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又不歡而散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排遣煩悶的辦法,有的是睡覺,有的是購物,有的是吃東西,有的是看電影,有的是去酒吧……

倫道夫排遣煩悶,放松心情的方法,很矽谷,他習慣於參加矽谷的一些Session。

今晚他就參加了一個這樣的Session。

90年代,國內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裏面有一句很火的台詞,“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也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地獄。”

當然,對彼時國內的很多老百姓來說,即便紐約是地獄,那也比很多地方的天堂要好。

其實,這話同樣適用於矽谷。

在大多數人看來,矽谷背靠斯坦福大學,是美國乃至全球高新技術的發源地和發動機,眾多聲名顯赫的IT巨頭分布在狹長的舊金山灣區,以至於這裏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世界IT人士的神經。

但他們都選擇性的,或者下意識的避開了另一面。

另一方面,矽谷又可謂是“生機盎然的墳場”,來自全世界的行業精英,帶著成為下一個Yahoo、Apple、Google的夢想,憑借創意和激情,支撐著如雨後春筍般的創業公司。

然而,只有少數幸運兒成功越過龍門,一定程度的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更多的卻是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慘烈的競爭中。

對矽谷大多數的人來說,影視劇裏看到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夜生活,跟他們是絕緣的。

白天忙於各種工作,晚上,矽谷有些人當然會參加一些聚會,但很多人會“在家辦公”,其實就是加班。

按美國通行的企業文化,如果某員工所負責的任務不能在上班時間完成,往往會被認為是能力欠缺。

也正因為如此,就像是我們在學校時,為了上課時能趕得上老師的進度,提前預習一樣,很多工程師在晚上也要預花時間來保證第二天工作的質量。

還有人選擇參與各種社交,這種社交,雖然目的也可以說是把關系轉化為生產力,但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平常意義上的社交。

通常是一個人網上通知,“某時某地,我要舉辦一個聚會,歡迎大家報名。”

這樣的聚會,通常會有公司免費提供場地,免費提供食品,還會有志願者主動提供服務,屆時,幾十或者幾百個素不相識的人,從公司直接來到這裏,其中不乏投資人,大公司的主管,以及忙得要死的創業者們。

偶爾也會有幾個演講嘉賓,但更多時候並沒有中心人物,幾個小時,大家只是擠在一起嘰嘰喳喳,看似是浪費時間,其實大家都在找一種很寶貴的東西——新想法,或者說是靈感。

這些玩意,悶坐在家裏可找不到,但在跟人討論,或者爭論的過程中,搞不好就會閃現出來。

好像這樣的聚會,後來國內的中關村也在舉辦。

和這樣的聚會類似,矽谷的晚上,還有眾多的類研討會或學術交流會,說是會,其實並不盡然,往往很隨意,矽谷人戲稱為“夜校”。

當然,你在矽谷這樣地方,找一個大家穿戴整齊,一本正經的坐在教室裏上課的機會,本來就很難。

這類夜校“入校”手續非常簡單,只要網上注冊即可免費參加。

有些也算比較正式,往往由大公司贊助,有固定的議題,比如討論搜索技術等,會有主題發言和會後的問卷調查。

另外一些形式上就顯得很隨意,比如開源社區階段性產品的發布會和一些技術難題的交流會,如果來的人太多,大家就席地而坐,台上台下嘮家常式的互動,氣氛雖然很放松,但交流的內容卻是貨真價實的。

IT行業瞬息萬變,即使是在商業領域相互競爭的大公司,在技術上也傾向抱團取暖的“開放交流”。

在不泄露核心機密的前提下,在矽谷舉辦這樣的聚會,也是IT公司提升自身透明度、展示自信心的一種方法,說白了就相當於打廣告。

更是讓這些公司和矽谷大環境保持氣血相通的重要途徑,這也是各公司熱衷贊助、甚至經常主導此類夜校的主要原因。

在這裏,經常會涉及到時下最新的技術,最新的商業模式,參加者多半都有很深厚的專業背景,因此更會吸引到一些大佬來參與。

隨意,如果你發現同樣盤腿靠在墻角的那個人,挺像媒體上曾看到的某傳奇人物,那麽,很有可能他就是。

倫道夫今晚就又一次來到了這樣的夜校。

……

在夜校放松了兩小時,雖然今天晚上聽到的內容,對倫道夫的業務上沒什麽幫助,但是,他的心情卻放松了下來。

以至於老婆都戲稱,這樣的地方,就是他的“教堂”,總是會讓他安寧。

7點半,驅車回到帕羅奧圖家裏的倫道夫,一看到坐在客廳的那個人,心情馬上又不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