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齊國出了個孟嘗君(第7/11頁)

公元前300年,秦昭王下血本將自己的弟弟涇陽君送到齊國做人質,然後派一名善於吹牛拍馬的使者去請孟嘗君。使者對著孟嘗君大肆吹捧他的賢能和秦王對他的景仰,孟嘗君被捧得飄飄然不知所以,想跟著使者去秦國發展。門客不想跟孟嘗君去秦國冒險,紛紛勸阻,但無濟於事,最後客居於齊的蘇秦走出來,道:“我今天早上從外面回來的路上,碰到了一個土坷垃和一個木頭疙瘩在吵架。木頭疙瘩嘲笑土坷垃道:‘一旦下雨,你就會成為一堆爛泥。’土坷垃反唇相譏,道:‘我本來就是泥做的,變成泥之後我正好可以回歸大地老家,不出一個星期又是一條好土坷垃。一旦下雨,你就會順水漂流,四處流浪,再也回不到生你養你的地方。’秦國是虎狼之國,你要去了回不來,豈不就成了被土坷垃所嘲笑的木頭疙瘩啦?”

孟嘗君笑道:“我不是木頭疙瘩。”於是打消了西行計劃。

一年之後,齊宣王逝世。齊宣王的一生有過風光,有過狂妄;有過勤奮,也有過懈怠,總體來說延續了齊威王開創的事業,但又過份放縱國家之外勢力的發展,為下任齊王留下了一道政治難題。在齊宣王之後是齊閔王。齊閔王一開始就對孟嘗君的專權行為不滿,而且兩人在對外政策上也大有不同。孟嘗君主張合縱抗秦,齊閔王偏向於連秦掠地。

這時秦國再次邀請孟嘗君入秦為相。齊閔王趁此機會敦促孟嘗君西行。孟嘗君入秦為相對齊閔王有兩方面的好處,一來實現了他連秦掠地的外交戰略,二來他可以趁此機會掌握權柄。況且,入秦也是孟嘗君自己的主張,所以這次入秦的準備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齊閔王為表誠意,還主動送走了涇陽君。順便說一句,涇陽君在齊之間也被孟嘗君的魅力折服,兩人私交不錯。

孟嘗君帶著門客浩浩蕩蕩趕奔秦國,在秦國受到了秦昭王隆重的接待,孟嘗君向秦昭王送出一件舉世罕見的重禮——一件純白色的狐白裘。這件狐白裘的價值超過千兩黃金,比同等體積的黃金還要貴重。白狐狸是狐狸中的珍惜品種。理論上講北極的狐狸是白的,可是他們到不了中國。一般情況下,只有那些很少出門,愛好和平的狐狸才有可能是白的,因為保養的好的緣故。一般的狐狸也只有腋下那一塊是白色,也是由於保養的好的緣故。(奇怪啊,我的腋下卻是黑色的。)要制作一件狐白裘需要犧牲許多只狐狸,所以就有了“集腋成裘”的成語,這也由於當時沒有漂白粉的緣故。由於產量是實在限,連孟嘗君這樣神通廣大的人也只搞到了一件。秦昭王穿著狐白裘當眾展示了一番,眾人無不驚嘆。孟嘗君隨即被拜為秦相,主管秦國的外交工作,這也意味著齊秦兩國的合作正式啟動。

但是好景不長,齊秦關系還沒有出蜜月,第三者就來插足,而且這第三者的位置還正好在兩國中間。在兩國中間,而且有能力插足的國家也只有趙國。趙國的當家人趙武靈王不簡單,他通過胡服騎射對趙國進行改革。趙國迅速崛起於齊秦的中間,列國的北方,取代楚國成為列國間的第三極。趙國的崛起可不是和平崛起,攻城掠勢在必行,趙武靈王幹的很專業也很專注。他把王位傳給太子何(也就是趙惠文王),自己改稱趙主父,專門從事擴地工作。北方的中山和胡地是趙武靈王緊盯著的肉。

宋國的情況與趙國非常相似。宋康王在位期間對宋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宋國實力達到了列國第八雄的水平,有五千輛戰車,號五千乘。有趣的是宋康王也將王位讓給太子,自己則一心研究如何對周邊的滕國下手。

列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齊、秦兩大強國在地理位置上位於列國兩端,如果齊秦聯合,那些位於中間的國家早晚殃。如果齊秦之間不睦,中間國家的日子就會好過點。這個原理在近現代的外交中也是成立的。拿破侖戰爭時期,法國和俄羅斯通過《提爾西特和約》實現和解,中歐的普魯士和奧地利便絲毫不得動彈。當法國和俄羅斯開戰之後,普魯士和奧地利趁機擺脫法國控制。二戰時,波蘭就是被蘇德兩大強國聯手瓜分掉的。冷戰時期,由於蘇美對抗,結果任何一方都沒有打贏局部戰爭,蘇聯兵敗阿富汗,美國受挫越南,其原因是一方總是通過非軍事手段阻撓另一方的軍事行動,兩廂制衡之下,誰也打不贏。

趙國不想看到齊秦聯合,便想方設法從中破壞。趙國向秦國推薦趙臣樓緩為相,向宋國推薦仇郝為相。三國就結盟問題開始磋商,孟嘗君地位出現晃動。又有人在秦昭王面前進言道:“孟嘗君的身上流淌著齊國王族的血液,無論如何不會為秦所用。現在他在秦國為相,必然會把齊國的利益放在秦國的利益之上。如此秦國的利益會通過孟嘗君這個窟窿流向齊國。這就好比嫁出去的媳婦還老往娘家捎帶東西一樣。孟嘗君名為秦國的後衛,實則是齊國的前鋒。請大王詳察。”沒過多久,秦昭王就免除了孟嘗君的相位,隨後同宋國、趙國結成同盟與齊魏韓三國陣營分庭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