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下)

“這恰恰就是我要說的另外一個問題,”李教授不甘就這樣處於下風,“在歐美等國家,孩子過了十八周歲,就會從家裏搬出去,自己獨立,大學學費也靠自己。再看看我們國內,二十幾歲的大學生,連生活費都要靠父母承擔,在學校多讀一年,父母就要被迫多承擔一年的費用,比如一平同學,看介紹,你今年已經十九歲了吧!”

這就有點針對人的意思,主持人林恬見話鋒不對,想轉移話題,馮一平先開了口,“李教授這番話,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歐美是有不少學生成年後就離開父母,因為他要去外地讀大學,想住家裏也不成,一些成年後沒上大學的,也會搬離父母家,原因更多的是不想受管束。”

仗著在國外混過幾年,欺負我們不知道國外的情況咩!

“關於大學學費,不知道李教授說的自己承擔的學生有多少,據我所知,美國的大多數父母也和我們的父母一樣,很早就在為孩子準備教育基金。”

天下的父母都一樣,那些想當然的認為美國的父母,等孩子一成年就讓他兩手空空的離開家,就是受了像李教授這樣斷章取義的人的影響。

國外的父母,一般是在孩子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後,才徹底放手不管,不像我們國內,還會跟著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之類的。

“當然,也有一部分大學生不要家裏資助,和那些家境困難的同學一起,申請助學貸款,平時在學習之余,或者在寒春假和暑假的時候,出去打工賺取生活費。但這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完善的體系在支撐,不要只看到表象,而不分析表象之後的原因。我想請問李教授,你所在的大學,一年有多少學生能申請到助學貸款?學校能為多少人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

李教授被他說愣了,不是說他是個山裏長大,沒見過什麽世面的高中生嗎?這些話是沒見過世面的人能說的出來的嗎?

聽馮一平這麽一問,她有些慌,具體情況她當然知道,在今年初,國家才剛剛在八個城市啟動助學貸款試點工作,而且是擔保貸款,貸款的學生,一定要是經過當地教育主管單位調查核實過的困難家庭,拿到這個貸款的難度,不比後來的小微企業拿到銀行貸款的難度低。

馮一平也不指望李教授能回答出什麽牛黃狗寶來,接著說,“據不完全統計,省城在讀的大學生加起來,人數超過三十萬,這比我們縣的全部人口還要多,這麽多人周末出來打零工,或者是寒暑假出來打工,試問,他們能找到工作嗎?”

胡老師說,“一平同學說的是實話,這樣的問題,其實是社會問題,如果家裏不提供幫助,靠我們的大學生個人,確實沒辦法完成學業。”

林恬想拿回控制權,馮一平又搶在她前面開口,“況且,真的是歐美的孩子,比我們國內的同齡人獨立的早嗎?我可以肯定的說,絕不是。即使按照李教授的說法,國外的孩子,也是要到十八歲以後才離開父母獨立,但我們國內呢,這幾年,十五六歲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不但顧自己,還要補貼家裏的姑娘小夥子有多少?就以我經歷的來說,我就讀的初中,三個班級,加起來一百六十個多個同學,最終,只有六個上了高中,還有一部分進入了其它的學校學習,至少有近一半的同學,都沒等拿到初中畢業證,在那個暑假,就和同鄉或者是好友結伴到南方打工。在坐的叔叔阿姨們估計也接觸過,有些說不定還會有這樣的鄉下親戚吧,那歐美發達國家的同齡人,在他們這個歲數的時候在幹什麽呢?不還是吃他們父母的,穿他們父母的,花他們父母的,估計有時候有肉吃他還嫌肥呢!”

台下的觀眾們一陣哄笑,這年月,誰還沒有幾個鄉下窮親戚呢,馮一平說的這些情況,他們當然熟悉。

不管是統計人數還是比例,國內十五六歲就開始真正獨立的,絕對高過歐美發達國家成年後就獨立的人。

胡老師不管旁邊在觀眾哄笑過後,臉色很難看的李教授,笑眯眯的補充了一句,“十五六歲的外國孩子,當然是靠父母,在他們未成年前,如果監護人沒有盡到義務,是有可能被依法追責的。”

他也不是第一次上江都夜話這個欄目,一個嘉賓一上來就咬住被訪談的對象不放,他也是第一次見,而且今天的兩個,一個是大學教授,另一個只是一個高中生,這樣做真有失身份。

李教授被馮一平給逼到墻角上,自然不想放棄,還想來個防守反擊,林恬卻不給她機會,談起了另一個話題,“一平同學,我們還是談談你的這本小說吧。大家都知道,除了成績一直在學校名列前茅,你的寫作能力也非常優秀,已經有小說正在被知名導演改編成電影,我想問,你是如何在學習和寫作之間找到平衡的?關於文學創作,你有什麽訣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