南尤其的厲害,朝廷想要獲得一兩銀子的遼餉,下面就能收到二三十兩之多。於是每一次加賦,都有大批的河南農民破產,而這些破產農民的田地,自然是被藩王、勛貴和縉紳們侵吞掉了。結果失地的農民大部分成為流民,成為國家禍亂的根源。剩下的農民更少,所要負擔的稅賦和壓迫卻變得更重,自然是很快就只能也跟著破產和流亡,或是在絕望中舉起反抗的刀子。

因此,早在八旗大兵破關南下之前,整個河南除了省府開封還有些秩序之外,其余地方的局面,就早已都是慘烈得有如地獄了。各府各縣的鄉間地頭,皆是路無行人,百裏無人煙,大股大股地流民嘯聚在一起,忙著殺官造反。縉紳豪強紛紛建造塢堡,糾集家丁和民壯抵禦流寇饑民,或者互相攻伐。而農民們則不是餓死在鄉間地頭,就是聚集成夥,去和地主民團還有官兵拼死廝殺,看看能不能殺出一絲活路。

在此時的河南,幾乎每個農民都經歷過大災來襲,官府催逼,看著親人餓死在身旁的地獄景象。所以,對於這些被饑餓和絕望幾乎折磨到瘋狂的河南人來說,什麽民族大義,什麽忠君報國,統統都是飽漢不知餓漢饑的混賬話。對於把他們全家全族逼上死路的大明朝廷,每個人的心中自然都只有無比的仇視。只要有人能管著他們吃飯,只要有人能帶著他們殺官軍報仇,不管是流寇還是韃子,他們都願意追隨。

而多爾袞在奉命攻略河南的時候,就很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就打出了“替天行道、開倉放糧”的旗號。按照他的軍令,每攻破一座縣城或豪強宅院,在取走足夠使用的軍糧之後,剩下的糧食就要分給任何來得及趕到的饑民——鄉間已是餓殍遍地,縉紳大戶家中卻還有那麽多的存糧,這也真是夠反諷的了。

於是就有大批餓瘋了的流民,紛紛投入到多爾袞的麾下,甘願為這些八旗大爺們做牛做馬。使得原本手底下兵微將寡的多爾袞,在率領這支偏師殺入河南之後,很快就如同滾雪球一般,連番攻破各處府縣,不僅繳獲金銀物資無數,還裹挾起了十幾萬流民,充作攻打省府開封城的炮灰。

——這些流民並不是不知道當炮灰填壕溝的下場,但是在經歷了那麽多慘絕人寰的苦難之後,他們早已不懼怕死亡了。比起那些餓死在家鄉,甚至是被人下鍋吃掉的親人。他們能夠掙紮著活到今天,被人驅趕著來和官兵戰鬥,就已經可以說是幸運之輩!只要在死前能吃上幾頓飽飯,賣了這條賤命又能如何呢?

但是,作為大明帝國的統治階層,周王朱恭枵和河南巡撫樊尚燝當然不會理解這些河南百姓的憤恨與絕望,只會站在屍臭熏人的開封城頭上,跺著腳連聲咒罵這些刁民為虎作倀,不知忠義,辜負朝廷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