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南美洲驚變(上)(第2/3頁)

然而,美國卻不能容忍阿根廷就這樣輕易跳下戰車。雖然自從進入四七年的春天之後,兩大陣營之間的戰爭烈度迅速下降,但為了應對接下來必然發生的殘酷消耗戰,五角大樓需要從南美洲征發更多的士兵充當炮灰,並且搜刮更多的資源來維持龐大戰爭機器的運轉,所以必須收緊而不是放松對南美各國的掌控。

為了彈壓阿根廷國內的反美勢力,美國在應付國內災情的同時,還不忘向巴西增兵,同時派遣艦隊出巡拉普拉塔河口,威懾位於拉普拉塔河出海口南岸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是,在美國政府對阿根廷人的大規模強制征兵、低價征購大量的糧食和肉類,以及強行攤派巨額戰爭國債等粗暴要求面前,這一切的軍事恐嚇措施,都沒能壓住阿根廷人的熊熊怒火。被逼急了的阿根廷人紛紛表示,自己寧願跟美國佬幹上一仗,死在家裏,也不願被搜刮盡最後一塊銅幣,然後埋骨在大洋彼岸某個不知名的荒野之中。

而原本在政治立場上就極度反美,極具納粹色彩的庇隆政府,更是不斷地推波助瀾、火上添油,很快就借助民意和大勢,成功清洗了國內微弱的親美勢力,正式與美國翻臉——雖然作為納粹余孽,他們同樣厭惡蘇聯人,但畢竟蘇聯人遠隔重洋,而美國人已經把臟手伸進了阿根廷的國內,自然是先反美要緊。

再接下來,在美軍之前連番戰敗的壓力之下,秘魯的政局也發生了劇變……主張退出戰爭的左翼政黨依靠政變上台,但親美的舊政權則集結嫡系軍隊開始反撲。正當兩邊殺得難解難分之際,又來了外援……

……

智利北部邊境,阿塔卡馬沙漠,安托法加斯塔港

蘇聯紅旗太平洋艦隊的新旗艦,使用了核動力的“列寧”號戰列艦,正在這座沙漠港口外拋錨停泊。

王秋站在船舷的欄杆旁,好奇地眺望著對面黃褐色的海岸線和光禿禿的山嶺——雖然這片土地距離大海近在咫尺,但秘魯寒流帶來了南極附近冰冷的海水,導致阿塔卡馬沙漠附近的空氣下冷上暖,氣象學上稱這種情況叫“逆溫層”,非常不利於雨滴的凝結;同時,安第斯山脈又象一道難以逾越的高大屏障,擋住了從亞馬遜盆地吹來的潮濕氣團。算來算去,阿塔卡馬沙漠附近沒有符合任何一個能夠下起雨來的氣象條件,因此,盡管這地方常年多霧,有時候空氣的相對濕度能達到70%,它還是成了世界上最幹旱的地方。

這片阿塔卡馬沙漠究竟幹旱到了什麽地步呢?整個沙漠的平均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北部地區更是在10毫米以下,平均每個世紀才能下兩到三場雨;沙漠裏的某些地方,從16世紀後期西班牙人開始在這裏搞了氣象記錄以來,幹旱了差不多400年,也就是說,那裏還有沒有親眼見過上一次下雨的活人都很難說。

阿塔卡馬沙漠幹燥到了這個份上,怎麽看都是極度不適宜人類居住,再加上僅有的土壤也是強酸性,極其貧瘠,所以,除了幾個居民點之外,它就成了世界上唯一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地方。以至於美國國家宇航局的火星探測車都在這裏搞試驗——科學家們認為,這裏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說不定條件還不如火星!

然而,盡管自然條件如此惡劣,這片沙漠裏卻生活著足足一百萬人!眼前的這座安托法加斯塔港,更是智利全國的第二大港口和第五大城市——沒有地表的水源,他們就利用天氣多霧的特點,張了成百上千張遮天蔽日的“捕霧網”來收集霧氣中的水分,讓濃霧在網表面凝聚成水滴。據說運氣好的時候,每張網每天能收集一百七十升水。此外還從安第斯山脈鋪設長長的水管引來雪水,以此來勉強維生。

——那麽多智利人之所以紮堆居住在這片連水都喝不上的沙漠裏,當然不是因為他們喜歡自討苦吃,而是因為這片沙漠出產大量的鳥糞石、天然硝石和銅礦,都是能夠賣出不錯價錢的好東西。而遠離文明世界繁華區域的智利,也正是靠著這些礦產的貿易收入,才能玩得起燒錢的大海軍……雖然眼下的智利海軍因為參加世界大戰,被美國佬折騰得七七八八,所剩無幾。但還是在靠近北方邊境的安托法加斯塔港,留下了不少軍用港口設施,如今正好被第一次橫渡太平洋的蘇聯紅海軍直接占用,作為進行補給和休整的前進基地。

此時此刻,整個安托法加斯塔的港灣裏,都被一艘艘飄揚著紅旗的蘇聯海軍遠洋艦艇塞得滿滿當當。而更早抵達南美沿海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則已經提前出征秘魯,配合新政權粉碎國內親美反動派的反撲。

“……秘魯那邊的局勢怎麽樣?最新的情報發過來了嗎?日本海軍陸戰隊有沒有打進首都利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