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長平之戰(第4/7頁)

40萬趙軍浩浩蕩蕩向秦軍壓來。秦軍的先頭部隊剛一接觸就敗下陣來。趙括大喜,命趙軍全線進擊向秦軍的陣地猛撲,秦軍依托有利的地勢和堅固的陣地進行防禦,趙軍無法突破,而這時趙軍已經離開營地12公裏。趙軍想按原路返回,卻被預先埋伏的25000名秦軍阻擋,留守的趙軍試圖出去營救,又被秦軍的5000騎兵驅趕回來。趙括吃驚地發現戰場形勢完全不同於自己設想的那樣,更另他不可思議的是秦軍的統帥不知道什麽時候換成了白起。戰場不是從來就吃驚的地方,白起命秦軍從兩翼打擊趙軍,趙軍抵擋不住,最後被壓縮在一個長條地帶,糧道已然斷絕,趙括只好命令趙軍原地設防,以待援軍,可是援軍在哪裏?

留守營地的少數趙軍有的是糧食,但被秦軍的騎兵壓得不敢露頭,趙國的所有軍隊都集中在長平,邯鄲也無兵可派。情急之下趙王想到了求援,趙國使臣到了魏國和楚國,魏王和楚王不願發兵相助,原因是在秦趙相攻之前趙國還主動向秦國示好,魏王和楚王認為趙國和他們不在同一個陣營,如果這次出兵相救,趙國以後還可能再次投入秦國的懷抱。

趙王又想到了齊國,五年前齊國曾經派軍隊幫趙國打跑了秦國,《觸龍說太後》就是這個事件中的一部分。這次趙王滿心希望齊國再次幫忙,但五年間齊國的風水已經發生了轉變,齊襄王田法建已經去世,繼位的是不經世事的齊王田建。範雎的“遠交近攻”策略已經大面積、深層次的在齊國產生效果,齊國在秦國糖衣炮彈的攻擊下已經堅定地倒向了秦國那邊。在田建的眼裏,秦國與齊國好比兄弟之國。

趙王轉了一圈沒有借到一個兵,只好仰天長嘆一聲:“趙括啊,寡人就不了你,你自生自滅吧!”

趙括並沒有悲觀失望,在他的兵書上還寫著:“置之死地而後生”。在他看來趙軍現在雖然處於包圍之中,糧草無繼,生存危在旦夕,但士兵受到死亡的威脅一定會迸發出可怕的戰鬥力,憑借這股由求生欲望激發的士氣趙軍一定能夠沖出重圍,甚至肯能打敗秦軍。後來三國的馬謖被司馬懿包圍在街亭的時候也做如是想。

趙括的判斷部分正確,遭到包圍的趙軍確實做了非常兇猛的反撲,但是秦軍的準備更充分,他們依托防禦工事一次次將趙軍打退,雙方都損失慘重。

趙國的救兵沒有到,而秦國的援軍已經開到。秦王得知趙軍被圍,料定趙軍一定會做殊死的掙紮,長平之戰承載著秦國的國運,如果說前幾年的伊闕之戰、幾(地名)之戰,秦國還能輸得起,那麽長平之戰若失敗,基本上意味著秦國霸業的終結。秦王一狠心把黃河以東地區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征集起來,每人晉爵一級送往前線。

白起有了援軍便能布置更穩固的防線。趙括屢次突圍不成功也暗自納悶:書上的理論為什麽不靈了呢?趙軍的形勢越來越險惡,由於缺糧,部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每天都有人餓死,失敗情緒也開始蔓延。

七七四十九天過去了,外無救兵,內無糧草,趙軍的毀滅盡在咫尺,趙括決定親自率軍做最後的一搏。他從疲弱的士兵中挑選精力相對旺盛的組織成幾支敢死隊分散突圍,躲在防禦工事後面的秦軍根本不屑於和這些餓鬼交鋒,一陣亂箭襲來,趙軍倒下無數,其中也包括趙括。

其余的趙軍看到主帥陣亡,感到前途絕望,更由於對食物的渴求,他們紛紛投降了秦軍,清點下來總共有四十萬之多。長平之戰以秦軍的完勝結束,白起再一次創造了勝利的神話,等待他的是桂冠還是冷箭?那些俘虜將面臨怎樣的命運?敬請關注下文。

【5、屠夫】

秦軍的弩箭無情地奪去了趙括的卿卿性命,不給他留下絲毫雄辯的機會。趙軍因主帥陣亡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紛紛放下武器,老老實實做了俘虜。恐怕這也是他們唯一的選擇。長期的饑餓之下,趙軍個個面黃肌瘦,四肢浮腫,身體衰弱,連自殺的力氣都沒有,更別說沖鋒殺敵。

受降的場面頗為壯觀,山谷裏步滿了趙軍俘虜,足足有40多萬。黑壓壓的一片,看著都眼暈。白起也沒有想到能夠一次性抓獲這麽多的俘虜。如何對待拿著武器的敵人,白起很有經驗;如何對待放下武器的敵人,白起很沒有經驗,秦國的戰爭政策中也沒有任何關於處理戰俘的內容。誠然白起殺過很多人,但都是在戰鬥中。可是眼前的這些都已經宣布投降了呀!白起倒寧願他們繼續戰鬥,那樣就可以在沒有任何思想負擔的情況下把他們殺死,秦軍士兵也可以拎著他們地腦袋回去邀功領賞,就像他們曾經許多次熟練地做過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