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西遷之路(2)(第3/4頁)

邵人建也不在意,把大背頭捋了捋,“呵呵,剛才這位蘇小姐,說的什麽地圖,能不能拿出來看看?”

“幹嗎要給你看?”蘇沫顏自然是向著貉子的。

“哎!我想起個事兒來。”貉子故意岔開話題,“向東,還記得咱們在北京的醫院裏鬧蛇的那次嗎?”

“怎麽不記得……”風向東笑笑。

“你當時,把六獸銅匣扣在地上,說的那幾句錫伯語……那怎麽回事兒?”

“嘿嘿,沒告訴你嗎?我就會那兩句……咱不是臨時蒙的嗎?”

“不對,你小子別跟我這時候裝糊塗……你是懂得錫伯語的。而且,專業知識不在我和王涵之下,對不對?”

“別扯了……我怎麽上課的,你又不是不知道?”風向東嬉皮笑臉地把話題拐了回來,“貉子啊,咱這當著邵教授的面呢,也沒外人,說到這兒啊,我有個疑問……”

“什麽?”

“錫伯族西遷的路線,歷史留給我們的究竟對不對呢?”向東使勁抓著頭皮。

“哦?為啥這麽認為?”蘇沫顏歪著腦袋問。

“六獸銅匣的銘文這樣寫:長老們的胸前是真實的西遷之路,沿著偉大的西遷之路,去尋找錫伯族的薩滿……”貉子著重地把“長老們胸前真實的西遷之路”幾個字強調了。

“怎麽這個還有真的假的這一說啊?”貉子覺得這銘文的確匪夷所思。

風向東掐滅了煙頭,“關鍵是,我們對照了教材上錫伯族的西遷圖和六獸銅匣裏的地圖,根本山川河流都對不上號兒。”

邵人建卻呵呵地笑個沒完,“哦,敢情是為了這個啊……”

“怎麽我聽這意思……邵教授您有講兒?”風向東覺得邵人建這個文史專家還真沒白跟來。

邵人建笑夠了,盤腿兒坐在床上,“你們以為當時錫伯族西遷,真是為的去戍邊?”

“喲!這個……眾所周知啊。”蘇沫顏以為邵人建有準備扯淡的嫌疑。

“錫伯族第一次大舉遷徙,是在什麽時候?”邵人建盯著貉子問。

貉子撓撓頭,“康熙三十一年啊,也就是1692年。”

邵人建點點頭,“當時的時代背景,你知道吧?”

“當時沙俄在屢犯我邊境的同時挑撥蒙古準噶爾部的頭人噶爾丹叛亂。清政府在擊退了沙俄的入侵,平息了噶爾丹叛亂後,為防止沙俄和噶爾丹再他媽鬧事,調錫伯人鎮守齊齊哈爾、吉林、白都訥三個軍事重地。”貉子真不是白給的。

“第二次呢?”

“第二次是看錫伯族驍勇善戰,在康熙三十八年調他們鎮守盛京啊!”

邵人建一挑大拇指,“不錯!”

蘇沫顏在一邊皺著鼻子,“切,誰不知道啊!”

邵人建拍著大腿,“那你知道第三次遷徙,也就是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從盛京、遼陽和開原等十五個城調錫伯兵將一千零二十人,注冊家屬三千二百七十五人,如此浩大的隊伍,趕赴新疆保衛西北邊境,跟前兩次遷徙有什麽關系嗎?”

“那有個屁關系。”貉子笑了,“欺負人唄,人盡其能,物盡其用啊。錫伯族這麽好使喚,那是哪裏需要哪裏搬的主兒啊。”

邵人建搖搖頭,“看來你不如他們的領隊阿庫郎噶爾賽聰明啊。”

“怎麽講?”

“他們西遷戍邊是假,削弱是真啊。”邵人建從背包裏取出隨身帶的書籍,翻出西遷圖給他們看,“你看看,當時這張圖的路線,是皇上劃定好的。”

“啊呀……”風向東一拍腦袋,“我明白啦!”

“你明白個屁!”貉子指著西遷圖,“史料上寫著,乾隆禦批——由盛京錫伯兵內,揀其精明能牧者一千名,酌派官員,攜眷遣往。還他媽指定了由塞外行走的具體路線。陰歷四月十八日數千名群眾聚集沈陽太平寺錫伯家廟,舉行盛大歡送宴會。西征錫伯人起程出章武門、走克魯倫路和蒙古路,往烏裏雅蘇台、科布多,越科齊斯山最後到達新疆伊犁地區。如此悲壯的大西遷,能有什麽貓兒膩?”

邵人建依舊搖搖頭,“你看看前兩次西遷,錫伯族兵丁驍勇善戰,皇上是看在眼裏的。但是滿人啊,都是小肚雞腸……”

“咳、咳。”風向東咳嗽兩聲,趴在邵人建耳朵上咬著牙,“李鶴卿就是旗人,說話留點神。”

“哦!呵呵呵,沒想到,沒想到,對不住。”邵人建其實這話是針對的林詠裳,他胸口被高跟鞋踩過的傷現在還隱隱作痛。

“那麽,依著邵教授的高見……”蘇沫顏聽得入神,也不希望在這時候打斷。

邵人建依舊拍著大腿,“呵呵,這麽說吧!清政府調錫伯人戍邊是因為滿人擔心驃悍的錫伯人過於強大而采取的分而治之的方法。保衛了西部邊疆,又削弱了錫伯人的力量,坐享其成的是清朝皇帝。這,才是錫伯人大舉西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