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四)(第2/3頁)

然後,原子彈爆炸所造成的海面巨浪,固然會沖擊果阿的港口,但首先,二十公裏的距離已經讓海浪的能量大幅度衰減;其次,得到充分預警的錢德拉·鮑斯,已經在戰前疏散了沿海地區的居民,所以傷亡數量應該不會很大,至少在如今這個每天都有最起碼幾萬人倒斃沙場的世界大戰年代,是完全不值一提的。

不過,按照蘇聯廣播電台報道裏的核物理專家訪談,接下來還會有令人頭痛的輻射汙染。至少蘑菇雲下邊這片海域的魚蝦貝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能吃了。而果阿市民因為在蘑菇雲下承受了過量輻射的緣故,等到年老體衰的時候,患上癌症的幾率也會大大升高……然而在錢德拉·鮑斯看來,這應該並不是什麽大問題,以眼下印度人的平均壽命,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恐怕根本就活不到四五十歲的時候。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自己也願意以身作則,繼續在這片可能的核汙染區內繼續待下去。

“……看起來,將總部搬遷到孟買的行動速度,還得進一步加快了啊!”他如此喃喃低語著。

與此同時,得知核打擊計劃泄露,核爆果阿的行動失敗之後,印度戰場上另一個針對穆盟的美軍核打擊轟炸機群,臨時改變了轟炸目標——沒有去硬碰戒備森嚴、重兵雲集的卡拉奇港,而是掉頭去轟炸北面的印度河上遊重鎮拉瓦爾品第。由於真納把手上的飛機幾乎都調集到了卡拉奇港,拉瓦爾品第的防空力量極度空虛。美軍很容易地就在市中心投下了原子彈,把這座原英屬印度軍隊的總基地炸成了一片瓦礫……

至此,美英盟軍在印度斯坦地區進行的兩次核爆,合計造成了約三十萬人的傷亡,結果卻是沒能嚇倒任何當地的土著反抗者,反而激起了更加廣泛的怒火和騷動,以及在印度全境遍地開花的遊擊戰。

……

香港島,中環,港督府

伴隨著司登式沖鋒槍的噠噠聲和工兵炸藥的爆破轟鳴,一群穿著美軍或英軍制服的黑人士兵,先是擊斃了幾個依然堅守崗位的香港本地警衛,隨即炸開了港督府的大門,闖入了人去樓空的港督府內……

很顯然,這是一場兵變,或者說是這些被拋棄的黑人士兵的一次自救行動。

——在紅軍打贏了廣州會戰,殲敵三十萬之後,整個廣東省的反動勢力隨即土崩瓦解。黨國殘兵紛紛逃亡到粵東,盤踞潮州繼續堅守。而“友情助戰”的美英聯軍在損兵兩萬之後,也極為狼狽地潰逃到了香港。

按照常理來說,接下來就會像1941年日軍進攻香港的時候那樣,爆發一場或激烈或短暫的香港保衛戰。而在最初的時候,香港的美英聯軍指揮官也確實是這樣布置的——趁著剛剛結束廣州會戰的紅軍還在休整和清剿珠江三角洲鄉村殘敵,暫時並未繼續進攻香港的空隙,港督府一邊收容潰兵,重建編制,一邊征發大批勞工,日夜趕工修繕自從日軍入侵以來就被廢棄的醉酒灣防線,還有昂船州的炮台、渣甸山的堡壘等工事。

乍一看上去,似乎是決心要再打一場香港保衛戰的架勢——而且,這一次的局勢似乎要比1941年的時候好一些,因為盟軍擁有香港的制海權,可以源源不斷地送來援兵和物資,而不會像上次那樣坐困愁城。

但之後沒過多久,情況就逐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先是重建醉酒灣防線的工程莫名其妙地半途而廢,成了爛尾樓;原本進駐維多利亞灣的英國皇家海軍東方艦隊,突然在某天深夜起錨撤走,同時還帶走了大批士兵和僑民。再接下來,連夜乘船跑路的軍官、僑民和富豪越來越多,整個香港市面上都是一片人心惶惶。

到了十月初的時候,香港地區還駐紮著大約三萬軍隊,但傳統意義上的美英白人都跑光了,只剩下黑人、印第安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越南人、混雜了印第安血統的墨西哥裔、外加南美炮灰雜牌軍和尼泊爾雇傭兵,以及剛剛逃到香港的國民黨潰兵,除了少數人被安排進了防線之外,大多人都處於很詭異的放羊狀態,沒人給他們下命令,也沒人管他們的日常生活,港督府只是讓他們每星期到港口倉庫領取一次食品給養……

於是,這些被放置的雜牌軍士兵們,居然在漫天硝煙彈雨的間隙裏,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悠閑假期。

既然眼下閑著沒事,那麽在吃飽喝足之余,這幫驚魂甫定的潰兵就不由得開始胡思亂想——眼下香港的形勢似乎很明顯了,那些高貴的白人老爺都在拔腳開溜,然後準備把他們這些二等人、三等人和四等人丟下來蹲中國戰俘營……在這些疲憊、厭戰,對美英政府毫無好感的異族士兵看來,這似乎也不失為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