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爆發(第3/7頁)

韋伯具有一種道德意識2,因此,在1914年,當看到他的那些年輕學生被殘殺時,他拒絕加入一群歡呼民族偉業的教授隊伍中。但是,他和那些與他一樣具有道德感的人們一起把年青的一代引向了死亡之路。德國確實建造了一支海軍,一支軍費占國防預算1/3的海軍。可是,這筆資金是從陸軍軍費中轉撥過來的,這就使得陸軍無力承擔起法俄聯盟已經展開的兩線作戰。陸軍因沒有足夠的資金,而無法接納一多半本可以受訓的年輕人,因為如果接納他們進入軍營,他們就會缺衣少食。由於這些年輕人免服兵役,所以德國陸軍規模在1914年時幾乎不比法國大多少,盡管當時法國人口在4 000萬以下,而德國人口卻是6 500萬。德國建造的戰列艦質量非常高,但它們的數量還是太少,因此,易受攻擊,很難防禦,這一點讓德國人毫無辦法的。差不多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它們都停在海港中,直到戰爭末期,由於面臨著毫無意義的犧牲,德國水兵發生嘩變,導致了德意志帝國自身的滅亡。這支海軍只打算在北海遊弋,因此不需要像在世界範圍內遊弋的英國戰艦消耗那麽多的煤,但德國海軍卻能夠動用一些特殊裝備,力圖爭霸世界。正是這一明顯的敲詐行徑促使英國人做出巨大努力——他們不僅要以幾乎是2∶1的比例,建造比德國人更多更好的戰艦,而且還同法國和俄國制定了防禦計劃。這些都牽涉殖民地的交易:在1904年,英國人與法國人簽訂《英法協約》(the Entente Cordiale)[17],以承認法國對摩洛哥的控制權來換取法國承認英國控制埃及。在1907年,他們又與俄國人達成有關波斯的協約。如果發生紛爭,英法俄各方的海軍就會基於已經達成的非正式協定做出反應。而對於英法俄的每一步行動,德國的反應都顯得笨拙草率、氣勢洶洶:在1905年,德國要求得到處於無主狀態的摩洛哥的部分土地;在1909年,它則鼓勵奧匈帝國輕率地進攻巴爾幹半島各國;而在1911年,它又把軍艦派到了摩洛哥。在德國國內,這種“耀武揚威”的方式得到了大部分輿論的歡迎,卻制造了一種國際危機來臨的氛圍。到了1914年,美國總統的特使談到,軍國主義政策已經變得越來越瘋狂。

就在那個時代,國家出現了一種新的狀態,而且這個世界自那時起就一直與它共存。在20世紀60年代,艾森豪威爾(Eisenhower)[18]總統為這種狀態找到了一個恰當的名詞:“軍事–工業復合體[19]”。戰爭工業成為經濟生活中最強有力的要素,戰爭雇用了成千上萬的人員,獲得了大量財政預算,並由此大大促進了各行各業,包括報紙專欄寫作的發展。此外,軍事工業往往會造成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看上去愚蠢至極的花費,結果過段時間卻發現是非常必要的(飛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看似必要的花費,結果卻成了毫無用處的浪費(堡壘要塞則是另一個明顯的例證)。技術在變得昂貴和難以預測。到了1911年,歐洲出現了軍備競賽。在當時,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都成為其他任何國家擴張軍備的借口,特別是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出現危機時,每個國家都感到自身的脆弱。當德國在1911年夏天派軍艦到摩洛哥時,它的槍上了膛卻一彈未發。古怪的是,扣動扳機的卻是意大利。

如果說土耳其帝國的領土要被瓜分,那麽,為什麽意大利就不能分杯羹呢?英國人得到了埃及,法國人占領了北非。意大利帝國則把目光投向了世界其余的地方,並發動了戰爭。現代歐洲史上的一件怪事就是,列強中最弱的意大利,在還沒有加富爾[20]、俾斯麥、墨索裏尼和希特勒式人物的情況下,卻把問題弄得白熱化了。3在當時,意大利發起了一系列導致1914年戰爭爆發的事件。在發生了兩次摩洛哥危機(Moroccan crisis)[21]之後,意大利深知,英國人、法國人和德國人不會采取任何行動阻止它。於是,它攻擊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並試圖奪取利比亞。土耳其人過於虛弱不堪,沒有艦船能夠保衛遠離安納托利亞沿海的島嶼,因此意大利人占領了這些地方。奧斯曼帝國解體的前景,促使巴爾幹半島各國第一時間宣布各自的利益所在。在1912年,這些國家結成聯盟發起進攻,在幾周的時間裏,它們就贏得了勝利,把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清除出了巴爾幹半島。隨後,在第二次巴爾幹半島戰爭[22]中,聯盟內部發生分裂,戰事再起。土耳其人的勢力有所恢復,但贏家則是與俄國緊密合作的塞爾維亞,以及與英國密切合作的希臘。

10年前,在中國陷入解體的時候,列強已經形成對抗。在那時,各國主要是通過海軍較量。如果奧斯曼帝國瓦解——當時幾乎沒人期望它能支撐下去——那麽,對抗就會發生在列強的本土,會涉及領土關系和陸軍力量的對比。連接黑海和馬爾馬拉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以及連接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的達達尼爾海峽,對俄國來說事關生死,因為它們是俄國經濟的命脈。維持俄國南部各行業運轉的90%的谷物出口和其他許多重要物資的進口,都要經過這個海上通道。在1911~1912年的意大利戰爭期間[23],土耳其人關閉了達達尼爾海峽,俄國南部經濟立刻停滯不前,因此,就俄國而言,確保兩大海峽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事情。1914年年初,協約國強迫土耳其人給予安納托利亞東部類似自治的權力。這個地區的大部分省份是亞美尼亞人的居住地,這可能招致奧斯曼帝國的終結(同時還有英法對阿拉伯各省的興趣),因為信仰東正教的亞美尼亞人可能會成為俄國的工具。而就在條約可能被批準之前,土耳其人已開辟了與德國政府聯系的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