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議(第2/4頁)

……

……

大議定在午後,韓謙清早便趕到縣衙改建的臨時行營參見潭王。

清晨霧氣在城內彌漫,江面上的霧氣更重。

雖然大霧不利行船,卻更有利於藏匿行蹤,不保證已無生路的安寧宮有可能會狗急跳墻,城裏城外的戒備都倍加緊張起來。

“臣自幼性情乖戾,好用權謀險計,隨年歲漸增,漸漸明白這只能爭一時之勝。無堂堂之陣,無皇皇之師,久領其軍,將心浮躁,一旦遭遇堅城強敵,必受大害。陷郎溪就極僥幸,臣事後思之,心生惶恐,連月來未敢再戰強敵,殫精竭慮,食難安、寢難眠,已難堪任廣德軍制置使,還請殿下另委賢能。圍攻金殿之際,我能留在殿下身後出謀劃策,稍盡其力,看到先父大仇能報,便足慰心懷;待攻陷金陵城之後,還請殿下允許臣歸守敘州、祭告先父在天之靈……”

清晨小規模的召見,楊致堂、沈漾、鄭榆、鄭暢、李普、韓道銘、張潮、張平、李知誥、李長風等人都在,韓謙坐在內廳側列的長案之後,側斜過身子來,正式向楊元溥請辭廣德軍制置使一職。

韓謙昨天跟奚荏琢磨到半夜,心想這一通說辭能叫大家的臉面都過得去,反正他在眾人的心目裏,就是一種好用險計、好劍走偏鋒的人,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也是最不需要的那一種人吧?

朗聲說過這一番話後,看到楊元溥眉頭微微一挑,似乎暗松了一口氣,韓謙並不覺得意外,楊元溥到底是他教出來的,即使此時的信心再足,對他又怎麽可能沒有一點忌憚?

韓謙又掃眼朝沈漾等人臉上看去,心想楊元溥事前雖然並沒有與沈漾等人商議,但楊元溥昨日流露出這個意思之後,沈漾、鄭暢他們多多少少也應該有擔心他會不知進退,將局面攪得更微妙吧?

當然,楊致堂、鄭榆、鄭暢、張潮、李長風乃至他的大伯韓道銘等人的神色這時候皆是松了一口氣的樣子,也能想象得到他們是早就看他不順眼,唯有李知誥、沈漾眉頭還是微微鎖著,也不知道他們二人心裏是覺得事情不該如此,還是覺得事情不止於此?

大家到這一步,牽涉身後無數人的利益及身家性命,大概也沒有可能再像以往那般交心相處了吧?

見韓謙朝他看過來,沈漾錯開眼神,卻極不經意的嘆了一口氣,看眾人反應,心知這件事即便有些意外,但也算過去了。

原定於今日午後的大議,不僅要確定三路兵馬會師之後進逼金陵的路線選擇以及協同作戰的問題之外,還將要初步確定殿下進入金陵城繼位登基的一些事宜。

而說到殿下繼位登基,自然就避不開大楚權力的重新洗牌。

殿下趕到池州時,與楊致堂、鄭榆二人會合時,楊鄭二人就已經表示想回到殿下身邊,而將戰場的指揮權交給李知誥、李長風、高承源、郭亮等將。

這也很正常,殿下現在既然都親臨繁昌城,對諸部將卒以及兵甲糧秣錢谷等物資的節制、任命以及調派等權,自然都要集中到他身上來。

而對楊致堂、鄭榆等人來說,除了輔佐楊元溥指揮好最後一仗外,重新組建、分配三省六部九寺的權力,才是他們接下來的利益重心所在。

沈漾也不得不承認,在當前這種情況之下,殿下將韓謙調到身邊謀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突兀,但他心裏想的則是,殿下對韓謙的顧忌,要是沒有那麽深的話,韓謙實際是比李知誥更適合到金陵城下擔當攻城的主將。

當然,沈漾倒也沒覺得由李知誥來指揮最後的攻城戰,就有多少不妥,這時候自然也不會吭聲說什麽。

小廳裏的氣氛多少有些微妙而壓抑,但沈漾、鄭榆等人乃至韓道銘都沒有要站出來勸阻韓謙的意思,似乎覺得這樣的安排才是正常,楊元溥也是暗地裏松了一口氣,手按住長案,看向韓謙說道:“我確實需要韓師能留在身邊謀事,我的信心才能更堅定一些,但即便攻陷金陵,很多事情都一團亂麻,百廢待興,還需要韓師能留在京中輔佐於我……”

韓謙暗想他這時候堅持說要回敘州繼續守孝的事,多少顯得有些鬧脾氣吧?再說了,楊元溥哪怕是做給別人看,也會對他提出挽留。

不管怎麽說,也得將“三請三辭”這一套走完了,才合乎於禮啊。

韓謙心裏罵了句買買匹,這時候按下這點不提,不肯定也不否定,一切等攻打下金陵再說。

接下來便要討論他離開之後,廣德軍制置使府新的安排。

這是新插進來的議題,又是必須要第一時間解決好的議題。

楊元溥自然是先詢問韓謙的意見。

韓謙也不想顯現出失落感或有怨氣的樣子,朝李普看去,拱手問道:“李侯爺可願多承擔些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