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916(第4/6頁)

由於缺少炮兵這種完全壓倒性的優勢,且當時炮擊本身就嚴重受限,因此,英軍面臨無法實現黑格將軍想象的那種突破。從7月初到11月,迫不得已的現實有時會使黑格將軍備感困擾,而每當這種緊迫性發威時,他也就會把英軍限定在準備充分的地段,設定十分有限的目標,而後才采取行動。相應地,英軍也就時不時地取得了一些小規模的勝利。這樣,7月中旬參戰的南非軍人部署有序,在一條範圍不大的防線上曾有所推進。但隨後騎兵趕到,卻沒再取得任何進展。總之,在7月和8月也就是戰役的第一階段,在狹長的戰線上,由於行動缺少協調招致敵人重炮射擊造成的損失,要高於戰役打響的第一天,對此無須更多的解釋。實際上,德軍方面也有許多擔憂,這主要是由於英軍大炮的威力——從7月2日到11月中旬,英軍一共發射了700萬發炮彈。對歷年的德軍軍裝研究之後,就能發現當時的德軍軍需品極度緊缺。在這次戰役的中間階段,德軍最高統帥部命令德軍收復失掉的每一寸土地,無論它是否還具有作戰價值。從這個方面來看,進行防禦的德軍付出了更慘重的代價。

到9月中旬,黑格將軍開始準備一場新的攻勢,一場使用一種新式武器“坦克”的攻勢。這是一種極為驚人的金屬怪物,依靠履帶行動,小型武器的射擊對它毫無影響。許多發明家都聲稱自己發明了這種武器。不過,不管怎麽說,H·G·威爾斯(H.G.Wells)[76]曾在他的小說中設想過坦克車。由於丘吉爾的緣故,“坦克”的研制是在海軍部而不是在陸軍部領導下進行的。和德國的陸軍部的情況一樣,英國的陸軍部還有其他事情需要操心。“坦克”這個稱呼也是在實驗過程中所使用的代號。當時,坦克已經成了某種神話,但它本身還是存在著局限性。坦克的內燃機還沒有真正發展到足以承載這個30噸重武器的程度,而且它很容易損毀,移動也非常緩慢。此外,雖然坦克的裝甲十分厚重,但一發打擊精準的炮彈就能使它失去行動能力。事實上,坦克需要與飛機和步兵等其他武器和兵種協同作戰。因此,戰場上的真正王者仍然是大炮,英軍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能夠理解“徐進彈幕射擊”的重要性。在9月中旬的時候,黑格將軍一直沒有想象出坦克和步兵能夠協作的方法,同時由於擔心坦克被德軍擊中,因此他沒有使用坦克。這樣,坦克首次亮相戰場時並沒有一鳴驚人。當時和以往一樣,騎兵擠滿了陣地的後方區域,等待著從未到來過的突破。不過在9月下旬,英軍采用壓倒性的炮擊策略,攻占了德軍的部分防線。像這樣規模不大的一系列成功,導致黑格將軍認為只要他堅持作戰,就能取得偉大勝利。實際上除了從這個方面來看待英軍的行動之外,英軍的炮擊已不再有重要意義。黑格將軍確實是在堅持、堅持,結果在充滿了泥漿和雨水的11月,索姆河戰役逐漸平息下來。官方歷史學家站在黑格將軍這一邊,他們為整個戰事提出的辯護理由是這些戰役打垮了德軍的士氣,歷史學家甚至宣稱索姆河戰役消滅了60萬德軍,與此相比,英法聯軍才損失了40萬人,從而顛覆了進攻性戰役中雙方損失的常規模式。C·S·弗雷斯特(C.S. Forrester)曾寫過一部名為《將軍》(The General)的小說,他在書中嘗試理解那些高級軍官是如何讓這些戰事成為可能的。他注意到,西線的將軍們都在像擰螺絲一樣集中一點進攻,每當遭遇抵抗,他們就力圖進行更猛烈的攻擊。如此緊迫的形勢,讓戰役不得不這樣打,但將軍們在前線的這種學習過程卻是漫長又充滿了血腥。

在這個時期,只有一位高級將領較早地理解到了這一點,他就是俄軍將領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布魯西洛夫[77],他在西南戰線指揮俄軍對抗奧軍。另一戰線的那些年老昏聵、神經兮兮的指揮官們基本上都放棄了希望,他們都認為德軍不可戰勝。5月下旬,意大利方面懇請俄軍發動一次牽制性攻勢,那些將軍們搖頭拒絕,理由是他們的部隊沒有他們認為必需的大量重型炮彈。當布魯西洛夫將軍毛遂自薦去發動進攻時,招致了更多的蔑視和否定。但他已經對整個事態進行了通盤考慮。

這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問題是,各種戰爭方案之間彼此相斥。如果你試圖突破,那就意味著要把龐大兵力和軍需補給調到前線。因此,不會有任何突然襲擊,開始階段的大規模炮擊也會確保這一切成為現實。但敵軍方面也會調動手中的預備隊。這樣,所有的事物都將被夷為平地,純粹的炮擊優勢也許確實能夠形成突破。部隊隨後將以每小時兩公裏左右的速度步行推進——如果進行射擊的話,要更慢——因為每個士兵都不得不攜帶他們生存所需要的物資,包括挖掘戰壕的工具、水,等等。與此同時,敵軍將會打造新防線,會通過火車或卡車(或像法國那樣,通過公交車)把預備隊調到前線。已經饑腸轆轆的馬匹,疲倦地在泥漿中向前拖曳著大炮,勞累不堪的士兵在沒有校準新目標的大炮支援下發起了又一次攻擊。結果就是1915年9月法軍在香檳地區以及後來英軍在索姆河地區發起攻勢所遭遇的情況。取勝的關鍵必須是打亂敵軍的預備隊,這意味著要在幾個地方同時發起進攻,這樣敵軍的預備隊就會不知道行進到哪裏作戰。這同時意味著還要近距離炮擊,要在相對寬闊的戰線發起進攻,這樣當地的預備隊也一樣會不知所措(像凡爾登戰役中所遭遇的縱射問題也會得到克服)。這是極為大膽的戰略,需要訓練有素的官兵。布魯西洛夫的總部成員不為繁文縟節所累,命令簡潔扼要,淋漓盡致地顯現出了他們的素質。布魯西洛夫將軍的領導才能在重視士兵全力進行戰事準備——建造龐大的地下掩體和在不引人注意的情況下校準大炮方面——得以體現。布魯西洛夫將軍指揮著4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都將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