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916(第6/6頁)

由於布魯西洛夫攻勢失去了沖擊力(已造成俄軍百萬人的傷亡),同盟國得以勉強地將軍隊拼湊在一起,其技能熟練的山地部隊進入了喀爾巴阡山脈隘口。與此同時,在薩洛尼卡的協約國部隊不只是要面對補給問題,而且有反復暴發的瘧疾,城市本身還遭遇了一場大火。因此,一支由德國人、保加利亞人和土耳其人混編而成的部隊得以自由地跨過保加利亞的多瑙河邊界,從北面發起進攻。羅軍在應該優先守衛哪條防線方面猶豫不決,先是選擇了其中一條,而後又選擇了另外一條,結果兩條防線都告失守。到11月初,同盟國的軍隊越過了特蘭西瓦尼亞地區阿爾卑斯山脈的隘口,同時也跨過了多瑙河。羅馬尼亞軍隊面臨著攔腰切斷的危險,於11月7日撤出首都布加勒斯特,在吵吵鬧鬧的俄軍保護下,借著燃燒油井造成的沒完沒了的煙霧,退往在摩爾達維亞山區建立的新防線。

1916年,19世紀的歐洲時代結束了。奧匈帝國的皇帝弗朗茨·約瑟夫於11月21日駕崩,這是一個時代落幕的最合適的象征。弗朗茨·約瑟夫生於1830年,正值鐵路和議會自由主義(parliamentary liberalism)初現的時代。他成了奧匈帝國各民族的老爺爺,能夠說帝國境內所有民族的語言。現在,1916年,民族主義在橫掃擋在它面前的一切。在一些媒體的煽動下,廣大民眾史無前例地卷入其中。現在要求國家承擔的任務已遠遠超過1913年,而國家要麽印刷紙幣,要麽把直接把租金提高到聞所未聞的水平來支付完成任務所需的一切費用。在1916年年底,倫敦出現了舊世界終結的另外一個標志——在投票表決是否可以沒收在尼日利亞的敵人財產問題上,老的自由派主導的聯盟失去了議會的多數支持。極端保守的人士對發生在那裏的屠殺感到驚駭,他們渴望和平,但他們不再擁有任何權力。正如俄國人口號宣傳的那樣,在所有國家,1916年的經歷只是制造了“為最後勝利而戰”的要求。英國出現了一位新的戰爭領袖,戴維·勞合·喬治,他想要的是“致命一擊”。

[69] 1916年1月,德軍最高統帥部為進攻凡爾登,向香檳地區增兵佯裝進攻該地區,以霞飛將軍為首的法軍統帥部上當受騙,錯誤地以為凡爾登已不具有戰略意義,一度打算放棄。——譯者注 [70] 亨利·菲利浦·貝當(1856~1951),法國陸軍將領,也是法國維希政府的元首。1878年畢業於聖西爾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領導1916年凡爾登保衛戰而成為法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在法軍索姆河慘敗後,他在最黑暗的時候重振了法軍的士氣。“二戰”法國戰敗後,出任維希政府總理,1940年6月22日與德國簽訂《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1940年7月到1944年8月任維希政府元首,成為希特勒德國的傀儡。1945年4月被捕,同年8月15日因叛國罪被判死刑,後改判終身監禁。1951年7月31日死於囚禁地耶島。——譯者注 [71] 指巴勒迪克到凡爾登的一條公路,這是一條長約35英裏的次要公路,幾千名法國軍民日夜奮戰,拓寬公路。在凡爾登保衛戰期間,有50多萬部隊和17萬頭用來拖拽大炮的牲畜從這條公路運往前線,因此被稱為“聖路”。雖然這樣稱呼有些褻瀆神靈。——譯者注 [72] 這是菲利普·貝當將軍在凡爾登戰役最艱難時刻對法軍和法國人民發出的號召,極大地提振了法軍士氣。——譯者注 [73] 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1849~1930),德國海軍之父,海軍元帥,1914年到1916年3月出任德國海軍司令。——譯者注 [74] 日德蘭海戰(1916年5月31日~6月1日),德國稱為斯卡格拉克海峽海戰,是英德雙方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北海海域爆發的一場海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這場戰爭中交戰雙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動主力艦隊的決戰。最終,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只損失擊沉了更多的英國艦只,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傑裏科海軍上將指揮的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爭後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最終勝利。——譯者注 [75] 公海艦隊,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德意志帝國海軍的水面作戰艦隊。——譯者注 [76]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1866~1946),也譯成赫伯特·喬治·韋爾斯,英國著名小說家,尤以科幻小說著稱於世,《時間機器》、《星際戰爭》等作品膾炙人口。他同時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歷史學家和預言家,是英國費邊社的重要成員,他所著的《世界史綱》也是暢銷世界的名著,在中國有很大影響。——譯者注 [77] 布魯西洛夫(1853~1926),俄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騎兵上將。“一戰”初期任俄第八集團軍司令,1916年3月17任俄西南方面軍總司令。1916年6月,發起著名的布魯西洛夫突破,以正面重點進攻和多點輔攻同時並進的新的作戰方式,摧毀奧軍防線,並取得了重大軍事勝利,他本人也被認為是“一戰”期間俄軍唯一令人尊重的將領。——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