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奇談雜錄:千年前的傳聞(第7/7頁)

  異聞錄

唐朝浩瀚,各種奇聞層出不窮,最後再打一網,以備談資。裴度好古物,有人獻鐵盎,樸厚拙醜,上有篆字,曰:“齊桓公會於葵邱歲鑄。”公以為至寶。一日,設食會門生,器出於庭,眾人環觀,叠詞以贊,獨劉舍人曰:“此乃近世矯作也。”公不悅。劉舍人曰:“齊侯小白,謚桓公,九合諸侯,取威定霸,葵邱之會是第八盟。卒哭然後定謚,則葵邱之會實在生前,不得以謚稱之。”裴公恍然始悟,立命擊碎,舉爵盡歡而罷。(《異聞集》)這是個有關文物贗品的故事。宰相裴度跟李德裕一樣,酷愛收藏文物古玩,於是有人獻“春秋之鐵盎”。盎,腹大口小,如盆的模樣。上篆有“齊桓公會於葵邱歲鑄”的字樣。裴度愛不釋手,但身邊有人認為這東西是後世假造的,理由是:齊桓公曾九次會盟,葵邱之會是第八盟。“盎”是會盟時的禮器,鑄造時,齊桓公還活著,上面不可能鐫刻著他死後才有的“桓公”的謚號。看來,當今之世出現的烏龍事件,唐人早就碰到過了。飛龍衛士韓志和,本倭國人也,善雕木作鸞鶴鴉鵲之狀,飲啄動靜,與真無異。以關戾置於腹內,發之則淩雲奮飛,可高百尺,至二百步外,方始卻下。兼刻木作貓兒,以捕鼠雀。飛龍使異其機巧,遂以事奏,上睹而悅之。志和更雕踏床,高數尺。其上飾之以金銀彩繪,謂之見龍床。置之則不見龍形,踏之則鱗鬛爪牙俱出……(《杜陽雜編》)韓志和是一名日本人,在唐留學,表現上佳,做到皇家騎兵。其人極善木工活兒,能雕鸞鶴、喜鵲,並在內部設置機關。一旦發動,飛鳥或自行走動,或淩空飛翔,可達百尺高,最遠能飛到二百步之外。又曾雕刻木貓,發動機關,可捕老鼠和麻雀。飛龍兵首領驚嘆其藝,將他推薦給憲宗皇帝。激動的東瀛小兵很快雕制了一張床,高兩三尺,上飾有彩繪,金銀線勾邊。腳踩上去,床身呈龍狀,實在精巧。憲宗好奇,用腳踏之,龍之爪牙猛然而出,令皇帝驚恐不已,還以為謀殺暗器。上降日,大張音樂,集天下百戲於殿前。時有伎女石火胡,本幽州人也,挈養女五人,才八九歲,於百尺竿上張弓弦五條,令五女各居一條之上,衣五色衣,執戟持戈,舞《破陣樂》曲。俯仰來去,赴節如飛,是時觀者目眩心怯。大胡立於十重朱畫床子上,令諸女叠踏,以至半空,手中皆執五彩小幟。床子大者始一尺余,俄而手足齊舉,為之踏渾脫,歌呼抑揚,若履平地。上賜物甚厚。文宗即位,惡其太險傷神,遂不復作。(《杜陽雜編》)雜技屬於百戲的一種,最初有可能來自西域,後來風行大唐。唐敬宗李湛生日當天,皇宮內大張筵席,上演各種雜技節目。其中最令人驚嘆的是石火胡表演的頂竿絕技:她頭上頂根百尺高竿,竿頭系有五根弦,五個八九歲的養女,身著紅黃藍白黑五色衣裳,各自站在一根弦上,手中或持戟,或持戈,於弦上翩然起舞,跳得是唐朝著名舞曲《秦王破陣樂》。該舞曲正常規模應是一百二十八人參加,現雖只有五女童表演,但卻引來陣陣叫好聲。她們於半空舞蹈,仿若置身雲間,或俯或仰,不時做出高難度動作,看得觀賞者膽戰心驚。隨後,火胡又叫人將十張朱床疊在一起,最寬的也只有一尺多長,她一邊頂著高竿,一邊跳上床去。此時,五女童手持彩旗,在弦上輕盈跳躍,如履平地。而石火胡本人,頭上頂高竿,以後背著床面,手足朝天空,名曰“踏渾脫”。觀眾看後,無不尖叫。後文宗皇帝即位,認為這樣的雜技太過驚險,令人傷神,於是禁止在宮內舉辦此類活動。李訥除浙東路,出淮楚時,盧罕方為郡守。訥既至,適值元日,罕命設,將送素膳於訥。訥初見欣然,迨覽狀,乃將名與訥父諱同。訥,建子也。雅性褊急,大怒,翌日僅旦,已命鼓棹前去。罕聞之,急命駕而往,舟已行矣。罕知其故,遜謝良久,且言所由,以不謹笞之。訥去意益堅。罕度不可留,怒曰:“大約下人多名建,公何怒之深也!”遂拂衣而去。(《玉泉子》)李訥拜訪盧罕,後者派手下去照顧他,那手下竟和李訥之父李建名字一樣。李訥怒而離去,盧罕怎麽挽留也不行,最後盧罕也急了:“下人的名字大多都叫‘建’,有什麽好怒的!”確實急了。韋臯鎮蜀末年,資州獻一龍,長丈余,鱗甲悉具。公以木匣貯之,蟠屈於內,時屬元日,置大慈寺殿上,百姓皆傳,縱觀二三日,為煙所熏而死。(《戎幕閑談》)記錄者韋絢,是宰相李德裕的幕僚。德裕“博物好奇,尤善語古今異事”,經常對左右說一些奇事,比如本條“獻龍”一事。說奇也不奇,因為在唐人的世界觀裏,自始至終認為有龍這種動物存在。會昌中,含元殿換巨梁柱,神策軍采之不成,由是懸賞。有樵人,入深山險境,得百尺巨木,浮水而出。入長安,宮人大異之。時有一術士,稱此木不可用,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此材內有巨蟒,更十年,當裂木而去。”(《錄異記》)唐朝時,建築工藝進一步提升,市場很興盛,極大地刺激了伐木業。為了尋找巨大而良好的木材,很多人不惜冒險進入深山尋找。武宗會昌年間,長安皇宮含元殿需要換一根柱子,皇帝命令負責宮殿維修的人去伐木。多天過去,官家的工人找不到一棵合適的木材,最後重金懸賞,很多私人采木者紛紛應征。相比起來,為了利潤,他們更有冒險精神。在本故事中,一隊工人窮極深山幽谷,足跡到了猛獸成群、人跡罕至的地方,終於遇見巨大的良木,高百余尺,合圍一丈多長。將其伐倒後,實在無法運出深山。但工人們有經驗,等待深夏山裏洪水爆發時將這巨木沖出山谷。夏天到了,洪水就真的把巨木沖至谷口。隨後,官方派出上千民夫運送此木至長安。但就在準備使用該木時,出現一名術士,稱此木不可用,並說了一段令眾人十分後怕的話:“深山大澤多生龍蛇,此木材中藏了條巨蟒,若以此木為殿柱,十年後宮殿將被巨蟒馱著飛往別處!”在另一部筆記晚唐丁用晦的《芝田錄》中,故事描繪得更詳細。術士說:“你們從中間將此木鋸開,至二尺深時,就可知道原因了。”鋸到一尺八寸時,木屑開始變紅,有血流出。官方負責人急忙組織人,將此木投入渭水。福州黃碕岸,海巖峻峭,波湧急湍,常有舟楫之患。乾寧中,山甫為判官,中元日,於寺院小憩,夢乘船,海上逢巨怪,全船罹難,惟己身獨逸。及覺,憑高觀之,風雷暴興,靈怪俱現,一物非魚非龍,鱗黃鬣赤,吞大船,有一人逸出,怪須臾不見,人浮海上。出寺,近岸救之,面目與山甫無異。(《聞奇錄》)福建觀察使判官劉山甫,在臨海的寺院午睡,夢見海怪吞船,自己從船中甩出。驚醒後,他奔向海邊,就真的見一人爬上岸,面目竟然跟自己沒什麽區別!僧伽大師,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唐龍朔初來遊北土,隸名於楚州龍興寺,後與泗州臨淮縣信義坊乞地施標,將建伽藍。於其標下,掘得古香積寺銘記,並金像一軀,上有普照王佛字,遂建寺焉。唐景龍二年,中宗皇帝遣使迎師,入內道場,尊為國師,尋出居薦福寺。常獨處一室。而其頂有一穴,恒以絮塞之,夜則去絮,香從頂穴中出,煙氣滿房,非常芬馥。及曉,香還入頂穴中,又以絮塞之……(《紀聞》)來自西域的僧伽禪師在唐高宗龍朔年間東遊中原,初居江淮地區的楚州龍興寺。後在泗州臨淮縣信義坊求得一塊地皮,欲建寺院。在插地標時,掘得古時“香積寺”銘匾,以及金像一尊,上寫“普照王佛”四個字。僧伽禪師甚喜,於是開始修建寺院。唐中宗景龍二年,皇帝聽說僧伽禪師居於江淮,於是派人迎入長安,於宮中作道場,尊為“國師”。不在宮中時,僧伽禪師就居於薦福寺。他時常獨處一室。禪師很神奇,腦袋上有一個洞穴,平時用棉絮塞著,到了夜裏就去掉棉絮,於是就有奇異的香霧從頭上的洞穴中出來,滿房繚繞,芳香異常。等到天亮時,滿屋之香霧就會一點點回到腦袋裏,禪師再用棉絮將洞穴口塞住,一如常人。僧萬回年二十余,貌癡不語。其兄戍遼陽,久絕音問,或傳其死。其家為作齋,萬回忽卷餅茹,大言曰:“兄在,我將饋之。”出門如飛,馬馳不及。及暮而還,得其兄,緘封猶濕。計往返一日萬裏,因號焉。(《酉陽雜俎》)僧人萬回,有神行法力,曾受唐高宗和武則天召見。但是,在上面提到的僧伽禪師面前,萬回卻是個小人物。僧伽初到長安,萬回曾去拜見,禪師拍著萬回的腦袋說:“你這小子,為什麽在人間逗留這麽久?可以走啦!”萬回默然,只有他知道僧伽禪師的真實身份。有一次,中宗皇帝追問萬回:“僧伽到底是何許人物?”後者答:“禪師?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玄宗至馬嵬驛,令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梨樹之前。馬嵬媼得襪一只,過客求而玩之,百錢一觀,獲錢無數。(《唐國史補》)一位具有商業頭腦的老人,值得尊敬。申王每至冬月有風雪苦寒之際,使宮妓密圍於坐側以禦寒氣,自呼為“妓圍”。又,岐王少惑女色,每至冬寒手冷,不近於火,惟於妙妓懷中揣其肌膚,稱為“暖手”,常日如是。(《雲仙散錄》)在冬天,以成排的美女抵擋風寒,把雙手挨個伸進歌女懷裏,已不僅僅是奢華了。哥舒翰捍吐蕃,賊眾三道從山相續而下,哥舒翰持半段折槍,當前擊之,無不摧靡。翰入陣,善使槍,追賊及之,以槍搭其肩而喝。賊驚顧,翰從而刺其喉,皆高三五丈而墜。家僮左車年十五,每隨入陣,輒下馬斬其首。(《譚賓錄》)這就是唐朝時真實的陣戰場面。哥舒翰之強悍瀟灑,一如此記載。黔府都督謝祐兇險忍毒。則天朝,徙曹王於黔中,祐嚇雲:“則天賜自盡,祐親奉進止,更無別敕。”王怖而縊死。後祐於平閣上臥,婢妾十余人同宿,夜不覺刺客截祐首去。後曹王破家,簿錄事,得祐首漆之,題謝祐字,以為穢器。方知王子令刺客殺之。(《朝野僉載》)兒為父報仇,派刺客斬殺仇人,將仇人的頭骨油漆後,當做夜壺,放在床頭。宜城公主駙馬裴巽,有外寵一人,公主遣閹人執之,截其耳鼻,剝其陰皮漫駙馬面上,並截其發,令廳上判事,集僚吏共觀之。駙馬、公主一時皆被奏降,公主為郡主,駙馬左遷也。(《朝野僉載》)唐朝公主兇暴如此,把與丈夫有染的女子活活剝皮,並將其陰皮貼在丈夫臉上。左衛將軍權龍襄,為瀛洲刺史日,新過歲,京中數人附書曰:“年多感,敬想同之。”正新喚官人集,雲有詔改年號為“多感”元年,將書呈判司已下,眾人大笑。(《朝野僉載》)沒文化呢,人家信中說“年多感”,他卻認為大唐已改元為“多感”元年。周張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加一階,合入三品,已團甲。因退朝,路旁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禦史彈奏。則天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朝野僉載》)這位官員因騎著馬吃燒餅,導致被降級。看來風度很重要。傅黃中為越州諸暨縣令,有部人飲大醉,夜中山行,臨崖而睡。忽有虎臨其上而嗅之,虎須入醉人鼻中,遂噴嚏,聲震虎,遂驚躍,便即落崖。腰胯不遂,為人所得。(《朝野僉載》)一個人在山崖上睡覺。有老虎溜達過來,虎須碰到那人鼻子。那人打了個噴嚏,結果把老虎驚得掉到懸崖下,癱瘓了。貞觀中,冀州武強縣丞堯君卿失馬。既得賊,枷禁未決,君卿指賊面而罵曰:“老賊吃虎膽來,敢偷我物!”賊舉枷擊之,應時腦碎而死。(《朝野僉載》)這位縣丞大人抓住小偷了,大罵:“你吃了虎膽,敢偷我的東西?!”小偷掙脫著舉起枷板沖著縣丞大人的腦袋就是一下。大人頓時腦漿迸裂。這場景,估計把周圍人都看傻了。深州諸葛昂性豪俠,妾無故笑,昂叱下。須臾,蒸此妾坐銀盤,仍飾以脂粉,衣以綾羅,遂擘骽肉以啖瓚諸人,皆掩目。(《朝野僉載》)飯局上有個侍妾無故發笑,結果被諸葛昂活蒸,放在大托盤裏,還給侍妾打扮一番,抹上脂粉,穿上綾羅。但客人們不知道,那侍妾的身體已是熟肉。將作大匠楊務廉甚有巧思,嘗於沁州市內刻木作僧,手執一碗,自能行乞。碗中錢滿,關鍵忽發,自然作聲雲布施。市人競觀,欲其作聲。施省日盈數千矣。(《朝野僉載》)這裏說的是,楊姓官員親自動手,制造了一個用於乞討的機器僧人。由此可見唐朝時機械技術的發達。洛州殷文亮曾為縣令,性巧好酒。刻木為人,衣以繒采。酌酒行觴,皆有次第。又作妓女,唱歌吹笙,皆能應節。飲不盡,即木小兒不肯把;飲未竟,則木妓女歌管連催,此亦莫測其神妙也。(《朝野僉載》)制造的是用於勸酒的機器人歌伎。郴州刺史王琚刻木為獺,沉於水中取魚,引首而出,蓋獺口中安餌為轉關,以石縋之則沉,魚取其餌,關即發,口合則銜魚,石發則浮出。(《朝野僉載》)機械水獺的原理有點像潛水艇,用之可以捕魚。無論是殷文亮,還是王琚,他們的身份都是政府官員。但他們竟深通機械技術,令人佩服。當時,還有個叫馬待封的人,在玄宗時代為皇後建造了一座帶有機關的梳妝台。該梳妝台結構復雜,鏡台居中,台下有兩層,有門戶。觸動機關後,鏡台下的門戶可打開,裏面會出來一個“木婦人”,手執梳子給皇後。至於其他如脂粉、貼花等化妝所需之物,“木婦人”皆可送來。司竹園羅道悰上書忤旨,配流。時有同流者道病卒,泣曰:“所恨委骨異壤。”退悰曰:“吾若生還,當取同歸。”遂瘞之而去。及還,為大水漂蕩,失其所在。道悰哭告之,請示其靈。俄而水際沸湧,又咒曰:“如真在此下,更請一沸。”又然,遂得之,志銘可驗,負之還鄉。(《廣德神異錄》)為了一個諾言,背著朋友的屍體回鄉。崔奉國家一種李,肉厚而無核。識者曰:“天罰乖龍,必割其耳,耳血墮地,故生此李。”(《琴莊美事》)龍的耳血結出的果實。穆宗每宮中花開,則以重頂帳蒙蔽欄檻,置惜春禦史掌之,號曰括香。(《玉塵集》)穆宗好花卉,在唐朝是有名的。玄宗禦案墨,曰龍香劑。一日,見墨上有小道士如蠅而行。上叱之,即呼萬歲曰:“臣即墨之精,黑松使者也。凡世人有文者,其墨上皆有龍賓十二。”上神之,乃以墨分賜掌文官。(《陶家瓶余事》)黑松使者在後世成為墨的代名詞。洛陽梨花時,人多攜酒其下,曰為梨花洗妝。或至買樹。(《唐余錄》)唐人情趣可見一斑。裴令臨終,告門人曰:“吾死無所系,但午橋莊松雲嶺未成,軟碧池繡尾魚未長,《漢書》未終篇,為可恨爾!”(《晉公遺語》)裴度,一代名相,逝前傷感如此。凡門以栗木為關者,夜可以遠盜。(《從容錄》)問題是,去哪弄栗木呢?不知道撒點栗子管不管用。黃升日享鹿肉三斤。自晨煮至日影下門西,則喜曰:“火候足矣。”如是四十年。(《安成記》)隱士,亦一生活家。茅山有野人,見一使者,異服牽一白羊,野人問居何地,曰:“偃蓋山。”隨至古松下而沒,松形果如偃蓋。意使者乃松樹精,羊乃茯苓耳。(《金陵記》)松樹和茯苓為怪的故事,野趣橫生。蘇郎中,召客無魚。念曲江多有而禁釣,乃令掌吏用油幕偷數頭,適濟其事。(《承平舊纂》)客人來了,沒魚吃,怎麽辦?偷。但是,卻沒叫人感到齷齪,反而有魏晉士風。封少卿問禪於龍華厚參師,曰:“金雞抱卯時如何?”少卿歸而默坐三年,不能領解。至於發狂而死。(《禪學錄》)中唐以後,禪宗大盛,公案機鋒,層出不窮。一句禪語中容納了太多的秘密,故而有封少卿之死。李杓直與人棋而敗,乃竊數子咽之。尋問,乃鼓局大怒。(《棋天洞覽》)對一個把圍棋子吃到肚子裏的人,能說些什麽呢?陸鴻漸采越江茶,使小奴子看,焙奴失睡,茶焦爍。鴻漸怒以鐵繩縛奴投火中。(《蠻甌志》)說的是茶聖陸羽嗎?殺人犯啊。於琮班中,有時袖餅而食,或以遺同列。(《常朝記》)一個連上朝都帶著幹糧的人,好吧。許芝有妙墨八廚,巢賊亂,瘞於善和裏第。事平,取之,墨已不見,惟石蓮匣存焉。(《大唐龍髓記》)大亂過後,滿目蕭然,墨亦不存。魏博田承嗣,簽治文案如流水。吏人私相謂曰:“世罕有此旋風筆。”(《方鎮編年》)藩鎮之魁首田承嗣,竟也是一把好手筆。開成中,物價至微。村落買魚肉者,俗人買以胡絹半尺;士大夫買,以樂天詩一首兼與之。(《豐年編》)可見白居易在當時的大名。敲兩耳,服桂心丸,念金輪咒,則所思之人不以存沒,是夜必夢見之。(《事略》)不管思念的人在不在世間,只要按這個辦法做,就能夢到對方。李輔國葬父,碑石用豆屑一千團,磨瑩如紫玉。碑字四面,鐫葵花三百朵。(《晉公遺語》)可見輔國當時之權勢。順宗時,劉禹錫幹預大權,門吏接書尺,日數千。禹錫一一報謝,綠珠盆中,日用面一鬥為糊,以供緘封。(《宣武盛事》)永貞革新,劉禹錫掌權之時,也是門庭若市的。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白少傅詩名動於閭閻,每需冰雪,論筐取之,不復償價,日日如是。(《止戈集》)白居易之詩名如此!作品即金銀。這是一個人真正成名後的所得。徐峰善棋,段成式欲盡窮其術。峰曰:“子若以墨狻猊與我,當使子過我十倍。”(《大唐龍髓記》)名貴朱砂墨,飾狻猊圖,為墨狻猊。柳宗元得韓愈所寄詩,先以薔薇露盥手,薰玉蕤香,後發讀。曰:“大雅之文,正當如是。”(《好事集》)側面反映了熏香在士大夫中間的流行。徐鳳儀有一杖,直如筆管。其後每年生一節,二十年每年縮一節,三月,則杖之四面青、赤、白、黑,各開一花。不知何木也。(《陶家瓶余事》)不停地生長而又縮掉並且兀自開花的木杖,到底是什麽木材?宗測春遊山谷,見奇花異草,則系於帶上,歸而圖其形狀,名聚芳圖百花帶。人多效之。(《高士春秋》)幽谷中的高士,徜徉在花樹中。古人的生活,總是閑暇得令人羨慕。伍貫卿居沅陵,家有李花一株。月夜,奴婢遙見花作數團,如飛仙狀上天去。花上露水倏然作雨數千點,花則亡矣。(《樞要錄》)在唐朝的天空中,花如仙,飛升而去。吐突承璀嗜蛤蜊,炙以鐵絲床,數澆鹿角漿,然後食。(《傳芳略記》)憲宗時顯赫的吐突宦官,有著奇特的美食愛好。穆宗以玄綃、白書、素紗、墨書為衣服,賜承幸宮人,皆淫鄙之詞,時號諢衣。至廣明中,猶有存者。(《史諱錄》)穆宗賜給寵幸過的妃子衣服,上面寫滿淫語。一個人如果無聊了,會想出更無聊的事,此之謂也。白氏履道裏宅有池水,可泛舟。樂天每命賓客,繞船以百十油囊,懸酒炙沉水中,隨船而行。一物盡,則左右又進之。藏盤筵於水底也。(《窮幽記》)這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陽後的閑暇生活,愜意如此。霍仙鳴別墅在龍門,一室之中,開七井,皆以雕鏤木盤覆之。夏月,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雲林異景志》)霍仙鳴,唐德宗時代的神策軍護軍中尉,極受恩寵。蕭余上元夜於宣陽裏酒盤下得一物,如人眼睛,其體類美石,光彩射人。余夜遊市肆,閑置掌中,每行黑暗衢巷,隨身光明,三尺毫末可鑒。後因而飛出。(《影燈記》)一塊明亮如燈的寶石。長安孫逢年,日一醉,無虛席。妓妾曳綺羅者,二百余人。晚年衰憊,齒皆中齲,空虛如樓閣,而舊好不衰。(《長安後記》)一個好酒又好色的人,真是可以。胡陽白壇寺,幡刹日中有影,月中無影,不知何故。因號怯夜幡。(《金台記》)細想之下,有點恐怖。翰林有龍口渠通內苑。大雨之後,必飄諸花蕊,經由而出,有百種香色,名不可盡,春月尤妙。(《金鑾密記》)翰林院通著大明宮。雨天後,總有百花之蕊漂出,載著深宮的故事。元公輔不飲,群僚百種強之,辭以鼻間酒氣己醉。其中一人謂:“可用術治之。”即取針挑元載鼻尖,出一青蟲如小蛇,曰:“此酒魔也。聞酒即畏之,去此何患?”元載是日,己飲一鬥,五日倍是。(《玄山記》)酒魔,卻怕酒?謝靈運美須,臨刑施南海祗洹寺,為維摩詰須,寺中寶惜。中宗時,安樂公主五日鬥百草,遣人取之,仍剪棄其余。(《國史纂異》)南北朝詩人謝靈運的胡須很好看,死後被人剪下,用在了維摩詰佛像上。到唐朝,安樂公主與人“鬥草”,竟將之剪了下來。貞觀中,太宗詔用麻紙寫敕詔。高宗以白紙多蟲蛀,尚書省頒下州縣,並用黃紙。(《史補》)關於唐代朝廷詔書用紙的掌故。龜茲國進一枕,色如瑪瑙。枕之,則十洲、三島、四海、五湖,盡入夢中。帝名為遊仙枕。(《開元天寶遺事》)確實是個不錯的枕頭。貴妃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熟。淩晨傍花枝,口吸花露潤肺。(《開元天寶遺事》)貴妃比較胖。貴妃素有肉體,苦熱肺渴。每日含一玉魚,藉其涼津沃肺。(《開元天寶遺事》)貴妃確實比較胖。李輔國大畏薯藥,或人因以示之,必眼中火出,毛發皆瀝血,因致大病。(《叩頭錄》)通天權宦李輔國,皇帝都不怕,卻怕薯藥。薯藥,即山藥。開元中,張說為宰相,有人惠說一珠,紺色有光,名曰記事珠,或有闕忘之事,則以手持弄此珠,便覺心神開悟,事無巨細,渙然明曉,一無所忘。(《開元天寶遺事》)這寶珠,適合健忘的人帶著。楊恂遇花時,就花下取蕊,粘綴於婦人衣上,微用蜜蠟兼挼花浸酒,以快一時之意。(《三堂往事》)其情如此。午橋莊小兒坡,茂草盈裏,晉公每使數群羊散於坡上,曰:“芳草多情,賴此裝點也。”(《記事珠》)宰相裴度的優雅情趣。剡人賈傅於鏡湖泊舟,夜月,縱步於清水芳荷中,見二叟立語,一呼碧繼翁,一呼篁棲叟,相與吟詩。賈叱之,化為白鶴飛去。(《樹萱錄》)世界盡頭的清幽仙境。韋善俊者,京兆杜陵人也,或靜棲林野,或醉臥道途,常攜一犬,號之曰“烏龍”,所至之處,必分己食以飼之。犬復病疥,毛盡禿落,無不嫌惡之。一日牽犬而去,犬已長六七尺,化為龍,長數十丈,善俊乘龍升天,拏其殿角,縱跡猶在。(《仙傳拾遺》)那只掉毛的老狗,真的就變成蒼龍了。夏侯隱者,不知何許人也。大中末,遊茅山天台間,常攜布囊竹杖而已。飲食同常人,而獨居一室,不雜於眾。或露宿壇中,草間樹下,人窺覘之,但見雲氣蓊欝,不見其身。每遊三十五十裏,登山渡水,而閉目善睡,同行者聞其鼻鼾之聲,而步不差跌,足無蹶礙,至所止即覺,時號作睡仙。後不知所終。(《仙傳拾遺》)一個連走路都在睡覺的唐朝睡神。段仙姑,江州人,居廬山修煉,虎豹隨身。仙姑喜雨,有大雨,必登廬山之巔,兩虎為伴,裸身受雨,山民謂之雨仙。(《墉城集仙錄》)奇美之景,自可想象。許宣平,睿宗景雲中,隱於城陽山,三十余年,訪之不見,但覽庵壁題詩雲:“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鳥戲巖前。”後百余載,至鹹通十二年,其後人許明恕家婢,於南山中見宣平食桃,自稱許家祖上,遺桃於婢。歸家言之,明恕嗔婢將上祖之名牽呼,取杖打之。婢隨杖身起,不知所之。後有人入山內,逢見婢,身衣樹皮,行疾如風,遂入升林木而去。(《續仙傳》)一個婢女意外成仙的故事。前涇陽令伊璠,為戎所得,屢脫命於刀下,其後血屬相失,村服暗行,及籃關,為猛獸搏而食之。(《闕史》)黃巢亂起,長安附近的涇陽縣令,孤身逃跑。看上去命還不錯,屢次從兵鋒中逃脫。終於到了籃關,他覺得能喘口氣了,沒想到旁邊跳出一頭餓了多天的老虎——這就是殘唐時代一個官員的遭遇。