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第7/9頁)

武王、成王兩世,共封立了七十多個新國,其中與周同姓的有五十多國;但這七十余國而外,在當時黃河下遊和大江以南,舊有國族之歸附新朝或為新朝威力所不屆的,大大小小,還不知凡幾。在這區域內,周朝新建的和舊有的國,現在可考的有一百三十多。茲於現在可考的周初新建國中,除上面已提到的宋、衛、魯、齊、燕外,擇其可以表示周人勢力的分布的十八國列表如下:

國名 姓 始祖與周之關系 國都今地

晉 姬 武王子叔虞 山西太原北

霍 姬 文王子叔處 山西霍縣

邢 姬 周公子 河北邢台

芮 姬 陜西大荔縣南

賈 姬 陜西蒲城西南

西虢 姬 文王弟虢叔 陜西寶雞縣東

滕 姬 文王子叔繡 山東滕縣

郕 姬 文王子叔武 山東汶上縣北

郜 姬 文王子 山東城武縣東南

曹 姬 文王子叔鐸 山東定陶縣

東虢 姬 文王弟虢仲 河南汜水縣

蔡 姬 文王子叔度 河南上蔡縣(約在前530年左右遷於今新蔡)

蔡 姬 周公子 河南鄭州東北

息 姬 河南息縣

申 姜 河南南陽北

蔣 姬 周公子 河南固始縣西北

隨 姬 湖北隨縣

聃 姬 文王子季載 湖北荊門東南

本節敘周人的南徙至周朝的創業,本自成一段落。但為以下行文的方便起見,並將成王後康、昭、穆、共、懿、孝、夷、厲八世的若幹大事附記於此。這時期的記載甚為缺略,連康、昭、共、懿、孝、夷六王在位的年數亦不可考(成王在位的年數亦然)。因此厲王以前的一切史事皆不能正確地追數為距今若幹年。成、康二世為周朝的全盛時代,內則諸侯輯睦,外則四夷畏懾。穆王喜出外巡遊,其蹤跡所及,不可確考,但有許多神話附著於他。夷王時周室始衰,諸侯多不來朝,且互相攻伐。厲王即位於公元前878年。他因為積久的暴虐,於即位第三十七年,為人民所廢逐,居外十四年而死。在這期間,王位虛懸由兩位大臣共掌朝政,史家稱之為共和時代。厲王死後,其子繼立,是為宣王。

第四節周代與外族

夏、商、周三朝的遞嬗,代表三個民族的移徙和發展。大體上說,夏人自西而東,商人自東而西,周人復自西而東,他們後先相交錯,相覆疊,相同化,同時各把勢力所及地方的土族同化,在一千數百年間,這參伍綜錯的同化作用摶結成一大民族,他們對於異族,自覺為一整體,自稱為“諸夏”,有時也被稱並自稱為“華”。中華民國的“華”字起源於此。這自覺和自號很難說是哪一年哪一月開始,大約,至遲在公元前770年“周室東遷”的前後當已存在。這劃時代的大變,一會就要講到。我們可用這時間做中心點,以敘述諸夏與若幹影響重大的外族的關系。至於其他星羅棋布於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而與諸夏錯居的許多遊牧或非遊牧的種族(周人所泛稱為夷或戎的)以及他們不斷與諸夏互相龁而漸漸為諸夏同化吸收的經過,這裏不能詳及,現在也不能盡考。

(一)商末、周初的鬼方,後來周人稱為狁,繼稱犬戎。此族在周初屢出沒於在豐鎬以西和以北。成王時曾伐鬼方,俘人至一萬三千余,戰爭之劇烈可想。參加此役的盂國(近岐山)曾鑄鼎刻銘以記其事,至今尚存。穆王時又大敗此族,俘其五王,遷其部落若幹於汾洮一帶。至厲王末年,狁乘周室內亂,又復猖獗;以後四十余年間不時寇略西陲,甚至深入王畿,迫近鎬京,終為宣王所攘逐。這期間出征狁的將士的寫懷詩,至今還有留存(即《詩經·小雅》的《采薇》、《出車》、《六月》、《采芑》),茲示一斑(《采薇》六章,錄四章)如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暮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啟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戌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中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宣王死,子幽王立。幽王因寵艷妃,廢王後及太子宜臼。太子出奔皇後的外家,即申國。王欲殺太子,求之於申,不得,王伐申,申侯求助於犬戎。於是犬戎攻陷鎬京,追殺幽王於驪山下。方鎬京陷落之時,魯侯、許公及申侯擁立宜臼於申(公元前770年),是為平王。及幽王既死,虢(當是東虢)公又立王子余臣於攜(當在東虢附近)。兩王並立了十一年,而余臣為晉文侯所殺,周室復一。平王因鎬京及王畿的西半已為犬戎所據,定都於成周,後來王室一直留在這裏。平王把淪陷區交托給一個護駕功臣、原來承襲西垂大夫世職的秦襄公,許他若果能克服犬戎,便領有其地。襄公果然完成了他的任務,在那裏建立了秦國。而王畿的西半不復為王室所有了。經這次打擊,王室日漸衰微,到後來只保存了一個共主的空名。史家稱東遷以前的周朝為西周,以後的周朝為東周(現存魯國史記《春秋》包括東周第四十九年以下的二百四十二年,史家稱這時代為春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