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日(5)從寒武紀開始(第2/2頁)

“不好說,火星上的惡劣環境會大幅度縮減硬盤的壽命,使用儲存顆粒的固態硬盤比較容易損壞,機械硬盤的壽命要稍長一些,但也熬不過一百年。”老貓搖了搖頭,“就算你們把信息記錄在硬盤中,硬盤又能保存在什麽地方?”

“全火星環境條件最好的地方就是這裏。”老貓指了指腳下,“昆侖站的壽命比你們要長,但等你們死後,它在缺乏維護的情況下也挺不了太久,最多五十年,昆侖站就會徹底荒廢,而在一百年後,你們刻在硬盤上的那些信息數據就會損壞丟失。”

唐躍和麥冬都陷入沉思。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在給人類文明書寫墓志銘,墓志銘是鐫刻在墓碑上給後來人看的,它要長久地保留下去,即使墳墓中的棺木屍骨都已經腐爛,化作泥土,但他的姓名與事跡仍然為人們所知。

所以唐躍希望自己所記述的東西,能盡可能地保存更長時間。

紙和硬盤都行不通。

至於把字刻在石頭上,這確實是個浪漫主義的想法。

如果有條件,唐躍也想以整個火星地表為紙面,帶著浩浩蕩蕩的挖掘機和鏟車大隊,在火星上刻字,讓全太陽系都能看到。

但唐躍手中只有一把湯勺似的鏟子。

他最多只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頭上。

但魯迅先生說過——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魯迅先生:……這話我沒說過,臧克家說的。

關於神經突觸和常識性問題

每次有讀者對文中內容產生質疑,作者君都會認真地寫個單章來進行解答。

某位仁兄看到本文第一章 中的一句話“神經突觸上的電流”,就產生了質疑。

並以此認為作者君是缺乏常識——“突觸之間傳遞的是神經遞質,你連這個都不知道,還說能看得懂論文?”

嗯……像這位兄台這樣,看了第一章 中的一句話就認為作者君缺乏常識的,作者君還是第一次碰到。

說實在的,作者君在寫那句話的時候沒想過會有人在這裏挑毛病,因為這句話在文中一掠而過了,而且含義其實很模糊——“神經突觸上的電流”,這句話其實指的是神經和突觸上的電位變化。

突觸之間傳遞化學遞質,這個是高中生物的內容,說實話,作者君認為每一個高中畢業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如果一個人知道“突觸”這個詞,那麽他肯定也知道突觸之間會傳遞神經遞質。

他大概是認為作者君高中生物太差——虧我當年還是個生物競賽黨,想想真是對不起當年的競賽教練,給他老人家丟臉了。

既然提到了突觸,那麽我們來正經地討論一下,那位仁兄所堅持的“突觸之間就是沒有電流”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呢?

高中生物學中,突觸之間會由突觸小泡來傳遞化學遞質——主要是乙酰膽堿,改變突觸後膜的通透性,導致電位的變化。

這個過程是電信號轉變為化學信號,再轉變為電信號。

高中生物學就到這裏了。

但生理學不止高中。

實際上神經突觸不僅僅只有化學突觸——還有一種直接傳遞電信號的電突觸。

在電突觸中,突觸前膜與後膜緊緊相貼,電信號可以從中通過。

所以,即使這位兄台一定要把我那句話的意思理解成“突觸間的電流”,這句話實際上也是沒錯的。

科普就到這裏,那位兄台揪出我這個常識錯誤之後,還好心地用英文教育作者君做人要誠實,看不懂文獻就不要貼上來……大佬,大佬,惹不起。

(此兄的評論在評論區中已經置頂)

最後再說一句。

作者君歡迎讀者們對文中內容提出質疑,但是請不要搬出中學的課程知識……作者君一個一個地寫單章來科普也是很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