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濟(第9/15頁)

在這個關鍵時刻,幾乎所有的機械與交通工具都要依靠煤炭驅動;可在巴西廣袤的國土之上,居然連一個煤礦都找不到。每公斤煤炭都要從遠方進口,用巨額的蔗糖作交換,而蔗糖的價格卻在不斷下跌。因此所有的交通方式都變得十分昂貴。不僅如此,由於群山遮擋,鐵路建造也十分落後,而且進程緩慢。在歐洲與北美,工業生產與運輸速度逐年加快,已經提高了百倍千倍;可是巴西的土地卻不肯出產煤礦,連綿的山脈制造了巨大的困難,蜿蜒的河流也仿佛在同新世紀作對。結果很快顯露出來:每過五年巴西就會落後一大步。尤其是在北部地區,由於交通不夠發達,已經陷入到不可避免的衰退之中。在這個時期的美國,從東向西、由南向北都建起了密集的鐵路網絡;可在幾乎同等大小的巴西,十分之九的地區都不得不依靠步行。在密西西比河、哈得孫河與聖洛倫索河上,蒸汽機船川流不息;但在亞馬遜河與聖弗朗西斯科河上,卻連一根煙囪也很難見到。在那個時代的歐洲與美國,煤炭、工廠、商業中心、鋼鐵工業、城鎮、港口齊心協力,抓緊每分每秒工作生產,全國產能也在逐年提高;而巴西在進入十九世紀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依然像在十八世紀、十七世紀甚至十六世紀那樣停滯不前,只能生產單一的原材料,在世界市場中沒有任何發言權。

就這樣,經濟貿易衰退了,巴西也從美洲國家的龍頭老大掉到了第二或者第三的位置。十九世紀初期巴西的經濟狀況有些自相矛盾。盡管巴西是世界上鐵礦石最多的國家,可它的所有機械工具卻必須依賴進口。盡管這裏棉產量十分豐富,可棉織品卻必須從英國購買。盡管這裏有著無盡的森林資源,可它卻連一張紙都生產不出。所有無法通過原始手工生產方式獲得的產品,都必須從國外進口。巴西同之前一樣,必須有充足的資本才能組織起工業生產,才能拯救這個國家。可自從金礦枯竭之後,巴西資金缺乏,所有的鐵路、工廠以及大型企業都必須由英國、法國或比利時建立,仿佛巴西仍是一個殖民地,不得不受到全世界的盤剝。在那個時代,以豐富能源為支撐的生產活力是國民經濟的決定性因素;而巴西卻仍然保留著古老的生產方式與貿易手段,幾乎完全陷入衰退之中。巴西經濟又一次跌入谷底。

可是這個國家卻有著無盡的潛力,能夠通過迅速轉型化解掉每一場危機。這也是巴西發展中的特點,一旦主要出口產品陷入困難,馬上會有另一種商品取而代之,並且更加有利可圖。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巴西屢次創造經濟奇跡:十七世紀時蔗糖產業迅速崛起,十八世紀發現了鉆石與黃金,而十九世紀的救世主則是咖啡。在繼“白色黃金”與“金色黃金”之後,它開啟了“棕色黃金”的時代,之後又短暫地被“紅色黃金”橡膠所取代。巴西憑借咖啡取得了舉世無雙的勝利,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前半期,一直處於壟斷地位:最古老的因素再一次登上歷史舞台——土地的肥沃、種植的簡便與生產過程的原始,正是這些特點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咖啡不能用機器種植,只有在這一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奴隸的價值才會高於機器的飛輪。就像蔗糖、可可、煙草一樣,咖啡也能給人帶來極致的享受;它其實正是蔗糖與煙草的補充品,因為在宴飲之後,這三樣東西是最理想的搭配。

每次都是土地、肥沃的土地將巴西從危機中解救出來。老牌國家原有的美食,在這片土地上會變得越發美味;在巴西以外的任何一個地方,咖啡都不會如此茂盛香醇。早在幾個世紀之前,這種產品及功效已經為人所知。咖啡於1730年移栽至亞馬遜區域,又於1762年引進到裏約熱內盧;可在那時它被看作奢侈品,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大。在十九世紀初的統計表格中,咖啡的產量遠在棉花、皮革、可可、蔗糖以及煙草之下。其實正如它的兩個哥哥煙草與蔗糖一樣,是歐美人對這種商品的習慣創造了不斷增長的需求,刺激了咖啡的種植與生產。十九世紀下半葉,咖啡的生產與銷售大大增加,巴西也成為了全世界的供應商。它需要不斷加大生產力度才能滿足需求;成千上萬乃至上百萬勞動者因此湧向聖保羅;桑托斯建造起了最大的港口與倉庫,在繁忙時節,一天就會有三十條蒸汽機船前來運載咖啡。在幾十年的時間裏,咖啡出口為巴西經濟帶來穩定;我們可以來看一組巨大的數字。從1821年到1900年的八十年間,巴西出口的咖啡總價值為170835000英鎊;而到今天為止的出口總額,則達到了二十億。僅此一項就彌補了巴西大部分的進口與開銷。但在另一方面,這也使得巴西經濟越來越依賴於咖啡價格,甚至巴西的貨幣價值都要視咖啡的市場行情而定。一旦咖啡價格下跌,巴西幣也隨之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