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難以落地的投資計劃

“有種很熟悉的感覺。”趕到美國的金翎,看著眼前的這一幕說。

“我也覺得,和那兩次上市的籌備工作差不多。”周新宇說。

“我不知道,我只覺得這裏的工作好緊張。”見馮一平笑著看向自己,隨金翎前來的鄭佳怡搖頭,又有些躍躍欲試。

沒趕上兩次上市的籌備工作,能參與一次收購上市公司的工作也不錯。

“那你這幾天在這裏熟悉一下,只是你要明白,這次的工作,其實比上市要輕松,因為前期進展順利,結果基本是可以確定的,現在的這些工作,都是事務性的工作。”

因為硬幣之星董事會對馮一平的高度認同,即使在他們對外宣布收購事宜之後,會有對硬幣之星也感興趣的第三方入場,但馮一平已經占據了領先優勢。

“但是,上市之前的籌備工作則不一樣,不管準備工作做得多充分,沒有被SEC正式批準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而且各種突發的狀況,都有可能左右最終的結果,所以壓力會更大。”

馮一平說這番話的時候,想到的是曾經國內民族軟件的旗手金山公司。

99年的時候,和國內其它科技公司一樣,金山原計劃在香港上市,但是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那時香港創業板上的那些公司,僅有三四家公司股票的股價,維持在首發價以上,證券顧問也建議他們考慮A股,期待A股推出對國內中小企業的創業板。

這一等四五年,創業板遲遲沒有推出,受限於軟件公司凈資產的法規限制,金山又很難在內地主板上市,之後,他們把目光投向納斯達克。

05年就啟動了所有的準備工作,選定摩根士丹利為主承銷商,計劃2006年第三季度在納斯達克上市,集資為1億-3億美元。

眼看著成功在即,在2006年,美國突然頒布薩班斯法案為代表的一系列企業準入審查制度,大大提高了中國企業去美國上市的門檻,不僅費用大幅提高,對贏利能力的要求,同樣大幅提高,金山的上市之路,又一次折戟沉沙。

最後只得又把目光轉向香港,並在07年終於成功上市,前前後後,他們的上市之路,一共走了8年!

當然,他們還不是最悲催,更悲催的肯定還有,準備好多年,依然一直不能上市公司一定不少,所以,馮一平的那兩家公司,能順風順水的相繼在納斯達克上市,真的非常幸運。

鄭佳怡這會完全聽不進去馮一平的這些話,她只有雀躍,對參與這樣大項目的向往。

“你自己去找布坎南吧。”馮一平原來還真不知道,鄭佳怡也是一個事業心這麽強的女孩子。

……

會議室裏,他們匯報的第一個情況,就不是太樂觀。

“我們在台灣的前期調研和準備工作,基本已經結束,只不過,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之後,公司覺得,最近不是去台灣投資的好時候。”周新宇說。

“是因為選舉嗎?”今年又是那邊的選舉年。

西方式的民主,到亞洲往往都變了樣,在海峽對岸,每四年一次的地區領導人選舉,都會導致島內政局動蕩,加重族群對立和撕裂……這些結果,都會嚴重影響投資環境。

眾所周知,綠營在選舉上很有一套,阿扁現在大肆炒作“一邊一國”、“公投制憲”等“急獨”議題,全力推動“公投立法”,來煽動民粹,拉攏選民,可以說,現在的台灣大選,是歷年來最嚴峻的時候。

“是,也不全是。”

“對於內地投資對岸,兩邊都有限制,雖然去年8月份,對岸允許內地投資土地或不動產,但對其他領域的投資,可以說是完全設限的,當然,我們可以想辦法,在第三地,比如香港成立公司。”

“不過,他們對第三地的公司,同樣審查嚴格,如果內地的法人、團體或者機構,持有第三地公司的股份,或者出資額超過30%,或者對第三地的公司擁有控制能力,依然視為陸資,同樣不準進入。”

這麽操蛋的事情,馮一平原來真不知道,他只知道從改革開放起,對岸的人絡繹不絕的來內地投資,迅速賺取了巨額財富,沒想到這邊去那邊做生意,竟然如此困難。

“有辦法嗎?”馮一平問。

“辦法是有,不過,可能在對岸成立的便利店,不好統一用有佳的品牌,如果要用,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那樣成本會高出一大截,比如,我們可以讓新成立的公司,購買有佳在海峽地區的商標使用權。”

“這不是問題。”反正有佳現在全屬於自己,花一筆錢買商標使用權,也不過是左手倒右手。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對岸今年的增長乏力,失業問題依舊嚴重,通脹緊縮仍在持續,居民消費意願不高,綜合考慮投資落地的難度、稅收和經營後預期的收入,公司認為,最好暫緩對那邊的投資計劃,等政治局勢明朗或好轉,經濟也好轉以後,再做打算,綜合分析現在的態勢,這一天應該不會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