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計劃(第2/5頁)

他們也受到了建功立業的欲望的驅動。恩裏克及其兄弟有一半英格蘭血統,他們的母親是蘭開斯特的菲利帕,即愛德華三世的孫女。他們的表兄是亨利五世,阿金庫爾戰役[5]的勝利者。騎士精神的氣氛受到他們的盎格魯-諾曼祖先和中世紀傳奇故事的渲染,在葡萄牙宮廷影響極大,給躁動不安的葡萄牙貴族注入了一種幹勁十足、富有活力的驕傲而魯莽的勇氣和對榮耀的渴望,再加上十字軍聖戰的熱情。這群貴族,在葡萄牙語中被稱為“顯貴”(fidalgo),字面意思是“大人物的兒子”,遵照一種榮譽法則來生活、戰鬥和死亡,而且這種法則將伴隨葡萄牙人走遍世界。

1375年的加泰羅尼亞地圖(繪制於馬略卡島)細部,圖中曼薩·穆薩拿著金塊,北方是神話中的黃金河、北非海岸與西班牙南部

在非洲計劃的背後,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積極進取的基督教夢想:繞過伊斯蘭世界,因為它阻擋了從歐洲通往耶路撒冷和東方財富的道路。有些地圖上描繪了一位威風凜凜、富有帝王威儀的人物,身穿紅袍,頭戴主教冠,寶座是亮閃閃的黃金。那就是傳說中的基督教祭司王約翰。他的神話可以上溯到中世紀早期。歐洲人相信,有一位非常強大的基督教君主,他居住在伊斯蘭世界構成的障礙之外遠方的某地。西方基督教世界或許可以與他聯手,消滅異教徒。這個神話源自旅行者的故事、文學虛構(12世紀有人捏造了一封所謂的來自這位偉大國王的書信)和模糊的知識(即認為歐洲之外存在基督徒)。中亞有聶斯脫利派[6],東印度有聖多馬的追隨者[7],埃塞俄比亞高原有一個古老的基督教王國。傳說祭司王約翰統率著龐大的軍隊,富得流油。據14世紀時的一份史料記載,他“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強大,也更富裕,擁有不計其數的金銀和寶石”。[8]他的宮殿的屋頂和內壁都由金磚砌成,他麾下軍隊的兵器也是金的。到15世紀時,祭司王約翰的形象被認為就是埃塞俄比亞某些真實的基督教國王。有地圖表明,通過穿越非洲中心的河流,就可以抵達他的王國。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這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海市蜃樓將會對葡萄牙人的想象力和戰略構成極大的吸引力。

地圖;旅行者的故事;關於深入非洲心臟的大河的混亂圖像;關於黃金的不可思議的傳聞;關於強大的基督教統治者的傳說,歐洲人或許可以與他們結盟,共同反對伊斯蘭世界:這些旋渦般的半真半假的故事、異想天開和錯誤的地理知識,滲入了葡萄牙人的世界觀。就是這些東西,引誘他們沿著非洲海岸不斷南下,尋找黃金河或能夠帶他們到祭司王約翰那裏的河流。在滿懷探索精神的葡萄牙水手眼中,每一個海灣、每一條河流似乎都充滿了希望。但沿海岸南下的推進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驚濤駭浪讓登陸充滿危險,與當地人的關系也總是高度緊張的。他們在河流入海口遇到過碩大無朋的潟湖、蜿蜒曲折的紅樹林沼澤地,當然也有濃霧、無風天氣以及猛烈的赤道暴雨。熱病讓水手們損失慘重。在幾內亞灣,當地反復無常的風向和從東向西的強勁海流嚴重阻礙了葡萄牙人的前進步伐,但在很長時間裏,向東延伸的海岸線激勵著他們繼續前進。漸漸地,他們產生了一種信念,即他們正在一點一點接近非洲最南端,通往印度財富的道路或許是海路而非內河。但非洲大陸的面積相當於伊比利亞半島的五十倍,它的形狀和規模讓他們困擾和迷惑了差不多八十年。

繞過伊斯蘭世界對歐洲的遏制的想法,既是經濟方面的,也是意識形態上的。為了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各民族直接開展商貿,尋找黃金或許還有香料的來源——受到馬裏國王控制著大量黃金的印象的驅策——是一種莫大的誘惑。與祭司王約翰及其神秘的軍隊連成一片,從伊斯蘭世界背後發起攻擊,同樣也很有吸引力。恩裏克去世後,葡萄牙人的努力松懈了一段時間,直到15世紀70年代恩裏克的侄孫若昂王子再度推動航海探險事業。1481年,若昂登基為王[9]之後,非洲計劃得到了新的推動力。

若昂二世黑須、長臉,身材挺拔健壯,表情有些憂郁,加之“風度非常嚴肅和不怒而威,所有人都一下子看到他的人君之風”,[10]他“慣於號令天下,任何人都不能對他發號施令”。[11]他或許是現代早期最有意思的歐洲君主。對葡萄牙人來說,他在歷史上留下的稱號是“完美君王”。他的競爭對手伊莎貝拉(卡斯蒂利亞女王,後來成為統一的西班牙王國的女王)給了他最終極的嘉許。她簡單地將他稱為“那個男子漢”[12]。若昂二世專注於“建立偉大功勛的深切欲望”,[13]他著手去做的第一件偉大功業就是探索非洲。在登基後,他啟動了長達五年的由國家出資的大規模探索活動,並希望達成兩個目標:找到通往東印度的道路,以及找到傳說中祭司王約翰的王國。他把這些任務托付給了在西非海岸豎立許多石柱的迪奧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