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奇談雜錄:千年前的傳聞(第6/7頁)

  搜石記

石頭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古人就開始在把玩的同時,寄說故事於其中了。據說,第一塊著名的石頭,是堯時從天而降的。充滿天地精氣的它,落在了谷城山下,化作了一位老人,叫作黃石公。多少年後,他收張良為弟子,授予其兵書:“子房,如果以後想我了,就來谷城山吧。如果你看不到師父了,總會看到那黃色的石頭。”漢朝建立後,元鼎五年,西域郅支國進獻了一塊馬肝石,半青半白,足有百斤重。以水銀養之,沉於玉盒中,金泥封其上。據說,該國人平均身高四尺,好碎馬肝石,伴以九轉丹,服一丸,終年不饑渴。用它擦頭發,白發變黑發。武帝曾與大臣坐甘泉殿,席間有發白者,武帝親手擦拭,還真變黑了。時間到了西晉,在吳郡臨江的堤岸上,有塌方處,露出一塊石頭。用木槌敲打它,竟然沒聲音。晉武帝司馬炎問張華,後者想了想,說:“可取蜀中桐木,雕成魚形,再敲打它,就會響了。”後來一試,果然。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暴君石虎,在雲昌津渡口采石建橋。但無論多大的石頭,扔進河中即被沖走,雖有百萬人施工,終無所成。石虎懼,在河邊祭祀,把玉璧投入河裏,亦隨水漂到小洲上。隨後,大地震動,波濤翻騰。渡口邊的樓台傾倒,大臣被壓死一百多人。唐敬宗寶歷元年,資州資陽縣清弓村,其山上有巨石。多大呢?三間屋子那麽大。有一天,巨石突然震動,滾下來,跳躍著,過山澗,上山坡。有山民發現這一怪象,於是幾個人追趕著,成為當時的奇景。吳興故彰縣東三十裏,有梅溪山。山腳下,有一豎石,高百余丈,色澤黑,呈圓柱形。它上面,又有一磐石,如石磨般轉動,發出風雨聲。每一年,如果石磨轉得快,就會豐收;反之,則受災。衡陽相鄉縣,有石魚山,石頭是黑色的。開采一層後,便呈魚形,有鱗有鰭,長有幾寸,用火燒過,竟會發出魚腥味。洛陽伊闕縣令李師晦的弟弟在江南為官,與一僧人友善。後者有一次進山采藥,遇大雨,在樹下避雨。在風雷中,突有物落地,隨之天晴。那是一塊石頭,圓潤可愛,中間有孔,形如下垂的口袋,紋理則如光彩的錦緞。僧人帶回寺院,將之藏在床下,鬼魅不敢迫近。有一次,僧人病重,看到無常鬼走過來,卻被那異石突然發出的聲音嚇跑。隨後,僧人的病也好了。荊州永豐縣東鄉裏,有一塊臥石,長九尺六寸,青黃色,形如人。據說它很靈驗。如果境內有幹旱,祭祀者就把它舉起,要小雨則低舉,要大雨則高舉。唐僖宗乾符年間,天台山僧人在附近的臨海縣發現一個神秘的石窟。他與一個同伴決定進行探險。進入石窟一二十裏,洞低矮,路狹窄,多泥濘。隨後,道路漸漸平坦開闊,兩邊也出現了山脈。翻過山脈,他們發現了市集和居民。同伴走得饑餓,去市集乞食。有人對他說:“我們這裏的東西,你是不能吃的,吃了會後悔。”那同伴太餓了,還是要吃。吃完後,兩個人走了十來裏路,道路又漸漸狹小了,他們發現前面有個洞穴,於是從洞穴裏出來。可這時,吃了食物的同伴卻突然走不了了,他看著自己的身子,竟然一點點化為了石頭!從西域於闐國向北走五天,會發現一座山,山上有頭石駱駝滴尿。滴在山下,用金銀器皿接,必定漏;用手掌接,也會漏。只有用葫蘆做的器具接,才會不漏。中天竺地區,有個國叫劫比他。境內有根石柱,高七十尺,顏色青裏帶紅,有光澤。站在它面前,吉兇禍福,都可以從影子中看見。南州南河縣東南三十裏,丹溪轉彎處,有一塊響石,高三丈五尺,形如臥獸。對它喊話,它會答應;如果對它笑,它也會笑。會稽進士李晀,偶然拾了一塊小石頭,色青黑,溫滑可玩,不管什麽東西落在上面,即變為石頭。婺州永康縣山亭中,有枯松斷枝,落水中,化為石。後來,有人拿沒落到水裏的樹枝,往水裏一劃,也化成了石頭。洪州建昌縣界田地中,有上古時留下的石人、石像,以規則的圖形散布於天地間。沒人知道它們來自於哪裏。丹陽王文秉世代刻石,曾得圓石如球。剝去外殼般的東西,裏面有一條蠶,能蠕動。見樣子惱人,他就隨手扔掉了。幾年後,浙西動亂,王文秉和鄉人出逃。有一天,鄉人聚會,說到富貴事,一人道:“只要尋找到石中的金蠶,還怕缺少金銀麽?”王文秉聽後大為懊悔。太州敷水店南,有一個山坡,上面種滿了桑麻。有一天,這個山坡整個飛了出去,一直落在附近的赤水河裏。而坡上的桑麻還是老樣子。四川興元有一巨石,大小如山丘,方圓幾十裏。巨石自平川上聳起,四面是懸崖峭壁,山頂則如平川。因為沒有山道,要想上去,只能攀援四壁垂下的藤蘿。山頂上,則多是古老的松柏,又有鹿鶴棲息。巨石景象奇特,遠遠望過去,一如巨型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